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10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壁设置有底座;集热室,所述集热室位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集热室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下蓄水管、设置在所述下蓄水管上方的上蓄水管,所述下蓄水管为矩形结构,且由四个管体首尾相连,所述下蓄水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下蓄水管的上表面等间距垂直设置连接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顶端与所述上蓄水管相连,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端口上,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室的左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生物质在自动进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堵塞。

An automatic feed biomass particl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
技术介绍
:生物质颗粒发生器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在现有的生物质颗粒发生器中,一般通过在炉室内燃气进行燃烧对锅体进行加热,但由于现在的生物质颗粒发生器的锅体和炉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向生物质发生器进料时,经常发生生物质颗粒在进料口堵塞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壁设置有底座;集热室,所述集热室位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集热室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下蓄水管、设置在所述下蓄水管上方的上蓄水管,所述下蓄水管为矩形结构,且由四个管体首尾相连,所述下蓄水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下蓄水管的上表面等间距垂直设置连接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顶端与所述上蓄水管相连,所述集热管外壁之间均焊接有集热板,所述上蓄水管的顶部覆设有密封板,所述集热室的右端设置炉膛端口;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端口上,其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设置在所述进料斗下方的输送管,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通过支架与所述输送管连接,所述固定管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输送管连通的连接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管内壁转动卡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穿过所述连接管延伸至所述输送管内,其中,所述下料管外壁设置有一圈齿条,所述齿条位于该间隙内,所述输送管外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输送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设置在所述输送管内部的螺旋杆连接;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室的左侧,所述净化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出烟管,所述出烟管上设置有吸风机。优选的,所述炉膛端口包括设置在所述集热管之间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中部贯穿有外套管,其中,所述集热管分别与所述集水箱连通。优选的,所述集热室与所述壳体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优选的,所述上蓄水管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下表面通过导气管与所述上蓄水管连接,所述冷凝管的左侧通过回流管与所述下蓄水管连接,所述冷凝管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侧安装有压力表。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上端口位于所述冷凝管最低水平线之上。优选的,所述下蓄水管的外侧设置有输气装置,所述输气装置包括分气管,所述分气管的一侧连接有进气管,另一侧均匀设置有与所述下蓄水管连通的细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优选的,所述集热管由弧形壁和折皱壁焊接而成,所述弧形壁设置在外侧,所述折皱壁设置在内侧,其中,该折皱壁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焊接而成。优选的,所述集热室左侧底部位于所述集热管之间设置有垂直挡板和倾斜挡板,所述垂直挡板和倾斜挡板之间留有空隙。优选的,所述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集热室左侧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进烟管,所述进烟管内设置有鼓风机,所述进烟管的上方对应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海绵,所述海绵的顶部设置有活性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保证生物质在自动进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堵塞,且本专利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生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显著提升锅炉的加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集热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集热室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集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输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冷凝管的剖面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集热室的底部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0、壳体;11、保温材料;12、底座;20、集热室;21、外套管;211、集水箱;22、下蓄水管;221、支撑块;222、出水管;223、进水管;23、集热管;231、第一板体;232、第二板体;24、集热板;241、垂直挡板;242、倾斜挡板;25、上蓄水管;251、密封板;26、连接管;261、缓冲管;27、冷凝管;271、回流管;272、导气管;273、压力表;274、出气管;28、加强筋;29、分气管;291、单向阀;292、进气管;293、细管;30、箱体;31、吸风机;32、出烟管;33、进烟管;331、风机;34、固定板;35、雾化装置;36、海绵;37、活性炭;40、固定管;401、环形凹槽;41、下料斗;42、齿条;43、支架;44、齿轮;45、第一电机;46、下料管;461、螺旋叶片;462、环形凸环;47、连接管;48、输送管;481、螺旋杆;49、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成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壳体10底壁设置有底座12,壳体10底部可以设置行走轮,方便移动;集热室20,集热室20位于底座12上,其中,集热室20包括设置在底座12上的下蓄水管22,下蓄水管22可通过支撑块221与底座12连接、设置在下蓄水管22上方的上蓄水管25,下蓄水管22为矩形结构,且由四个管体首尾相连,下蓄水管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23和出水管222,下蓄水管22的上表面等间距垂直设置连接有集热管23,集热管23的顶端与上蓄水管25相连,集热管23外壁之间均焊接有集热板24,上蓄水管25的顶部覆设有密封板251,其中,该密封板251上可以开口,用于通气,集热室20的右端设置炉膛端口,上蓄水管25同样为矩形结构,且上蓄水管25的管径较大,集热板24可以设置在集热管23的上部,集热管23的下部外壁可以焊接一块整体的铁板,另外,上蓄水管25和下蓄水管22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管26连通,连接管26的中部设置有缓冲管261,所述缓冲管261上可以安装液位计,能够实时观测集热管23内的水位,而为了保证集热室20的稳定,集热室20外壁可以焊接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底壁设置有底座;/n集热室,所述集热室位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集热室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下蓄水管、设置在所述下蓄水管上方的上蓄水管,所述下蓄水管为矩形结构,且由四个管体首尾相连,所述下蓄水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下蓄水管的上表面等间距垂直设置连接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顶端与所述上蓄水管相连,所述集热管外壁之间均焊接有集热板,所述上蓄水管的顶部覆设有密封板,所述集热室的右端设置炉膛端口;/n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端口上,其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设置在所述进料斗下方的输送管,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通过支架与所述输送管连接,所述固定管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输送管连通的连接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管内壁转动卡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穿过所述连接管延伸至所述输送管内,其中,所述下料管外壁设置有一圈齿条,所述齿条位于该间隙内,所述输送管外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输送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设置在所述输送管内部的螺旋杆连接;/n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室的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底壁设置有底座;
集热室,所述集热室位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集热室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下蓄水管、设置在所述下蓄水管上方的上蓄水管,所述下蓄水管为矩形结构,且由四个管体首尾相连,所述下蓄水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下蓄水管的上表面等间距垂直设置连接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顶端与所述上蓄水管相连,所述集热管外壁之间均焊接有集热板,所述上蓄水管的顶部覆设有密封板,所述集热室的右端设置炉膛端口;
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端口上,其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设置在所述进料斗下方的输送管,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通过支架与所述输送管连接,所述固定管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输送管连通的连接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管内壁转动卡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穿过所述连接管延伸至所述输送管内,其中,所述下料管外壁设置有一圈齿条,所述齿条位于该间隙内,所述输送管外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输送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设置在所述输送管内部的螺旋杆连接;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室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端口包括设置在所述集热管之间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中部贯穿有外套管,其中,所述集热管分别与所述集水箱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进料生物质颗粒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室与所述壳体之间填充有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喜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尚亿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