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精华专利>正文

胸腔引流便携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01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一端的上夹持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远离上夹持部一端的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可相互扣合,在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与上夹持部、下夹持部分别形成引流管口。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夹子容易滑脱不能保证管路闭合性的问题。

Thoracic drainage cl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腔引流便携管夹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胸腔引流的患者在需要做检查或者更换引流瓶的时候,医护人员都需要将患者使用的引流管进行反折,中断其内液体的流动,而反折后的引流管一般都是用普通夹子夹设住,然后医护人员再进行进一步地护理更换工作。临床上常用的夹持设备为止血钳,体积大,易刮蹭,不利于管路安全闭合,止血钳重量稍沉,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温度冰凉,病人舒适度不佳,且止血钳夹闭后易滑脱,不能保证管路闭合性,如转运、移动等过程中,如果止血钳滑脱后不能及时处理,易造成患者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夹子容易滑脱不能保证管路闭合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一端的上夹持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远离上夹持部一端的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可相互扣合,在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与上夹持部、下夹持部分别形成引流管口。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持部包括上夹持板,所述下夹持部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下夹持板、以及固定连接在下夹持板远离支撑板一端的挡板,所述挡板一端连接在下夹持板上,另一端位于靠近上夹持板一侧,且所述挡板和上夹持板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可对二者进行连接固定的扣合件。进一步地,所述扣合件包括设置在挡板端部的凸块,在所述上夹持板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远离挡板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槽,所述凸块可嵌合在限位槽内。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板、上夹持部、下夹持板的外侧包裹有塑料层。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硅胶层,在所述夹板靠近上夹持板、下夹持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硅胶层。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夹持部、下夹持部的外边角都设置为圆角。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夹持部、下夹持部的宽度为1.2cm-1.7cm。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的上夹持部、下夹持部、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夹板,在使用时可以对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夹持,夹持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夹板对对折后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拦截,使其在夹持过程中不会与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脱离,配合第一硅胶层和第二硅胶层,在操作过程中胸腔闭式引流管不容易滑脱,同时,可以对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保护,使其不容易受到损伤。通过设置的塑料层可以隔离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温度,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更为接近人体温度,患者使用时更加适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中突出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中突出图1中A结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中突出塑料层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11、夹板;12、引流管口;13、第二硅胶层;2、上夹持部;21、上夹持板;211、限位块;212、限位槽;22、第一硅胶层;3、下夹持部;31、下夹持板;32、挡板;321、凸块;4、胸腔闭式引流管;5、塑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撑板1、转动设置在支撑板1一端的上夹持部2、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撑板1上且位置远离上夹持部2一端的下夹持部3,且上夹持部2和下夹持部3可以相互扣合、打开,在使用时,通过扣合上夹持部2和下夹持部3,从而对胸腔闭式引流管4进行夹持,使其保持闭合状态。其中,上夹持部2包括上夹持板21,下夹持部3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端部的下夹持板31、以及固定连接在下夹持板31上且位置远离支撑板1一端的挡板32,且挡板32位于下夹持板31靠近上夹持板21的一侧,在使用过程中,挡板32可以向远离上夹持板21一侧转动,同时,可以向靠近上夹持板21的一侧转动,转动至于上夹持板21贴合,在挡板32和上夹持板21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对二者进行连接扣合的扣合件。扣合件包括设置在挡板32端部的凸块321,在上夹持板2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211,限位块211远离挡板32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槽212,凸块321可嵌合在限位槽212内。凸块321可嵌合固定在限位槽212内,且用力可以将凸块321与限位槽212分离,从而实现挡板32和上夹持板21的稳定连接。当胸腔闭式引流管4对折时,在上夹持板21和下夹持板31对胸腔闭式引流管4进行夹持时,为了防止胸腔闭式引流管4与上夹持板21、下夹持板31脱离,在支撑板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夹板11,夹板11位于上夹持板21和下夹持板31之间,在对胸腔闭式引流管4进行夹持时,夹板11位于对折的胸腔闭式引流管4之间,而上夹持板21、下夹持板31分别位于胸腔闭式引流管4两侧,从而,在夹持的过程中,胸腔闭式引流管4与上夹持板21、下夹持板31不会脱离。当上夹持板21和下夹持板31转动至闭合时,夹板11的端部与挡板32抵接,从而,在夹板11的两侧分别与上夹持板21、下夹持板31、挡板32围合形成引流管口12。从而可以稳定的对胸腔闭式引流管4进行夹持固定。结合图1和图3所示,支撑板1、上夹持板21、下夹持板31和挡板3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一端的上夹持部(2)、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远离上夹持部(2)一端的下夹持部(3),所述上夹持部(2)和下夹持部(3)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可相互扣合,在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夹板(11),所述夹板(11)与上夹持部(2)、下夹持部(3)分别形成引流管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便携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一端的上夹持部(2)、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远离上夹持部(2)一端的下夹持部(3),所述上夹持部(2)和下夹持部(3)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可相互扣合,在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夹板(11),所述夹板(11)与上夹持部(2)、下夹持部(3)分别形成引流管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便携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2)包括上夹持板(21),所述下夹持部(3)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上的下夹持板(31)、以及固定连接在下夹持板(31)远离支撑板(1)一端的挡板(32),所述挡板(32)一端连接在下夹持板(31)上,另一端位于靠近上夹持板(21)一侧,且所述挡板(32)和上夹持板(21)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可对二者进行连接固定的扣合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引流便携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包括设置在挡板(32)端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精华
申请(专利权)人:顾精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