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显示器件的制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件。
技术介绍
于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将显示装置的周边区域弯曲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70266号公报(2016年9月23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显示器件的周缘形成弯曲部的情况下,存在穿过弯曲部的端子配线断线的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显示器件是具有树脂层、及所述树脂层的上层的TFT层,且在周缘设有弯曲部的显示器件,其具有与所述TFT层的端子连接、且穿过所述弯曲部的端子配线,所述端子配线包含:第一配线及第二配线,位于所述弯曲部的两侧;第三配线,穿过所述弯曲部,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的电连接;第四配线,形成于与所述第三配线不同的层,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电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穿过弯曲部的端子配线断线的可能性降低。附图说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器件,其是具备树脂层、所述树脂层的上层的TFT层及所述TFT层的上层的发光元件层,且在周缘设有弯曲部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种显示器件具有与所述TFT层的端子连接且穿过所述弯曲部的端子配线,/n所述端子配线包含:第一配线及第二配线,位于所述弯曲部的两侧;第三配线,穿过所述弯曲部,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电连接;第四配线,形成于与所述第三配线不同的层,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器件,其是具备树脂层、所述树脂层的上层的TFT层及所述TFT层的上层的发光元件层,且在周缘设有弯曲部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显示器件具有与所述TFT层的端子连接且穿过所述弯曲部的端子配线,
所述端子配线包含:第一配线及第二配线,位于所述弯曲部的两侧;第三配线,穿过所述弯曲部,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电连接;第四配线,形成于与所述第三配线不同的层,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配线介隔柔性绝缘膜而与所述第三配线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TFT层包含多个无机绝缘膜,
在所述弯曲部中,所述多个无机绝缘膜被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层与所述TFT层之间具备阻挡层,
在所述弯曲部设有贯通所述阻挡层而形成的第一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部,以与所述第一狭缝重叠的方式设有贯通所述多个无机绝缘膜而形成的第二狭缝,
以填埋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的方式形成有增强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部中,所述第三配线被所述增强膜和成为所述发光元件层的基底的平坦化膜夹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膜及所述平坦化膜由同一有机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配线与所述端子形成于同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与所述TFT层中所含的栅电极形成于同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配线形成于所述TFT层的栅电极的上层且所述端子的下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配线穿过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狭缝中,所述第四配线与所述树脂层相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部中,所述第四配线被所述树脂层和所述增强膜夹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下,在所述第二狭缝的开口内侧配置所述第一狭缝的开口,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贵翁,山中雅贵,神崎庸辅,金子诚二,三轮昌彦,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