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引流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49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引流管组件。可视引流管组件包括可视管头、管体和内窥镜。可视管头由透光率不小于80%的材质制成。管体沿长度方向具有首端和尾端,管体的首端连接于可视管头,管体的尾端的侧壁上设有与管体的内部相连通的引流口。内窥镜位于管体的首端的内部。管体不阻碍内窥镜成像,且能够对内窥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在穿刺置管的过程中同内窥镜手术一样方便、直观,能够避免置管过程中盲穿,减少了对临床医生经验的依赖,能够在极小的损伤的情况下达到预期的引流位置,同时也能够避免直接使用内窥镜再置管的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避免二次损伤,有利于提高置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引流管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引流管组件。
技术介绍
临床上外科引流管种类繁多,一般用于伤口、颅脑、颈部、上腹部、下腹部、骨盆、腰大池、胃肠道,胆道等部位,适用于胆囊结石、胆囊癌、胃癌、食管癌、阑尾炎、结直肠癌、脑出血、脑肿瘤等,引流的主要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体液等通过管内孔引流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体内大量积液压迫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引流管置管的要点包括:(1)保持引流管在正确位置;(2)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3)保持术后的正确体位;(4)保持置管处敷料清洁干燥;(5)引流收集器的更换,严格无菌操作;(6)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7)并发症的观察处理。从上可知引流管的置管位置直接影响了引流的效果,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临床中如腹腔手术后的体外引流术,在B超或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传入,需要凭借临床医生的经验来获得最佳引流位置,引流过程也并不是十分顺利,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引流管置入方向和位置不正确甚至会引起腹壁戳洞,反复的插管还容易导致感染并发症,大量文献报道了在腹腔引流时对于引流管使用利和使用引流管以后的弊,使得胸腔、腹腔对于术后引流管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同时需要一种简单易操作引流管会有很好的市场预期。近些年,各类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出血,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出血。脑出血手术过程中,引流之所以要求精确是因为脑组织内包含大量神经元和血管,对于血肿区域精确定位已经能够通过CT、CTA、DSA等影像技术精确定位,但手术中如果保障能够精度到达出血点尽可能减少对于脑组织损伤,手术良好的恢复效果才是众多脑出血一线专家在研究探索的一个方向。目前,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目标都是及时清除血肿、解除脑压迫、缓解严重颅内高压及脑疝、挽救患者生命,并尽可能降低由血肿压迫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和残废。微创血肿清除术就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定向血肿置管血肿引流术。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年12月第10卷第6期)公开了一种PTGD经皮穿刺超声引导置管引流术,该种引流术具有微创、安全、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其具有对进入的深度要求较高,进入深度过浅容易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和引流效果不佳,进针过程中容易造成胆囊后壁及胆囊后方组织的损伤,造成胆汁漏液等严重并发症。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冠状牵开器的神经内镜手术,其优点包括:(1)与侧方入路比较,前额入路避开了脑功能区和血管密集区,重要脑结构受损的机会减至最少;(2)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相比,特殊管状牵开器的应用,内镜下清除血肿过程中对周围脑组织的牵拉损伤更小;(3)影像引导下将管状牵开器准确无误地送至血肿远端,退着吸除血肿,在保证完全吸除血肿的同时,周围脑组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相应地,该种手术也具有如下缺点:(1)手术路径较长,若无影像引导条件(导航或定向仪),不容易掌握方向;(2)若徒手置入管状牵开器,可能偏离正确轨道,造成脑损伤或血肿残留。现有技术中,关于采用引流管引流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为:置管过程无法直视,属于盲穿,置管过程容易产生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引流盲穿、容易产生二次损伤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视引流管组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可视引流管组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可视管头,所述可视管头由透光率不小于80%的材质制成;管体,所述管体沿长度方向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管体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可视管头,所述管体的尾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内部相连通的引流口;内窥镜,所述内窥镜位于所述管体的首端的内部。在本方案中,管体不阻碍内窥镜成像,且能够对内窥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在穿刺置管的过程中同内窥镜手术一样方便、直观,能够避免置管过程中盲穿,减少了对临床医生经验的依赖,能够在极小的损伤的情况下达到预期的引流位置,同时也能够避免直接使用内窥镜再置管的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避免二次损伤,有利于提高置管效率。