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286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包括箱体、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所述的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均安装固定于箱体上;所述的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的对接插口均位于箱外;所述交流慢充座与慢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于箱体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所述直流快充座与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于箱体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可以便于PACK下线的电池系统模拟日常充电测试,也改进了单独测试安全性问题,对测试要求较低,只需将充电设备和电池包通过工装相连即可。

A device convenient for charging test of power batt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系统组装工序复杂、繁多,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测试验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市面上由充电引起的电动汽车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大部分的安全事故,大都是在充电时发生的,为保证动力电池包充电的稳定性,进行PACK电池包下线充电测试是必要的;但现在大部分的充电测试环节是在整车上进行,对于测试的条件要求较高,不易满足进行日常的测试需求,对于出现问题后的更换维护起到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单独对PACK电池包进行检测,降低测试难度,是现在的难题。充电桩对外充电为充电插头,对PACK电池包进行测试时无法直接使用该充电插头,研究人员经过改良,现在单独对PACK电池包进行检测方法是从充电桩导出三根裸线,然后分别与PACK电池包进行对接,该方法解决了PACK电池包的测试环节是在整车上进行,对于测试的条件要求较高,不易测试的问题;但是也存在接线相当麻烦,且裸线接线安全性差,操作人员在测试环节经常出现触电的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解决了PACK电池包下线充电测试的问题,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对测试的空间和要求较低,降低了测试的硬件要求,也起到了避免触电,安全防护的作用。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包括箱体、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所述的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均安装固定于箱体上;所述的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的对接插口均位于箱外;所述交流慢充座与慢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于箱体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所述直流快充座与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于箱体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所述高压接线盒的外部接口采用螺柱设计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所述高压接线盒设有线标。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所述箱体为可开盖绝缘箱。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所述箱体背部四周设有多个安装孔,使的箱体可于平面上安装,也可挂墙安装。综上,本技术使用方便,可以便于PACK下线的电池系统模拟日常充电测试,而不用整车测试,也改进了单独测试安全性问题,对测试的空间和要求较低,只需将充电设备和电池包通过工装相连即可,降低了测试的硬件要求;另外高压接线盒采用螺柱设计,外部接线只需通过线束锁附连接,解决了不同电池系统不同接插件匹配问题的困扰,能够实现快速接线,这大大提高了测试、安装的便利性,保证了快速、有效测试的连续性,且能够有效通过测试消除动力电池系统充电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测试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包括箱体1、交流慢充座2,直流快充座3,慢充通讯口4,快充通讯口5,高压接线盒6。所述的交流慢充座2,直流快充座3,慢充通讯口4,快充通讯口5,高压接线盒6均安装固定于箱体1上。所述的交流慢充座2,直流快充座3,慢充通讯口4,快充通讯口5,高压接线盒6的对接插口均位于箱外;使的充电桩的慢充插头可插入交流慢充座2中,电桩的快充插头可插入直流快充座3中;慢充通讯口4、快充通讯口5均可对接动力电池系统的通讯口;高压接线盒6可对接动力电池系统的慢充口或快充口,同时连接动力电池系统的壳体。如图2所示,所述交流慢充座2设有:充电连接CC端口211,充电控制CP端口212,充电通讯CANH端口213,充电通讯CANL端口214,正极端口215,负极端口216,接地PE端口217。所述直流快充座3设有:第一充电连接CC端口311,第二充电连接CC端口312,充电通讯CANH端口313,充电通讯CANL端口314,正极端口315,负极端口316,接地PE端口317,低压辅助正极端口318,低压辅助负极端口319。慢充通讯口4设有:充电连接CC端口411,充电控制CP端口412,充电通讯CANH端口413,充电通讯CANL端口414。快充通讯口5设有:第一充电连接CC端口511,第二充电连接CC端口512,充电通讯CANH端口513,充电通讯CANL端口514,低压辅助正极端口518,低压辅助负极端口519。高压接线盒6设有慢充正极端口61,慢充负极端口62,快充正极端口63,快充负极端口64,接地PE端口65。所述交流慢充座2与慢充通讯口4、高压接线盒6于箱体1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充电连接CC端口211连接充电连接CC端口411,充电控制CP端口212连接充电控制CP端口412,充电通讯CANH端口213连接充电通讯CANH端口413,充电通讯CANL端口214连接充电通讯CANL端口414;正极端口215连接慢充正极端口61,负极端口216连接慢充负极端口62,接地PE端口217连接接地PE端口65。所述直流快充座3与快充通讯口5、高压接线盒6于箱体1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第一充电连接CC端口311连接第一充电连接CC端口511,第二充电连接CC端口312连接第二充电连接CC端口512,充电通讯CANH端口313连接充电通讯CANH端口513,充电通讯CANL端口314连接充电通讯CANL端口514,正极端口315连接快充正极端口63,负极端口316连接快充负极端口64,接地PE端口317连接接地PE端口65,低压辅助正极端口318连接低压辅助正极端口518,低压辅助负极端口319连接低压辅助负极端口519。所述高压接线盒6的外部接口采用螺柱设计,外部接线只需通过线束锁附连接,解决了不同电池系统不同接插件匹配问题的困扰,能够实现快速接线。高压接线盒6用于固定线束和防护作用,同时高压接线盒6设有线标,起到防呆作用。为了进一步保证检测安全,且方便人员对内部连线进行维护,箱体1为可开盖绝缘箱。所述箱体1背部四周设有多个安装孔11,使的箱体可于平面上安装,也可挂墙安装,使的本新型对空间要求较小,可满足多种环境使用。实施例一:动力电池系统通过高压接线盒进行线束连接,使得与高压接线盒的慢充正极端口61、慢充负极端口62相连的充电连接线插入动力电池系统的慢充口;动力电池系统的通讯口与慢充通讯口4相连,动力电池系统的壳体连接接地PE端口65;充电桩的慢充插头插入交流慢充座2,即可完成慢充实验接线布置。实施例二:动力电池系统通过高压接线盒进行线束连接,使得与高压接线盒的快充正极端口51、快充负极端口52相连的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n所述的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均安装固定于箱体上;/n所述的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的对接插口均位于箱外;/n所述交流慢充座与慢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于箱体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n所述直流快充座与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于箱体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
所述的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均安装固定于箱体上;
所述的交流慢充座、直流快充座、慢充通讯口、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的对接插口均位于箱外;
所述交流慢充座与慢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于箱体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
所述直流快充座与快充通讯口、高压接线盒于箱体内部通过导线对接相应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接线盒的外部接口采用螺柱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动力电池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聪聪郑伟琳陈晓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易动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