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隋意专利>正文

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062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介入导管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导管内部设置有输送低温液体的腔室,导管的外部涂层由内到外依次含有多孔结构的内层,高吸水性树脂层,然后高吸水性树脂层吸水,以及生物相容性外层。该导管不仅解决低温液体在输送过程中由热交换而导致的温度升高问题,控制液体在适宜的治疗温度;并且,涂层结构稳定,彼此间结构致密且并不显著增加涂层厚度,各涂层在应用过程中生物相容性好。

A cryoprotectiv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介入导管制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治疗时间窗内抢救半暗带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管理的永恒话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早期实现血管再通。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近年来血管内治疗的“五大研究”,尤其是DAWN及DIFFUSE3研究,带来了机械取栓的春天,改写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指南。然而血管再通后,会直接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缺血再灌注(IR)损伤、出血转化、过度灌注、脑水肿等,严重影响了临床预后。针对IR损伤的级联反应分子靶点,全世界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神经保护剂”研究。遗憾的是,很多神经保护剂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显示有效,但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均以失败告终。申请人前期将神经保护剂临床转化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综述(Thefailureofanimalmodelsofneuroprotectioninacuteischemicstroketotranslatetoclinicalefficacy.MedSciMonitBasicRes,2013.19:p.37-45):缺血性卒中的级联损伤途径复杂,分子靶点之间相互“并联”,而非“串联”。而神经保护剂目标靶点过于单一,不足矣同时抑制上述损害。缺血事件发生后血氧及葡萄糖利用障碍,乳酸堆积引起细胞酸中毒直接导致细胞死亡。另一方面由于线粒体ATP生成不足,能量供应障碍,细胞膜Na-K泵功能失调,钙超载,细胞毒性水肿及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导致急性细胞死亡。缺血损伤可以同时激活内源性及外源性凋亡途径,产生活性氧(ROS)及炎症反应,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脑屏障(BBB)破坏。低温可以多靶点保护上述级联损伤途径(Therapeutichypothermiaforischemicstroke;pathophysiologyandfuturepromise.Neuropharmacology,2017)。低温脑保护手段种类繁多,总体可以分为全身系统性低温和局部选择性低温两大类。全身性低温由于影响到各个器官的功能,长时间应用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寒颤、肺部感染、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压、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而通过介入导管诱导局部选择性低温由于只是降低病灶温度,对体核温度影响较小,可以避免全身低温的一系列并发症,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Stillcoolingafteralltheseyears:Meta-analysisofpre-clinicaltrialsoftherapeutichypothermiaforacuteischemicstroke.JCerebBloodFlowMetab,2016.36(7):p.1157-64)。介入导管在输注低温液体时最大的问题是:灌注液会随着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从而导致低温液体逐渐升温,无法达到靶器官所需的低温水平。目前,国内外对血管内介入生物医用隔热涂层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传统隔热涂层通常为SiC、SiO2、Al2O3等无机陶瓷材料和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基材料,然而该类涂层不仅制备过程复杂、需高温处理、涂层较厚、韧性差、抗弯强度低,且生物相容性差,不宜用于制备生物医用介入导管的表面隔热涂层。因此需要开发新型功能化生物隔热涂层,以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例如现有技术CN201910067041.5公开了一种医用导管的隔热涂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生物高分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由于该导管涂层选用新材料,其相容性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来研究确认,难以推广使用。所以,在已知的可用医用材料基础上研究开发一种可行方案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导管内部设置有输送低温液体的腔室,导管的外部涂层由内到外依次含有多孔结构的内层,高吸水性树脂层,然后高吸水性树脂层吸水,以及生物相容性外层。本专利技术在导管外部采用3层涂层设计,不仅解决低温液体在输送过程中由热交换而导致的温度升高问题,控制液体在适宜的治疗温度;并且,更为重要的3层涂层结构稳定,彼此间结构致密且并不显著增加涂层厚度,各涂层在应用过程中生物相容性好,作为一种已知的可用医用材料的利用解决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孔结构的内层为壳聚糖材料,通过弱酸溶解、注模、成型、中和固定、清洗、冷冻干燥等工艺,将壳聚糖加工成具有多孔结构。采用底层的多孔结构组成,不仅该材料在导管表面的附着性好,并且,给高吸水性树脂附着提供了充分的孔洞空间,附着后结构致密,并且扩大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可吸水面积,尽可能的提高降温性能。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如果不选择本专利技术的多孔材料,降温性能降低1/3-1/2,并且,其他材料结合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选自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接枝丙烯酰胺、高取代度交联羧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或交联型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亲水基团、能大量吸收水分而溶胀又能保持住水分不外流的合成树脂,可以选自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接枝丙烯酰胺、高取代度交联羧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或交联型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高吸水性树脂一般可以吸收相当于树脂体积100倍以上的水分,最高的吸水率可达1000倍以上。本专利技术为了外层的附着性良好,优选只进行部分吸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填充于多孔结构的内层材料内,和/或附着于多孔结构的内层材料外部。本专利技术采用此种结构结合,不仅扩大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可吸水面积,而且重要的是不显著增加涂层厚度,给输送和操作带来了便利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生物相容性外层选自聚羟基乙酸(PGA)、聚乳酸(PLA)、L-聚乳酸(L-PLA)、聚己酸内酯(PCL)、聚氰基丙烯酸酯(PACA)、聚对二氧杂环己烷酮、聚酸酐、聚膦腈、氨基酸类聚合物、聚-羟基丁酸酯和羟基戊酸酯及其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高吸水性树脂层吸水为生理盐水。生物相容性外层含有一种以上的药物。所述药物可以是抗氧化药物、抗凝血类药物、抗癌类药物、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类药物、抗炎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抗氧化药物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辅酶Q1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凝血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肝素、氯吡格雷及其衍生物等;抗癌类药物包括秋水仙碱、紫杉醇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类药物包括血管肽、皮质激素、钙离子拮抗剂等;抗炎类药物包括更生霉素、depsidomycin、KanglemycinC、spergualin、mytiocin、gllooxin等;免疫抑制剂药物包括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环孢霉素A、环孢霉素C、布雷菲德菌素A。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内部设置有输送低温液体的腔室,导管的外部涂层由内到外依次含有多孔结构的内层,高吸水性树脂层,然后高吸水性树脂层吸水,以及生物相容性外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内部设置有输送低温液体的腔室,导管的外部涂层由内到外依次含有多孔结构的内层,高吸水性树脂层,然后高吸水性树脂层吸水,以及生物相容性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的内层为壳聚糖材料,通过弱酸溶解、注模、成型、中和固定、清洗、冷冻干燥等工艺,将壳聚糖加工成具有多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选自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接枝丙烯酰胺、高取代度交联羧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或交联型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填充于多孔结构的内层材料内,和/或附着于多孔结构的内层材料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低温脑保护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生物相容性外层选自丝素蛋白、聚羟基乙酸(PGA)、聚乳酸(PLA)、L-聚乳酸(L-PLA)、聚己酸内酯(PCL)、聚氰基丙烯酸酯(PACA)、聚对二氧杂环己烷酮、聚酸酐、聚膦腈、氨基酸类聚合物、聚-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隋意李常新吴晓巍李羚
申请(专利权)人:徐隋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