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防震技术中,传统的技术主要依靠工程结构的变形来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害。但是大地震或是特大地震时,仅仅依靠结构及其构件所起的作用有限,往往仍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于是,从多方面配合防震的技术发展起来,隔震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隔震技术无需外加能源,已经在建筑、桥梁等结构中得到应用。但是现有的建筑物,在进行隔震时,所采用的隔震装置减震效果并不理想,当地震发生时很容易造成建筑物出现倒塌的现象,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只能够简单的对建筑物进行水平或者垂直的降震,且由于在底部安装有减震装置,从而使得底部的结构并不稳定,使得减震结构在遭遇一次振动后,很难复位,长时间容易损坏,从而当二次地震隔震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隔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包括基座(1)、减震板(5)和滑动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减震空腔(3),所述减震空腔(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减震板(5),所述减震板(5)的下表面紧贴有橡胶柱(2),所述橡胶柱(2)位于所述减震空腔(3)的内部,且所述橡胶柱(2)的下端紧贴所述基座(1)的内侧表面,所述橡胶柱(2)的个数为六个,六个所述橡胶柱(2)平铺在所述减震空腔(3)的内部,所述减震板(5)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与所述减震板(5)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减震板(5)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滑动槽(11),所述滑动槽(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包括基座(1)、减震板(5)和滑动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减震空腔(3),所述减震空腔(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减震板(5),所述减震板(5)的下表面紧贴有橡胶柱(2),所述橡胶柱(2)位于所述减震空腔(3)的内部,且所述橡胶柱(2)的下端紧贴所述基座(1)的内侧表面,所述橡胶柱(2)的个数为六个,六个所述橡胶柱(2)平铺在所述减震空腔(3)的内部,所述减震板(5)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与所述减震板(5)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减震板(5)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滑动槽(11),所述滑动槽(11)与所述减震板(5)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基座(1)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伸缩套筒(18),两个所述伸缩套筒(18)均焊接在所述基座(1)顶部的两端,两个所述伸缩套筒(18)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伸缩杆(17),两个所述伸缩杆(1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6),所述伸缩套筒(18)与所述滑动槽(11)之间通过支撑板(9)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8),所述第二减震弹簧(8)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9)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减震弹簧(10),所述第三减震弹簧(1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1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涛,侯少杰,司绍林,邵贺军,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喻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