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45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具备:第一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一天线,具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第一线圈开口;以及第二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二天线,具有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第二线圈开口,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串联连接,并具有第三线圈开口,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俯视下,所述第一线圈开口以及所述第三线圈开口位于所述第二线圈开口的内侧,且所述第三线圈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开口的外侧,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俯视下,流过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电流的环绕方向为相同方向。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案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11月1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83308的PCT申请于2018年5月18日进入国家阶段的技术申请,国家申请号为201690001360.6,技术名称为“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用于多个非接触传输系统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天线装置,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备邻近通信用线圈、电力传输用线圈以及金属板。俯视金属板的主面,在金属板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一端配置有邻近通信用线圈,在金属板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二端配置有电力传输用线圈。邻近通信用线圈以及电力传输用线圈与金属板进行磁场耦合。金属板作为邻近通信系统以及电力传输系统的辐射元件而发挥功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67881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天线装置中,邻近通信用线圈与电力传输用线圈的距离远。因此,邻近通信用线圈和电力传输用线圈难以进行磁场耦合,另一方面,天线装置的尺寸变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用于各非接触传输的天线间的相互作用的小型以及薄型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1)本技术的天线装置具备:第一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一天线,具有第一线圈,第一线圈具有第一线圈开口;以及第二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二天线,具有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第二线圈具有第二线圈开口,第三线圈与第二线圈串联连接,并具有第三线圈开口,在第二线圈的俯视下,第一线圈开口以及第三线圈开口位于第二线圈开口的内侧,且第三线圈开口位于第一线圈开口的外侧,在第二线圈的俯视下,流过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电流的环绕方向为相同方向。(2)优选为,第三线圈具有在俯视第一线圈开口时面积比第二线圈开口小的第三线圈开口。根据该结构,第三线圈难以与第二非接触传输的对方侧的线圈耦合。因此,第三线圈不会妨碍第二天线的线圈与对方侧的线圈的耦合,因此能够使第二天线的线圈与对方侧的线圈强烈地耦合。(3)也可以是,本技术的天线装置具备在俯视第一线圈开口时与第三线圈重叠的磁性体。在该结构中,能够调整第二天线的电感。此外,通过提高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的耦合,从而能够调整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相互作用。(4)也可以是,在俯视第一线圈开口时,磁性体与第一线圈重叠。在该结构中,能够调整第二天线的电感。此外,通过进一步提高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的耦合,从而能够调整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相互作用。(5)也可以是,本技术的天线装置具备卷绕轴相互不同的多个第三线圈。在该结构中,能够调整第二天线的电感。此外,通过提高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的耦合,从而能够调整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相互作用。(6)例如,第一非接触传输系统为电力传输系统,第二非接触传输系统为通信系统。在该结构中,例如,能够进行非接触充电以及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7)例如,第一非接触传输系统为通信系统,第二非接触传输系统为电力传输系统。(8)电力传输系统例如为磁场共振电力传输系统。(9)通信系统例如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10)本技术的电子设备具备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具有:第一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一天线,具有第一线圈,第一线圈具有第一线圈开口;以及第二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二天线,具有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第二线圈具有第二线圈开口,第三线圈与第二线圈串联连接,并具有第三线圈开口,在第二线圈的俯视下,第一线圈开口以及第三线圈开口位于第二线圈开口的内侧,且第三线圈开口位于第一线圈开口的外侧,在第二线圈的俯视下,流过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电流的环绕方向为相同方向。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抑制用于各非接触传输的天线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能够将天线装置小型化以及薄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说明线圈天线11与线圈天线12的磁场耦合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6是说明线圈天线41与线圈天线42的磁场耦合的示意性俯视图。图7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Comm1、Comm2:通信装置,Cr1:受电谐振电容器,Cr2、Cr4:电容器,Cr3:输电谐振电容器,L1:受电线圈,L2、L4:通信线圈,L3:输电线圈,Rxp:受电装置,Txp:输电装置,10:天线装置,11:线圈天线(第一天线),12:线圈天线(第二天线),32、41、42:线圈天线,13:线圈(第一线圈),14:线圈(第二线圈),15:线圈(第三线圈),35、43、44、45:线圈,26、36:磁性体片,50:电子设备,51:受电谐振机构,52:受电电路,53:负载,54、64:LC谐振电路,55、65:收发电路,61:输电谐振机构,62:输电电路,63:输入电源,521:整流平滑电路,621:控制电路部,622:电力电路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并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来示出用于实施本技术的多个方式。在各图中,对同一部位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考虑到要点的说明或理解的容易性,方便起见,将实施方式分开示出,但是能够对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进行部分置换或组合。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后,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事项的记述,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特别是,对于基于同样的结构的同样的作用效果,将不在每个实施方式中逐次提及。《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10的示意性俯视图。天线装置10安装在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天线装置10具备线圈天线11、12。线圈天线11为受电天线,用于电磁感应电力传输系统、磁场共振电力传输系统等磁场型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例如,磁场共振电力传输系统在HF频段使用,特别是,在6.78MHz附近的频率使用。此外,磁场型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通过磁场耦合与电力传输对方进行电力传输。电力传输系统例如用于对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线圈天线12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等通信系统。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为使用了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的系统等。例如,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在HF频段使用,特别是,在13.56MHz附近的频率使用。此外,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通过磁场耦合与通信对方进行通信。线圈天线11为本技术的“第一天线”的一个例子。线圈天线12为本技术的“第二天线”的一个例子。使用了NFC的系统为本技术的“第一非接触传输系统”的一个例子。电力传输系统为本技术的“第二非接触传输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一天线,具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第一线圈开口;以及/n第二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二天线,具有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第二线圈开口,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串联连接,并具有第三线圈开口,/n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俯视下,所述第一线圈开口以及所述第三线圈开口位于所述第二线圈开口的内侧,且所述第三线圈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开口的外侧,/n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俯视下,流过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电流的环绕方向为相同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30 JP 2015-233831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一天线,具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第一线圈开口;以及
第二非接触传输系统的第二天线,具有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第二线圈开口,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串联连接,并具有第三线圈开口,
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俯视下,所述第一线圈开口以及所述第三线圈开口位于所述第二线圈开口的内侧,且所述第三线圈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开口的外侧,
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俯视下,流过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电流的环绕方向为相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线圈具有在俯视所述第一线圈开口时面积比所述第二线圈开口小的第三线圈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具备:磁性体,在俯视所述第一线圈开口时,与所述第三线圈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第一线圈开口时,所述磁性体与所述第一线圈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具备卷绕轴相互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敬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