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87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涉及到液晶面板的输送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设置在提升结构上的气浮输送平台,其中,提升机构包括支撑底架组件、伺服驱动组件、第一立架组件、第二立架组件和连接横杆,伺服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底架组件的上端,第一立架组件设置在支撑底架组件的一侧的上端,第二立架组件设置在支撑底架组件的另一侧的上端,连接横杆连接第一立架组件和第二立架组件,气浮输送平台设置在伺服驱动组件的上侧,且气浮输送平台的两侧与第一立架组件和第二立架组件连接,伺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气浮输送平台垂直上下运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实现液晶玻璃在流转过程中,不同高度差工艺设备的相互衔接。

A lift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liquid crystal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液晶面板的输送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液晶面板行业中,液晶面板需在不同设备之间流转输送以进行不同工艺处理。与此同时,不同工艺处理设备之间存在高度差,需设置专门装置以实现液晶玻璃在不同高度设备之间的流转运输。另一方面,传统液晶玻璃在设备中的输送主要采取多点滚轮输送方式进行转移,输送滚轮与液晶玻璃直接接触。目前,传统液晶玻璃在不同设备之间转移运输,主要采用防静电滚轮输送方式。此种运输方式输送滚轮与液晶玻璃存在多点接触,在长过程流转过程中,液晶玻璃表面会存在划痕及印记,因而达不到后续生产工艺要求。另外,液晶玻璃在不同工艺设备中流转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提升结构上的气浮输送平台,其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支撑底架组件、伺服驱动组件、第一立架组件、第二立架组件和连接横杆,所述伺服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一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另一侧的上端,所述连接横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架组件,所述气浮输送平台设置在所述伺服驱动组件的上侧,且所述气浮输送平台的两侧与所述第一立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架组件连接,所述伺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气浮输送平台垂直上下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架组件包括底架和支脚,所述底架为方管焊接框架,所述底架的下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所述支脚,所述伺服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上端,所述第一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另一侧的上端。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伺服驱动组件包括伺服驱动机构、双轴输出转向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直角转向器和第二直角转向器,其中,所述伺服驱动机构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另一侧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伺服驱动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一联轴器和两第二联轴器,其中,所述伺服驱动机构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之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另一侧之间分别通过一所述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的上端各设有一所述第二联轴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立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架组件均包括:一立架,所述立架的下端与所述底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两直线滑轨组件,两所述直线滑轨组件设置在所述立架的两侧;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两端与两所述直线滑轨组件中的滑块固定连接;一滚珠丝杆组件,所述滚珠丝杆组件设置在所述立架的中部,所述滚珠丝杆组件中的螺母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每一所述滚珠丝杆组件中的滚珠丝杆的下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二联轴器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气浮输送平台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与两所述支撑座连接;滚轮驱动系统,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各设有一所述滚轮驱动系统;双侧过渡齿轮组件,所述双侧过渡齿轮组件与两所述滚轮驱动系统传动连接;齿轮驱动机构,所述齿轮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且所述齿轮驱动机构与所述双侧过渡齿轮组件的过渡齿轮驱动连接;气浮平台组件,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设有所述气浮平台组件,且所述气浮平台组件位于两所述滚轮驱动系统之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每一所述滚轮驱动系统均包括:从动轮组件,所述从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且所述从动轮组件与所述双侧过渡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滚轮组件,所述从动轮组件的一侧设有若干所述滚轮组件,且若干所述滚轮组件沿所述从动轮组件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每一所述滚轮组件分别与所述从动轮组件传动连接;压轮组件,每一所述滚轮组件的一侧各设有一所述压轮组件;导向滚轮,每一所述滚轮组件的另一侧各设有一所述导向滚轮。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每一所述从动轮组件均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所述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双侧过渡齿轮组件传动连接;第一磁性轮,所述第一转轴上还设有若干所述第一磁性轮,每一所述第一磁性轮分别与一所述滚轮组件传动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每一所述滚轮组件均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第二磁性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磁性轮,且所述第二磁性轮与一所述第一磁性轮磁力传动;滚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设有所述滚轮。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气浮平台组件包括若干气浮平台,且若干所述气浮平台并排设置在两所述滚轮驱动系统之间;每一所述气浮平台均包括:气浮条,所述气浮条的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气浮条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气孔,每一所述气孔分别与所述空腔结构连通;密封端盖,两所述密封端盖设置在所述气浮条的两端,且两所述密封端盖与所述气浮条的两端密封连接;密封条,两所述密封端盖通过两所述密封条与所述气浮条的两端密封连接;进气管路,所述气浮条的下端设有所述进气管路,且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空腔结构连通。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实现液晶玻璃在流转过程中,不同高度差工艺设备的相互衔接;(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气浮平台输送,可解决传统液晶玻璃在流转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划伤及污痕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提升机构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伺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立架组件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气浮输送平台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气浮平台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提升机构;11、支撑底架组件;111、底架;112、支脚;12、伺服驱动组件;121、伺服驱动机构;122、双轴输出转向器;123、第一转动轴;124、第二转动轴;125、第一直角转向器;126、第二直角转向器;127、第一联轴器;128、第二联轴器;13、第一立架组件;131立架;132、直线滑轨组件;133、支撑座;134、滚珠丝杆组件;135、滚珠丝杆;14、第二立架组件;15、连接横杆;2、气浮输送平台;21、支撑框架;22、滚轮驱动系统;221、从动轮组件;2211第一转轴;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提升结构上的气浮输送平台,其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支撑底架组件、伺服驱动组件、第一立架组件、第二立架组件和连接横杆,所述伺服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一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另一侧的上端,所述连接横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架组件,所述气浮输送平台设置在所述伺服驱动组件的上侧,且所述气浮输送平台的两侧与所述第一立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架组件连接,所述伺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气浮输送平台垂直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提升结构上的气浮输送平台,其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支撑底架组件、伺服驱动组件、第一立架组件、第二立架组件和连接横杆,所述伺服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一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组件的另一侧的上端,所述连接横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架组件,所述气浮输送平台设置在所述伺服驱动组件的上侧,且所述气浮输送平台的两侧与所述第一立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架组件连接,所述伺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气浮输送平台垂直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组件包括底架和支脚,所述底架为方管焊接框架,所述底架的下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所述支脚,所述伺服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上端,所述第一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立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另一侧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组件包括伺服驱动机构、双轴输出转向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直角转向器和第二直角转向器,其中,所述伺服驱动机构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另一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一联轴器和两第二联轴器,其中,所述伺服驱动机构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之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双轴输出转向器的另一侧之间分别通过一所述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的上端各设有一所述第二联轴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架组件和所述第二立架组件均包括:
一立架,所述立架的下端与所述底架的上端固定连接;
两直线滑轨组件,两所述直线滑轨组件设置在所述立架的两侧;
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两端与两所述直线滑轨组件中的滑块固定连接;
一滚珠丝杆组件,所述滚珠丝杆组件设置在所述立架的中部,所述滚珠丝杆组件中的螺母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每一所述滚珠丝杆组件中的滚珠丝杆的下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二联轴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提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儒风李辛郭治川李红振
申请(专利权)人:通彩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