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转向机构用阻尼衬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转向机构用阻尼衬套,更详细地说,涉及提高了阻尼衬套部件之间的结合力和阻尼衬套的刚性的车辆的转向机构用阻尼衬套。
技术介绍
大部分汽车设置了转向中生成支撑扭矩并据此减少驾驶员向转向柱施加的转向扭矩的动力辅助转向系统。公知的动力辅助转向系统以变换液压式或电气式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传递到转向柱的转向机构为基础。这种转向机构一般采用螺旋滚轮的形态,由斜齿轮或蜗杆齿轮形成。即,转向机构包括外壳1,在外壳1内部,齿轮2及与所述齿轮2啮合的小齿轮被支撑。所述小齿轮及围住小齿轮的小齿轮轴3以蜗杆的形态整合形成。并且,所述齿轮2被坚固地固定在汽车转向机构的输出轴或转向柱4上。并且,小齿轮轴3具有驱动侧端部,小齿轮轴可通过驱动侧端部连接到输出轴(未图示)。其中,在驱动侧端部区域,小齿轮轴3通过设置在外壳1的容纳部内的轴承装置10,11而被外壳1内部支撑。这种轴承装置10,11已通过韩国公开专利公报公开编号第10-2016-0005030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转向机构用阻尼衬套,其特征在于,/n所述阻尼衬套(10)包括:/n轴承(100),结合到所述转向机构的小齿轮轴的同一轴线上;/n箱(200),以围住所述轴承(100)的外周面地结合;/n法兰(300),为了支撑所述轴承(100)而设置在所述转向机构的外壳内部,与所述箱(200)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20180907 KR 10-2018-01071331.一种车辆的转向机构用阻尼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衬套(10)包括:
轴承(100),结合到所述转向机构的小齿轮轴的同一轴线上;
箱(200),以围住所述轴承(100)的外周面地结合;
法兰(300),为了支撑所述轴承(100)而设置在所述转向机构的外壳内部,与所述箱(200)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300)为钢材(steel),所述箱(200)由塑料(plastic)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300)是由板材形成的环形形状,包括:
内部环(310),结合到所述箱(200)的内周面;
外部环(320),围住所述箱(200)的外周面且隔开设置;
桥部(330),为了连接所述内部环(310)的外周面与外部环(320)的内周面而形成一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200)的内周面形成:
第一结合槽(210),沿着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内凹而所述轴承(100)能够结合;
第二结合槽(220),沿着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内凹而所述内部环(310)能够结合,
所述第一结合槽(210)的垂直轴(C1b)位于所述箱(200)的垂直轴(C1a)的一侧,所述第二结合槽(220)的垂直轴(C1c)位于所述箱(200)的垂直轴(C1a)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200)上形成能够插入所述桥部(330)的贯通口(230),从而所述桥部(330)贯通所述箱(200)而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衬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200)的第一结合槽(210)上形成:
第一半径方向固定面(211),与所述轴承(100)的外轮(110)的外周面相接而向半径方向被固定;
第一轴方向固定面(212),从所述第一半径方向固定面(211)的一侧末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延长形成而与轴承(100)的外轮(110)的一侧面接触,从而向轴方向被固定;
第二轴方向固定面(213),从所述第一半径方向固定面(211)的另一侧末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延长形成而与轴承(100)的外轮(110)的另一侧面接触,从而向轴方向被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衬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200)的第二结合槽(220)上形成:
第二半径方向固定面(221),与所述内部环(310)的外周面相接而向半径方向被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金亨振,蒋炳求,郑丁熉,金亨峻,朴钟贤,李元旭,
申请(专利权)人:DMC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