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及其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66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的炉体,包括:过渡段烟道,该过渡段烟道包括上升部和下降部,上升部的顶端与下降部的顶端相连;和对流段烟道,该对流段烟道的进烟口与过渡段烟道的下降部的下端相连且对流段烟道的出烟端形成有出烟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余热锅炉,该余热锅炉具有循环系统和上述炉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炉体及具有它的余热锅炉,由于设置了过渡段烟道,含有灰尘的高温烟气例如从熔炼炉进入过渡段烟道的上升部内,在上升的过程中,高温烟气中的灰尘能够依靠重力落下,从而灰尘不易粘到炉体的内壁上,炉体内的积灰轻,减少了除灰操作,提高了炉体和余热锅炉的寿命,高温烟气在炉体内的运行时间增长,余热回收效率提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及其炉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熔炼炉 的余热锅炉及其炉体。
技术介绍
余热锅炉是用于回收热量的设备,例如在有色冶金领域,余热锅炉 广泛地用于回收熔炼炉的烟气中的热量。现有技术中,余热锅炉的炉体通常由单个平行六面体或柱状体构成, 炉体内形成炉膛。中国技术专利CN2354093Y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该余热锅炉的 炉体为平行六面体,炉体上面设置有汽包。烟气从炉体的一侧进入,从 相对一侧排出。在包括上述余热锅炉在内的现有技术中,高温烟气从炉体的一侧进 入,在炉膛内经过热交换后,从相对的一侧排出。高温烟气中带有的灰 尘(例如炉渣)非常容易粘在炉体的内壁上,从而,炉膛内需要经常清 灰,对于粘在炉体内壁上的积灰,清理操作费时、费力。而且,由于灰 尘粘结在炉体的内壁上,导致炉体的寿命降低,余热回收效率降低。另 外,烟气趋于从进烟口直接向出烟口流动,从而在炉膛内停留的时间短, 热量回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提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温烟气中的灰尘不容易粘在炉体的内壁上, 除灰操作减少,炉体寿命提高,余热回收效率提高的余热锅炉的炉体及 具有该炉体的余热锅炉。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余热锅炉的炉体,包 括过渡段烟道,该过渡段烟道包括上升部和下降部,上升部的顶端与下降部的顶端相连;和对流段烟道,该对流段烟道的进烟口与过渡段烟道的下降部的下端相连且对流段烟道的出烟端形成有出烟口。根据本技术的炉体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余热锅炉的炉体进一步包括上升段烟道,该上升段烟道的顶端与过 渡段烟道的上升部的下端相连。余热锅炉的炉体进一步包括下降段烟道,所述下降段烟道的顶端 与过渡段烟道的下降部的下端相连且下降段烟道的下端与对流段烟道的 进烟口相连。余热锅炉的炉体进一步包括冷却屏,所述冷却屏的上端与上升段烟 道的下端相连,且冷却屏的下端开口的径向尺寸大于其上端开口的径向 尺寸。所述炉体的壁为膜式水冷壁。所述膜式水冷壁由管和金属棒相互间隔焊接而成,或由管与管相互 焊接而成,或由管与板相互焊接而成。 所述炉体的壁外面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对流段烟道内设置有对流管束。在所述对流段烟道内在进烟口与出烟口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烟气挡板。所述烟气挡板由管束制成。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 和水循环系统,所述炉体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炉体。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的炉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 点之一首先,根据本技术的炉体,由于设置了过渡段烟道,因此, 含有灰尘的高温烟气例如从熔炼炉进入过渡段烟道,在上升的过程中, 高温烟气中的灰尘能够依靠重力落下,从而防止灰尘粘到炉体的内壁上,炉体内的积灰减少,减少了除灰操作,提高了炉体的寿命,余热回收效 率提高。其次,例如通过设置过渡段烟道,上升段烟道,下降段烟道,增长 了炉体,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炉体内运行的时间,由此从高温烟气中回收 热量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进而,通过将炉体的壁用膜式水冷壁制成,能够将炉体本身用作水 循环系统的热交换器,炉体本身用作热交换器的受热面,因此,能够进 一步提高热量回收效率。进而,通过在对流烟道内设置对流管束,能够进一步提高从高温烟 气中回收热量的效率。进而,通过在对流段烟道内邻接进烟口处设置挡板,从而避免烟气 直接从进烟口流向出烟口,使得烟气在整个对流段烟道内流动,例如, 烟气能够到达对流段烟道的侧壁和底壁,由此,提高了热量回收效率。