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全自动、三回程燃油(燃气)锅炉,属锅炉技术领域。主体由内炉胆、外锅筒、上封头、下封头、底座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外锅筒外壁面和焊置其上的波形肋片作为主要对流换热面,因此避免了现有一般锅壳式锅炉中采用烟管作为主要对流换热面所造成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等弊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单位蒸发量金属耗量小、生产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工作安全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全自动、三迥程燃油或燃气锅炉,属锅炉
锅炉主体由自动燃烧器、上封头、下封头、内炉胆、外锅筒、保温层、底座、出烟口和外包层等零、部件组成,为内燃型锅壳式锅炉结构。在现有技术中,除结构上采用内炉胆、外锅筒(壳)等部件外,一般采用烟管(光管或螺纹管)作为主要对流换热面,因此需设置管板并在其上开孔、穿管、焊管或胀管等,使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其外锅筒(壳)外壁面用保温层包裹,不起对流换热作用,因此单位蒸发量的金属耗量大,锅炉体积和占地面积大,生产成本较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立式、全自动、三迥程内燃燃油(燃气)锅炉,不采用烟管而采用外锅筒外壁面和设置于其上的波形肋片共同组成各道迥程的主要对流换热面。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取外锅筒的外壁面和保温层之间的环形空间作为对流换热区,通过外锅筒外壁面上焊制有与锅筒纵向轴线平行,并按园周均布的波形肋片进行对流热交换,由于各组肋片长度不同且布置上与上、下封头端面之间保持了适当的间距,从而在对流换热区内形成一个三迥程烟气通道。此种布置的结果,使热烟气在流经各道迥程时,由于波形肋片的扰动作用,强化了对流传热。波形肋片采用长条形金属板材,在全长度范围内经冲压形成小波纹,并按外锅筒纵向轴线方向沿园周均布焊接到外锅筒的外壁面上,与外锅筒外壁面共同组成主要对流换热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烟管作为主要对流换热面所造成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的弊病,较大程度地简化了结构和制造工艺,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单位蒸发量的金属耗量和生产成本,并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护方便,工作安全可靠。下面将本技术结构特征配合附图分述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锅炉主视图。图2是图1沿A-A线剖视图。图3是外锅筒展开与肋片布置图。燃料从燃烧器(1)喷入内炉胆(4)中着火燃烧,热烟气在内炉胆(4)中进行辐射传热的同时,沿内炉胆(4)纵向轴线垂直下行,从下封头(9)与底座(10)间的烟道入口(11)进入第一烟道(12),在该烟道中垂直上升,然后从该烟道顶部紧靠上封头(2)处沿园周方向分左右两侧拐弯进入第二烟道(13),在该烟道中垂直下行后,紧靠下封头(9)处沿园周方向进入第三烟道(14)并垂直上升,最后从出烟口(3)排入大气。底座(10)为单独组件,预先用耐火保温材料在其上制作好使烟气由内炉胆(4)进入第一烟道(12)的烟道入口(11)。内炉胆(4)、上、下封头(2、9)、外锅筒(5)经组焊、无损探伤并经本体水压试验合格后,对其进行钻孔加工和在外锅筒(5)外壁面焊置波形肋片(7)。待上述各道工序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再将其与底座(10)装配,然后敷设保温层(8)并进行外包(6)和油漆。燃烧器(1)在上述各道工序结束并检验合格后,最后进行装配。为保证锅炉安全正常工作,在其上设置了安全阀、水位计等安全、操作附件。热烟气在流经各道迥程时,由于波形肋片(7)对烟气起到扰动作用,从而强化了对流热交换。波形肋片(7)的布置按外锅筒(5)纵向轴线方向沿园周均匀排列,它是用长条形金属板材,在全长度范围内经冲压形成小波纹,并焊接到外锅筒(5)外壁面上,与外锅筒(5)外壁面共同形成主要对流换热面,避免了一般在锅壳式锅炉中采用烟管作为主要对流换热面时,需要采用管板并在其上制孔、穿管、胀管或焊管等工艺过程,使结构和制造工艺大为简化。同时利用外锅筒(5)作为对流换热面,降低了单位蒸发量的金属耗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护方便,工作安全可靠。可广泛适用于机关、部队、学校、宾馆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生活和生产用热、用汽。权利要求1.一种以燃油或燃气为燃料的立式、全自动、三迥程内燃锅炉,主体由燃烧器(1)、内炉胆(4)、外锅筒(5)、上封头(2)、下封头(9)、底座(10)、波形肋片(7)、保温层(8)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进行对流换热的各道烟气迥程布置在外锅筒(5)外侧,由外锅筒(5)外壁面与保温层(8)之间的环行通道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其特征在于各道对流换热的烟气迥程中,均布置有与外锅筒(5)纵向轴线平行,并沿其园周均匀排列的波形肋片(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锅炉,其特征在于布置在各道对流换热烟气迥程中的波形肋片(7),用长条形金属板材压制成波纹形,并焊接在外锅筒(5)的外壁面上。专利摘要一种立式、全自动、三回程燃油(燃气)锅炉,属锅炉
主体由内炉胆、外锅筒、上封头、下封头、底座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外锅筒外壁面和焊置其上的波形肋片作为主要对流换热面,因此避免了现有一般锅壳式锅炉中采用烟管作为主要对流换热面所造成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等弊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单位蒸发量金属耗量小、生产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工作安全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文档编号F22B5/00GK2165325SQ9323315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文中智, 沈魁武 申请人:长沙华楚高新技术开发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燃油或燃气为燃料的立式、全自动、三迥程以燃锅炉,主体由燃烧器(1)、内炉胆(4)、外锅筒(5)、上封头(2)、下封头(9)、底座(10)、波形肋片(7)、保温层(8)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进行对流换热的各道烟气迥程布置在外锅筒(5)外侧,由外锅筒(5)外壁面与保温层(8)之间的环行通道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中智,沈魁武,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华楚高新技术开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