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99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包括中空管、拉杆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排液管,所述的中空管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上设有与拉杆相配合的第一穿孔,在第一夹持部上还有与排液管相连通的第一排液孔,所述的中空管内侧中空,所述的拉杆设在中空管内上侧,所述的拉杆一端穿过第一穿孔,且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所述的第二夹持部朝向第一夹持部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夹持部向第一夹持部倾斜设置,使靠近拉杆的持针位给针留有空位,同时保证手术针不会滑出;排液管能够在做缝合手术的同时将腔内常有少量血液或体液抽出,使其不影响观察,减少缝合难度。

A kind of surgical needle holder that can suck out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
技术介绍
持针器是重要常用的医疗用品,特别是在手术中,经常要用到,现有的持针器通常类似于剪刀装置,头部用夹持,通过剪刀杠杆的原理进行夹持。在专利文件申请号为CN201710529801.0,专利名称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持针器中,如图1所示,其中在做腹腔内缝合手术时,腔内常有少量血液或体液,影响观察,会加大缝合难度;同时手术针放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固定手术针不牢固,易出现掉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直接吸出缝合处的液体,减少缝合难度,同时能够适应其他类似手术的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尤其适合在缝合手术过程中。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包括中空管、拉杆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排液管,所述的中空管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上设有与拉杆相配合的第一穿孔,在第一夹持部上还有与排液管相连通的第一排液孔,所述的中空管内侧中空,所述的拉杆设在中空管内上侧,所述的拉杆一端穿过第一穿孔,且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所述的第二夹持部朝向第一夹持部倾斜设置,所述的排液管设在中空管的下侧,且一端与第一排液孔相连通,所述的中空管的另一端通过固定部与连接管相连,所述的固定部上设有第二穿孔、第二排液孔,所述的拉杆另一端穿过第二穿孔,所述的排液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排液孔,且位于连接管内的排液管与弯管一端相连,所述的弯管的另一端穿过连接管上的圆孔。优选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均为圆盘状,所述的第二夹持部的内侧设有防滑纹。优选的,位于连接管内的排液管端外壁设有外螺纹,在弯管内一端设有内螺纹,排液管螺纹设在弯管内,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排液孔竖向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的长度为第一排液孔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的中空管内设有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持部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部上,所述的拉杆、排液管分别设在分隔板的不同侧。优选的,中空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吸孔,所述的吸孔靠近第一夹持部端设置,所述的排液管上设有多个与吸孔相对应的排液圆孔,所述的排液圆孔与吸孔之间通过中间管相连。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夹持部向第一夹持部倾斜设置,使靠近拉杆的持针位给针留有空位,同时保证手术针不会滑出;排液管能够在做缝合手术的同时将腔内常有少量血液或体液抽出,使其不影响观察,减少缝合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排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空管2、拉杆3、第一夹持部4、第二夹持部5、排液管6、固定部7、连接管8、弯管9、吸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包括中空管1、拉杆2和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排液管5,所述的中空管1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3,所述的第一夹持部3上设有与拉杆2相配合的第一穿孔,在第一夹持部3上还有与排液管5相连通的第一排液孔,所述的中空管1内侧中空,所述的拉杆2设在中空管1内上侧,所述的拉杆2一端穿过第一穿孔,且与第二夹持部4相连,所述的第二夹持部4朝向第一夹持部3倾斜设置,在靠近拉杆2的持针位给针留有空位,同时保证针不会滑出,所述的排液管5设在中空管1的下侧,且一端与第一排液孔相连通,所述的中空管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部6与连接管7相连,所述的固定部6上设有第二穿孔、第二排液孔,所述的拉杆2另一端穿过第二穿孔,所述的排液管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排液孔,且位于连接管7内的排液管5与弯管8一端相连,所述的弯管8的另一端穿过连接管7上的圆孔,且与开关阀相连,所述的固定部6为固定圆板。本实施例中,位于连接管7内的排液管5端外壁设有外螺纹,在弯管8内一端设有内螺纹,排液管5螺纹设在弯管8内,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排液孔竖向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的长度为第一排液孔的内径,增加了持针部分的受力点,持针更加稳定。实施例2所述的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均为圆盘状,所述的第二夹持部4的内侧设有防滑纹,所述的中空管1内设有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持部3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部6上,所述的拉杆2、排液管5分别设在分隔板的不同侧,使得拉杆2与排液管5在使用时相互不受影响。本实施例中,中空管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吸孔9,所述的吸孔9靠近第一夹持部3端设置,所述的排液管5上设有多个与吸孔9相对应的排液圆孔,所述的排液圆孔与吸孔9之间通过中间管相连,腔内的少量血液或体液从吸孔9、中间管、排液圆孔进入到排液管5内,然后从弯管8排出即可。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将弯管穿过连接管一端可连接自动吸引排液的抽液泵,也可由其余医护人员用针筒抽取,然后将手术针放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搬动扳机,即可将手术针稳定持住即可,在手术过程中,排液管能够在做缝合手术的同时将腔内常有少量血液或体液抽出,使其不影响观察,减少缝合难度。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管、拉杆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排液管,/n所述的中空管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上设有与拉杆相配合的第一穿孔,在第一夹持部上还有与排液管相连通的第一排液孔,所述的中空管内侧中空,所述的拉杆设在中空管内上侧,所述的拉杆一端穿过第一穿孔,且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所述的第二夹持部朝向第一夹持部倾斜设置,所述的排液管设在中空管的下侧,且一端与第一排液孔相连通,/n所述的中空管的另一端通过固定部与连接管相连,所述的固定部上设有第二穿孔、第二排液孔,所述的拉杆另一端穿过第二穿孔,所述的排液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排液孔,且位于连接管内的排液管与弯管一端相连,所述的弯管的另一端穿过连接管上的圆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出液体的手术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管、拉杆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排液管,
所述的中空管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上设有与拉杆相配合的第一穿孔,在第一夹持部上还有与排液管相连通的第一排液孔,所述的中空管内侧中空,所述的拉杆设在中空管内上侧,所述的拉杆一端穿过第一穿孔,且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所述的第二夹持部朝向第一夹持部倾斜设置,所述的排液管设在中空管的下侧,且一端与第一排液孔相连通,
所述的中空管的另一端通过固定部与连接管相连,所述的固定部上设有第二穿孔、第二排液孔,所述的拉杆另一端穿过第二穿孔,所述的排液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排液孔,且位于连接管内的排液管与弯管一端相连,所述的弯管的另一端穿过连接管上的圆孔。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增宝吕笑杨浩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