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17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登机桥,其具备:活动通道;旋转平台,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一端,并与固定廊道连接;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旋转平台;以及接机口,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另一端,并与飞机舱门连接,所述接机口包括:接机平台;控制室,供操作人员在控制台上操作所述登机桥的各种动作;以及遮篷,是用于与飞机机身连接的柔性部分,所述遮篷的至少一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登机桥,能够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

Boarding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登机桥
本技术涉及一种登机桥,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阻燃材料的登机桥。
技术介绍
登机桥是将登机门对接到飞机机身上的通道,登机桥的一端设置有遮篷,遮篷是登机桥对接到飞机机身上的一道柔性的遮挡和密封机构,避免对接后飞机机身与登机桥之间留有间隙,防止外部的风沙、雨、雪、以及噪声等进入登机桥内。某些机型(例如,空客A330-200)的机翼观察灯组位于机舱中门左侧,在登机桥靠桥接机状态下,登机桥遮篷贴近航空器侧翼观察灯,若接机时观察灯开启,灯泡照射产生的高温会灼烧登机桥雨篷设备,极端情况下高温灼烧产生刺激性气味及烟雾,存有潜在火灾隐患,影响航空器和航班运行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登机桥,其具备:活动通道;旋转平台,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一端,并与固定廊道连接;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旋转平台;以及接机口,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另一端,并与飞机舱门连接,所述接机口包括:接机平台;控制室,供操作人员在控制台上操作所述登机桥的各种动作;以及遮篷,是用于与飞机机身连接的柔性部分,所述遮篷的至少一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根据本技术的登机桥,由于遮篷的至少一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由此能够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遮篷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并且能够抑制遮篷制造成本的增加。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遮篷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贴付有阻燃材料。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并且可以对现有的遮篷进行改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遮篷包括:用于与飞机机身形状配合的折叠部;和用于对所述折叠部和飞机机身进行缓冲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防撞部是最接近于飞机机身的部件,通过对其进行阻燃处理,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防撞部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防撞部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贴付有阻燃材料。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并且可以对现有的遮篷进行改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阻燃材料设置于接近所述控制室的一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并且能够抑制遮篷制造成本的增加。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阻燃材料为B1级不燃材料。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消除火灾隐患。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阻燃材料为添加有阻燃剂的橡塑材料。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消除火灾隐患。另外,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登机桥中,所述阻燃材料为具有A级不燃铝箔贴面的复合橡塑。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消除火灾隐患。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保证航空器和航班运行安全,杜绝火灾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登机桥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登机桥的从飞机机身方向看到的正面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登机桥的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给同一或者相当部分附以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登机桥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登机桥的从飞机机身方向看到的正面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登机桥的侧面图。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登机桥100具备:使乘客在其中通行的活动通道10;旋转平台20,位于活动通道10的一端,并与固定廊道200连接;支撑立柱30,用于支撑旋转平台20;以及接机口40,位于活动通道10的另一端,并与飞机舱门(未图示)连接。接机口40包括:接机平台401;控制室402,供操作人员在控制台上操作登机桥100的各种动作;以及遮篷403,是用于与飞机机身连接的柔性部分,遮篷403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图2的虚线方框内的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机翼观察灯是位于机翼每侧的两个单光束灯光,照明机翼前缘及发动机进气口,用于检查结冰情况。因此,在高空飞行时,机翼观察灯会打开。而当飞机降落于地面时,机翼观察灯通常不会打开。但是,在飞机自检时,可能会测试所有灯光是否正常,此时会短暂打开机翼观察灯,此外,在误操作时也可能打开机翼观察灯。此时,如果机翼观察灯的灯光照射至登机桥的遮篷,则可能会导致遮篷冒烟或燃烧。因此,优选地,遮篷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由此,就能够防止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另外,可选地,遮篷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可以贴付有阻燃材料。由此,通过对现有的遮篷进行改造,便能够防止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从而无需重新制造遮篷,避免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此外,本技术的登机桥100中,遮篷403包括:用于与飞机机身形状配合的折叠部410;和用于对折叠部410和飞机机身进行缓冲的防撞部420,防撞部42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图3的虚线方框内的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防撞部410是最接近于飞机机身的部件,通过对其进行阻燃处理,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此外,优选地,防撞部410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可以是使防撞部410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贴付有阻燃材料。由此,无需重新制作新的防撞部,在原有部件的基础上通过改造,也能够达到防止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的效果。此外,本技术的登机桥100中,阻燃材料设置于接近控制室402的一侧。从图2看,阻燃材料设置于图面中的右侧边框(例如,图2中的虚线方框处)。此处是机翼观察灯最容易照射到的位置。通过将阻燃材料设置于此,能够避免因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而导致的遮篷的冒烟或燃烧,保证航空器和航班运行安全,杜绝火灾隐患。此外,在本技术的登机桥100中,阻燃材料可以为B1级不燃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机桥,其特征在于,/n具备:/n活动通道;/n旋转平台,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一端,并与固定廊道连接;/n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旋转平台;以及/n接机口,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另一端,并与飞机舱门连接,/n所述接机口包括:/n接机平台;/n控制室,供操作人员在控制台上操作所述登机桥的各种动作;以及/n遮篷,是用于与飞机机身连接的柔性部分,/n所述遮篷的至少一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机桥,其特征在于,
具备:
活动通道;
旋转平台,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一端,并与固定廊道连接;
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旋转平台;以及
接机口,位于所述活动通道的另一端,并与飞机舱门连接,
所述接机口包括:
接机平台;
控制室,供操作人员在控制台上操作所述登机桥的各种动作;以及
遮篷,是用于与飞机机身连接的柔性部分,
所述遮篷的至少一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篷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由阻燃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篷的被飞机的机翼观察灯照射到的部分贴付有阻燃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篷包括:
用于与飞机机身形状配合的折叠部;和
用于对所述折叠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梅建蒋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