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711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撞缓冲器,包括:缓冲器单元(100),其一端部向车门突出,吸收在车体与车门之间发生的冲击力;安装单元(200),其与所述缓冲器单元(100)结合,将所述缓冲器单元固定在车体,并且,所述缓冲器单元(100)由如下结构形成:缓冲器头部(120),其下侧有与所述车门的面接触的接触面,弹性部,其接收与所述车门接触而施加的冲击;结合部(116),其与所述弹性部连接,并与所述安装单元(200)结合,并且,所述弹性部由如下结构形成:挫屈部(111),其通过挫屈吸收冲击;压缩部,其通过压缩吸收冲击;空气压缩弹性部,其密闭内部而压缩内部空气,由此,能够吸收冲击。能够吸收冲击。能够吸收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撞缓冲器,尤其,涉及一种为了降低关闭汽车车门时发生的冲击及噪音,插入有吸收冲击力的缓冲器单元的防撞缓冲器。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汽车防撞缓冲器是用于降低关闭汽车车门时发生的冲击及噪音的装置。
[0003]所述汽车防撞缓冲器在开闭时先与汽车车门接触而能够降低冲击及噪音。
[0004]以往的防撞缓冲器是被固定在开闭装置,因此,有时可能相对部件与接触面未接触。在上述的情况下,防撞缓冲器可能无法充分执行吸收冲击及降低噪音的功能。
[0005]并且,在汽车的车体与车门之间时,作业者任意地调整防撞缓冲器的高度而使得防撞缓冲器的突出高度过大时,在关闭车门时发生不必要的较大的反力,而存在无法确保均匀的品质的问题。
[0006]并且,无法知道防撞缓冲器的旋转时的移动量,因此,为了调整与车体之间的间隔而通过反复的调整作业进行调节,从而,发生降低作业效率的问题。
[0007]并且,安装防撞缓冲器后关闭车门时,能够在既定区间恒定地维持反弹力,而该反弹力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器单元(100),其一端部向车门突出,吸收在车体与车门之间发生的冲击力;安装单元(200),其与所述缓冲器单元(100)结合,将所述缓冲器单元固定在车体,并且,所述缓冲器单元(100)由如下结构形成:弹性部,其接收与所述车门接触而施加的冲击;结合部(116),其与所述弹性部连接,并与所述安装单元(200)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由如下结构形成:缓冲器头部(120),其形成有与所述车门的面接触的接触面;挫屈部(111),其通过挫屈吸收向所述缓冲器头部(120)施加的冲击;压缩部,其通过压缩吸收冲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挫屈部(111)是在所述缓冲器头部(120)的下部以圆筒形形成,在所述缓冲器单元(100)的内部形成有向下方开放的空间部(150),在所述空间部(150)形成有与缓冲器头部(120)一体地连接的突出部(160),从而,形成有由所述挫屈部(111)的外周面(112)和所述空间部的内周面(113)形成的环形部(114),所述环形部(114)借助于缓冲器头部(120)的荷重而发生挫屈变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114)由与所述缓冲器头部连接而形成的第1环形部和在所述第1环形部的下侧形成的第2环形部构成,并且,将所述第1环形部的内周面和所述突出部的外周面向上方延伸而相接的连接部分称为塔部时,所述第1环形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A面)形成从所述缓冲器头部越远直径逐渐增大的结构,所述第2环形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形成直径相同的结构,从而,当所述缓冲器头部受到荷重时,所述环形部(114)发生挫屈而抵抗荷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因所述挫屈部(111)的挫屈而在所述塔部集中应力,在所述缓冲器头部(120)的上部面形成有应力缓冲部(1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缓冲部(122)中在所述缓冲器头部(120)的上部面(121)形成有以凹陷形的凹部形成的环形凹部(124),并且,所述环形凹部(124)由直径较大的外侧面;相比所述外侧面直径较小的内侧面;连接所述外侧面与内侧面的底面形成,此时,所述环形凹部的外侧面形成于相比所述突出部的外周面(B面)的更内侧,由此,所述环形凹部的内部面(外侧面、底面、内侧面)与所述突出部的外周面(B面)之间还形成有具有既定厚度的弯曲部(12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固定力和缓冲性的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挫屈部开始发生挫屈时在所述环形凹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形,而使得所述弯曲部(123)发生变形并吸收冲击力,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亨峻金亨振郑丁熉藏炳求朴钟贤李元旭徐璂旭
申请(专利权)人:DMC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