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14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包括柱体,柱体中部沿其轴向方向贯通设有一个出油孔,柱体上于出油孔的边缘区域设有两个以上的进油孔,进油孔沿柱体轴向贯通设置,出油孔内密封装配有连接杆,连接杆沿轴向中空,连接杆上部具有螺纹内孔,用于与油滤底座螺纹装配;连接杆下部设有螺杆段,螺杆段用于与油过滤器上的螺板装配;柱体上径向设有检测油孔,连接杆中部设有连通油孔,连通油孔径向设置且连通所述连接杆的内腔与检测油孔,柱体上安装有压力采集件,压力采集件的采集部与所述检测油孔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加装在现有的油过滤器上后,可以实现对油过滤器处的压力的实时监控。

Oil filter pressure coll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分为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等。如授权公告号CN202756241U的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单螺杆空气压缩机结构,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主机、电机、油气分离器及油过滤器。油过滤器与油管路上的油滤底座螺纹装配,油过滤器可拆卸。图1所示,油过滤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滤芯,壳体1上部设有螺板2,螺板2中部设有出油孔,记为第二出油孔21,第二出油孔21内设有连接螺纹,以与油滤底座螺纹装配。螺板上于出油孔的边缘设有四个进油孔,记为第二进油孔22。油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详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油过滤器不具备压力检测装置,不能实时了解其内部状况,如当有堵塞时也不能及时发现,只能定期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以对油过滤器的压力进行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包括柱体,柱体中部沿其轴向方向贯通设有一个出油孔,柱体上于出油孔的边缘区域设有两个以上的进油孔,进油孔沿柱体轴向贯通设置,出油孔内密封装配有连接杆,连接杆沿轴向中空,连接杆上部具有螺纹内孔,用于与油滤底座螺纹装配;连接杆下部设有螺杆段,螺杆段用于与油过滤器上的螺板装配;柱体上径向设有检测油孔,连接杆中部设有连通油孔,连通油孔径向设置且连通所述连接杆的内腔与检测油孔,柱体上安装有压力采集件,压力采集件的采集部与所述检测油孔对应设置,以采集所述检测油孔处油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为光柱段,光柱段的上下两侧分别环设有一道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圈,所述连通油孔设置在两道密封槽之间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孔内壁环设有第一连通槽,第一连通槽通过所述检测油孔。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孔设有四个,且沿柱体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下端于出油孔的外缘环设有第二连通槽,第二连通槽连通各进油孔。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上端于进油孔的外缘环设有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压力采集件采用压力变送器,柱体的外周壁沿径向设有安装螺纹孔,压力变送器螺纹装配在该安装螺纹孔中,安装螺纹孔与检测油孔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的柱体,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油过滤器装配,通过连接杆的上部与油滤底座螺纹装配,连接杆的下部与油过滤器上的螺板装配。柱体上设有与油过滤器上的进、出油孔对应设置的进、出油孔,在增加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之后,保证油液的正常流通;同时,柱体上径向设有检测油孔,连接杆中部设有连通油孔,连通油孔径向设置且连通连接杆的内腔与检测油孔,经过连接杆内部出油时,部分油液会分流至连通油孔、检测油孔,从而被压力采集件采集到压力,进而实现了油过滤器的压力监控。本专利技术没有对原有的油过滤器做改动,直接加装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即可,因此可以方便地对现有设备升级改造,现有空压机用户容易接受;当然,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也可配合现有的油过滤器一起作为新型的油过滤器制造、销售、使用,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油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中的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中的柱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中的柱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中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与油过滤器装配后的示意图。