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接板和晶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18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线和第二侧边线,粘接板的一个表面粘接有胶线层,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点胶图案为在粘接板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形成,每条点胶段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或第二侧边线、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或第一侧边线,且前一个点胶段的终点作为后一个点胶段的起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晶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合后的胶线层可以保持很好的均匀性,既能避免溢胶,也可以方便排出点胶段之间的空气,不会出现空胶或胶层气泡,可以消除由于钢线受力不均匀引起的硅片棱面的坏品率,还可以根据硅棒的棒长定制衬底上形成的点胶图案的数量和点胶图案的胶线间距。

A kind of bonding plate and crystal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接板和晶托
本技术涉及单晶切片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粘接板和晶托。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对高效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能源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的一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单晶硅片作为光伏发电的一种基础材料,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采用金刚线等进行线切割形成硅片前,首先需要对硅棒进行粘接。粘接过程包括将粘接板粘接在晶托上,以及将硅棒粘接在粘接板上,最后才进行线切割工艺。目前光伏行业主要运用人工抹胶方式粘合硅棒,需要人工称胶、人工混合、人工涂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作业一致性也较差。例如,为使两种胶水混合均匀,需要在和胶板上和打两种胶水使两种胶水尽量混合均匀,在频繁打击胶水过程中,胶水内部极易形成气泡。涂抹过程因人员技能差异性导致硅棒粘合后发生空胶、溢胶不良和胶层内部气泡。当钢线切割至硅棒的空胶、溢胶或胶层的气泡处时,钢线会受力不均匀产生抖动,引起硅片棱面的坏品率高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粘接板和晶托,其上具有按预定的轨迹点胶形成的胶线层,可以降低硅棒在后续的切割过程中由于点胶不良导致的硅片棱面坏品率。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粘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线和第二侧边线,所述粘接板的一个表面具有胶线层,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所述点胶图案为在粘接板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形成,每条点胶段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或第二侧边线、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或第一侧边线,且前一个点胶段的终点为后一个点胶段的起点。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两个点胶图案,相邻的两个所述点胶图案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点胶图案两端的所述点胶段的排布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点胶图案中部的所述点胶段的排布密度。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段呈直线,所述点胶图案的第一个点胶段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或者,至少一条所述点胶段呈弧线。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80mm。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60±20mm、30±10mm、15±5mm中的一种。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线和第二侧边线,所述晶托的一个表面具有胶线层,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所述点胶图案为在晶托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形成,每条点胶段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或第二侧边线、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或第一侧边线,且前一个点胶段的终点作为后一个点胶段的起点。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两个点胶图案,相邻的两个所述点胶图案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点胶图案两端的所述点胶段的排布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点胶图案中部的所述点胶段的排布密度。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段呈直线,所述点胶图案的第一个点胶段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或者,至少一条所述点胶段呈弧线。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80mm。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60±20mm、30±10mm、15±5mm中的一种。本技术通过在各种衬底,如粘接板或晶托上按预定的轨迹点胶形成若干点胶段首尾连接形成的点胶图案。压合后的胶线层可以保持很好的均匀性,既能避免溢胶,也可以方便排出点胶段之间的空气,不会出现空胶或胶层气泡,可以消除由于钢线受力不均匀引起的硅片棱面的坏品率,还可以根据硅棒的棒长定制衬底上形成的点胶图案的数量和点胶图案的胶线间距,保证硅棒与硅棒之间的粘合处的粘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衬底及点胶图案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衬底及点胶图案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衬底及点胶图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硅片制作采用线切割工艺实现,在切割前,需要对硅棒进行粘接,主要过程包括将粘接板用胶水粘接在晶托上,待胶水固化后,将硅棒用胶水粘接在粘接板上,待胶水固化后,硅棒即粘接完成,将粘接于晶托的硅棒、粘接板安装至线切割机器上进行切割。本实施例的粘接板及胶线层既适用于硅棒与粘接板的粘接,也适用于晶托与粘接板的粘接,在粘接过程中,晶托或粘接板作为衬底进行点胶,在衬底表面形成胶线层,胶线层具有由点胶段构成的点胶图案。实施例1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粘接板或晶托的其中一个表面具有胶线层,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L0,点胶图案L0为在粘接板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L形成,每条点胶段L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M或第二侧边线N、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N或第一侧边线M,且前一个点胶段L的终点为后一个点胶段L的起点。本实施例中,形成的胶线层包括一个点胶图案L0。该点胶图案L0的长度与待切割长度匹配。如,实际的切割长度约为690mm,因此,点胶图案L0的长度应不大于但接近690mm,即,该预定距离不大于但接近690mm,一根长硅棒通过点胶图案L0粘接在衬底1上。当然,实际切割长度并不限于为690mm,点胶图案L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切割长度的变化而调整。优选点胶图案L0的第一个点胶段、最后一个点胶段均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可以使得衬底端部可以具有更好的粘合效果,压合后的粘结物,如硅棒,不易脱落或翘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个点胶段L也可以不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优选地,点胶图案L0中,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点胶图案L0两端的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大于位于点胶图案L0中部的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使得硅棒在端部具有较大的粘合强度。进一步优选地,点胶图案L0中,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越靠近点胶图案L0的两端,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越大。也就是说,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是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的。相邻两个起点或终点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80mm,优选相邻两个起点或终点的距离选自D1、D2、D3中的一种。其中,D1=60±20mm、D2=30±10mm、D3=15±5mm。经反复试验表明,相邻两条点胶段L端部之间的距离在D3~D1之间可以在压合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分布在衬底上,而且可以保证胶水涂胶过程中不会溢胶。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线(M)和第二侧边线(N),所述粘接板的一个表面具有胶线层,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L0);所述点胶图案(L0)为在粘接板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L)形成,每条点胶段(L)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M)或第二侧边线(N)、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N)或第一侧边线(M),且前一个点胶段(L)的终点为后一个点胶段(L)的起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线(M)和第二侧边线(N),所述粘接板的一个表面具有胶线层,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L0);所述点胶图案(L0)为在粘接板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L)形成,每条点胶段(L)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M)或第二侧边线(N)、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N)或第一侧边线(M),且前一个点胶段(L)的终点为后一个点胶段(L)的起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两个点胶图案(L0),相邻的两个所述点胶图案(L0)在所述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图案(L0)中,在所述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点胶图案(L0)两端的所述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点胶图案(L0)中部的所述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段(L)呈直线,所述点胶图案(L0)的第一个点胶段(L)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接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点胶段(L)呈弧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图案(L0)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8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图案(L0)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60±20mm、30±10mm、15±5mm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延松陆建虎张开增周化吉
申请(专利权)人: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