较佳地,所述管体的首端具有凸出挡块,所述凸出挡块位于所述管体的首端与所述可视管头的连接位置处,且所述凸出挡块朝向所述管体的内部延伸,所述内窥镜中朝向所述凸出挡块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凸出挡块。在本方案中,凸出挡块使得内窥镜和可视管头之间保持可视、安全的距离,有有利于控制内窥镜的焦距,有利于提高可视化效果。较佳地,所述可视引流管组件还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内窥镜中背离所述凸出挡块的一端和所述引流口之间,且所述内窥镜中背离所述凸出挡块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挡板;其中,所述限位挡板用于限制所述内窥镜沿着平行于所述管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较佳地,所述限位挡板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挡板的底部朝向所述内窥镜凹进,所述限位挡板的中部具有供所述内窥镜通过的容纳孔。在本方案中,在组装可视引流管组件时,容纳孔使得内窥镜能够自管体的尾端朝着靠近管体的首端的方向插入,同时,待内窥镜插入到位时,限位挡板又能够限制内窥镜沿着平行于管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另外,限位挡板能够在可视引流管组件的前端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在引流时使得管体的尾端的引流液不会污染内窥镜的镜头,有利于提高可视化效果。较佳地,所述限位挡板为在所述管体的内壁面上沿所述管体的周向方向分布的延伸部。较佳地,所述管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支撑件和所述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卡设于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内部,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可视管头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引流口设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本方案中,内窥镜与支撑件通过固定连接设置为一体结构,使用方便。较佳地,所述支撑件的硬度高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聚碳酸酯或丙烯酸甲酯;优选地,所述内窥镜为CCD内窥镜。在本方案中,支撑件的硬度较高,能够较为可靠地保护内窥镜,有利于提高可视管头的可视化效果。较佳地,所述可视引流管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且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位置处。在本方案中,密封圈能够将内窥镜和引流液隔开,防止引流液污染内窥镜,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可视管头的可视化效果。较佳地,所述可视管头为弧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可视管头为非球形面结构。在本方案中,可视管头采用弧形结构,可视管头的端部较圆润,在使用该可视引流管组件对人体在脑出血穿刺引流手术时,对大脑的损伤极小。而将可视管头设置为非球形面的弧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可视管头的可视化效果。较佳地,所述可视管头的壁厚与所述管体的壁厚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5。在本方案中,可视管头的壁较薄,在保证可视管头强度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可视管头的透光性,有利于提高可视化效果。较佳地,所述可视管头的材质为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可视管头,所述可视管头由透光率不小于80%的材质制成;/n管体,所述管体沿长度方向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管体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可视管头,所述管体的尾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内部相连通的引流口;/n内窥镜,所述内窥镜位于所述管体的首端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可视管头,所述可视管头由透光率不小于80%的材质制成;
管体,所述管体沿长度方向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管体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可视管头,所述管体的尾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内部相连通的引流口;
内窥镜,所述内窥镜位于所述管体的首端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首端具有凸出挡块,所述凸出挡块位于所述管体的首端与所述可视管头的连接位置处,且所述凸出挡块朝向所述管体的内部延伸,所述内窥镜中朝向所述凸出挡块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凸出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引流管组件还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内窥镜中背离所述凸出挡块的一端和所述引流口之间,且所述内窥镜中背离所述凸出挡块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挡板;
其中,所述限位挡板用于限制所述内窥镜沿着平行于所述管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挡板的底部朝向所述内窥镜凹进,所述限位挡板的中部具有供所述内窥镜通过的容纳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引流管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树杰裴晓宏宋丽强张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库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