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1、壳体,2、螺板,21、第二出油孔,22、第二进油孔,3、柱体,31、第一出油孔,32、第一进油孔,33、第一密封槽,34、第一连通槽,35、安装螺纹孔,36、检测油孔,37、第二连通槽,4、压力变送器,5、连接杆,51、螺纹内孔,52、螺杆段,53、光柱段,54、第二密封槽,55、第三密封槽,56、连通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2-图8所示,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包括圆形的柱体3,柱体3中部沿其轴向方向贯通设有一个出油孔,记为第一出油孔31;柱体3上于第一出油孔的边缘区域设有四个进油孔,记为第一进油孔32,各第一进油孔32沿柱体轴向贯通设置。第一进油孔32设有四个,且沿柱体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是为了与现有技术中的一款油过滤器(图1所示)适配,因此也是设置了对应的四个进油孔。为便于区分,现有技术中的油过滤器上的进油孔称为第二进油孔22,出油孔记为第二出油孔21。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柱体上的进油孔也可设置两个,三个或六个等。第一出油孔31螺纹装配有连接杆5,连接杆5沿轴向中空。连接杆5上部具有螺纹内孔51,用于与油滤底座螺纹装配,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油过滤器与油滤底座的装配。本实施例中,由于设计了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因此油过滤器不再直接与油滤底座装配。柱体3的上端于第一进油孔42的外缘环设有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圈,该密封槽记为第一密封槽33,用于保证柱体与油滤底座连接的密封性。连接杆5的中部为光柱段53,光柱段53的上下两侧分别环设有一道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圈。该两处的密封槽记为第二密封槽54、第三密封槽55,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第二密封槽54、第三密封槽55内的密封圈实现该光柱段53与第一出油孔31内壁的密封装配。连接杆5中部也即光柱段上设有连通油孔56,连通油孔56设置在第二密封槽54、第三密封槽55之间的位置。连通油孔56径向设置且连通所述连接杆5的内腔与连接杆5的外部。柱体3上径向设有检测油孔36,检测油孔36与连通油孔56对应设置,检测油孔36的在上下方向的位置与连通油孔56一致。为使出油孔排出的油能能顺利分流至连通油孔、检测油孔,做了如下设计,在第一出油孔31内壁环设第一连通槽34,第一连通槽34通过该检测油孔36。这样设计,即使连接杆在与柱体装配时不能保证检测油孔与连通油孔位置相对,也能满足油液的正常流至检测油孔处,以进行检测。柱体上安装有压力采集件,压力采集件的采集部与所述检测油孔对应设置,以采集所述检测油孔处油液压力。本实施例中,压力采集件采用压力变送器4,柱体3的外周壁沿径向设有安装螺纹孔35,压力变送器4螺纹装配在该安装螺纹孔中,安装螺纹孔35与检测油孔36连通,且两者同轴设置。压力变送器4实时检测油压,并将压力信号发送监控室等其他设备处,实时监控压力大小,让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到油过滤器的工作状况,比如堵塞等异常情况,压力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连接杆5下部设有螺杆段52,螺杆段52用于与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柱体中部沿其轴向方向贯通设有一个出油孔,柱体上于出油孔的边缘区域设有两个以上的进油孔,进油孔沿柱体轴向贯通设置,出油孔内密封装配有连接杆,连接杆沿轴向中空,连接杆上部具有螺纹内孔,用于与油滤底座螺纹装配;连接杆下部设有螺杆段,螺杆段用于与油过滤器上的螺板装配;/n柱体上径向设有检测油孔,连接杆中部设有连通油孔,连通油孔径向设置且连通所述连接杆的内腔与检测油孔,柱体上安装有压力采集件,压力采集件的采集部与所述检测油孔对应设置,以采集所述检测油孔处油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柱体中部沿其轴向方向贯通设有一个出油孔,柱体上于出油孔的边缘区域设有两个以上的进油孔,进油孔沿柱体轴向贯通设置,出油孔内密封装配有连接杆,连接杆沿轴向中空,连接杆上部具有螺纹内孔,用于与油滤底座螺纹装配;连接杆下部设有螺杆段,螺杆段用于与油过滤器上的螺板装配;
柱体上径向设有检测油孔,连接杆中部设有连通油孔,连通油孔径向设置且连通所述连接杆的内腔与检测油孔,柱体上安装有压力采集件,压力采集件的采集部与所述检测油孔对应设置,以采集所述检测油孔处油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过滤器压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为光柱段,光柱段的上下两侧分别环设有一道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圈,所述连通油孔设置在两道密封槽之间的位置。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利峰李振广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广众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