本技术附加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 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l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炉体的示意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炉体的示意图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炉体的示意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炉体的剖面示意图5是余热锅炉炉体的壁的构成的示意图6是余热锅炉炉体的壁的另一构成的示意图7是余热锅炉炉体的壁的又一构成的示意图8A和图8B是设置在炉体的对流段烟道内的对流管束的示意图;及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 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 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技术,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 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首先参考图l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的炉体,图 l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炉体的示意图。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炉体1包括过渡段烟道13和对流 段烟道15,过渡段烟道13包括上升部13A和下降部13B,上升部13A的顶端 与下降部13B的顶端相连,对流段烟道15的进烟口15A与过渡段烟道13的 下降部13B的下端相连且对流段烟道15的出烟端(图l中的右端)形成有 出烟口15B。高温烟气从熔炼炉10进入过渡段烟道13包括上升部13A,在烟气上升 过程中,烟气中含有的灰尘能够依靠重力落到熔炼炉10内,从而减少了 粘结在炉体l的壁上的灰尘。在图l示出的示例中,过渡段烟道13的形状为大体倒立的V形,然而 本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过渡段烟道13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倒U形, 上升部13A和下降部13B通过过渡圆弧形烟道相连。在图l示出的示例中,对流段烟道15—般平行延伸,对流段烟道15 的进烟口15A形成在对流烟道的定面上且靠近对流烟道15的一端(图l中 的左端),而出烟口15B形成在对流段烟道15的另一端的端面上。然而, 本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进烟口15A也可以形成在靠近对流段烟道 15的左端的侧面上或左端的端面上。在图l示出的示例中,过渡段烟道13位于对流段烟道15的上方和左 侧,然而,可以理解的是,过渡段烟道13能够绕进烟口15A的中心线相对 于对流段烟道15旋转,从而过渡段烟道13的上升部13A的进烟口的位置能 够变化,由此适应熔炼炉10的烟气出口,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 的炉体的适用性好。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炉体l进一步包括 冷却屏ll,所述冷却屏11的上端与过渡段烟道13的上升部13A的下端相 连,且冷却屏ll的下端开口的径向尺寸大于其上端开口的径向尺寸。通 过设置冷却屏ll,由于其下端开口较大,因此高温烟气可以更好地从熔 炼炉lO的烟气出口进入冷却屏ll,从而更容易进入炉体l,另外,通过设 置长度较小的冷却屏ll,可以更好地适应熔炼炉10的烟气出口的尺寸。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炉体l进一步包括上 升段烟道12,该上升段烟道12的顶端与过渡段烟道13的上升部13A的下端 相连。通过设置上升段烟道12, 一方面,能够使得烟气上升路程更长, 从而烟气中的灰尘能够很多地落到熔炼炉10内,另一方面,能够延长烟 气的运行时,提高热量回收效率。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炉体l进一步包括下 降段烟道14,所述下降段烟道14的顶端与过渡段烟道13的下降部13B的下 端相连且下降段烟道13的下端与对流段烟道15的进烟口15A相连。通过设置下降段烟道14,可以延长高温烟气在炉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锅炉的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渡段烟道,该过渡段烟道包括上升部和下降部,上升部的顶端与下降部的顶端相连;和    对流段烟道,该对流段烟道的进烟口与过渡段烟道的下降部的下端相连且对流段烟道的出烟端形成有出烟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炎王岗陈逢胜张计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