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77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3:0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该铰链结构包括座体、锁定板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锁定板可沿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排列方向移动地安装于座体,以使锁定板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锁定板沿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排列方向设置有长圆孔和轴孔,轴孔朝向长圆孔的一侧形成有锁定豁口;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与锁定板配合,且第一旋转轴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旋转轴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使得第一旋转轴相对第二旋转轴旋转时切换旋转状态最终实现第一旋转轴相对第二旋转轴的360°旋转,上述结构可以减省结构与零部件,能够降低高度尺寸,有利于产品的轻薄化实现。

Hinge structur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到一种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摸屏在电子设备中被普遍应用,实现360°折叠成为电子设备的重要形态,如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的电子设备在用作笔记本电脑的形态,图2则示出了该电子设备在用作平板电脑的形态。在上述电子设备的形态变化中,铰链结构的360°折叠是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铰链结构一般可以通过两轴、三轴或多轴实现。在上述两轴形式的铰链结构中,两个转轴之间一般通过齿轮或涡轮等中间连接机构连接,铰链结构在高度上难以达到较小尺寸效果,影响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实现;同时,其结构零件数量多,装配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以在满足可折叠设备360°旋转的基础上可以减省结构与零部件,从而降低高度尺寸,有利于产品的轻薄化实现。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铰链结构,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中,以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相对第二主体实现360°旋转。该铰链结构包括座体、锁定板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用于连接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所述第二旋转轴可用于连接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即可驱动第一主体相对第二主体旋转。其中,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排列方向,锁定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座体,即锁定板可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排列方向相对所述座体移动,使得可移动的锁定板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定板上设置有长圆孔和轴孔,所述长圆孔与所述轴孔也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排列方向排布,并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排列方向,而所述轴孔朝向所述长圆孔的一侧形成有锁定豁口。具体地,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方向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且在所述第一旋转轴朝向所述锁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偏心凸起,该偏心凸起能够与所述锁定板上的长圆孔滑动配合,当所述偏心凸起随第一旋转轴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所述偏心凸起在所述长圆孔内滑动以带动所述锁定板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转换;而所述第二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且在所述第二旋转轴朝向所述锁定板的一端设有锁定凸起,该锁定凸起能够与锁定板上的锁定豁口配合,当锁定凸起与锁定豁口配合,第二旋转轴将与锁定板锁定,即第二旋转轴无法相对锁定板周向旋转,第二旋转轴也就无法相对座体周向旋转,此时的锁定板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凸起与所述轴孔配合,第二旋转轴可相对轴孔旋转,即第二旋转轴可以相对锁定板周向旋转,此时的锁定板处于解锁状态。为了实现第一旋转轴相对第二旋转轴实现360°旋转,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周向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部,而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周向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360°的过程中,第一旋转轴相对于第二旋转轴具有四种状态:设定第一旋转轴连接第一主体,第二旋转轴连接第二主体,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初始状态对应到可折叠设备中,此时的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夹角为0°;此时,所述锁定板处于锁定状态,即第二旋转轴的锁定凸起与锁定板上的锁定豁口配合,第二旋转轴与座体相对静止;而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90°后切换至第二状态。当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二状态,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夹角为90°;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由初始状态切换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定凸起逐渐滑出所述锁定豁口至所述锁定板解除锁定,此时的所述锁定凸起位于所述轴孔内且与所述锁定豁口对齐,所述第二旋转轴能够相对轴孔周向旋转,即第二旋转轴能够相对座体周向旋转;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继续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即第一旋转轴无法继续自转,此时的第一旋转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在此过程中,锁定板解锁后的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保持相对静止,座体可随所述第一旋转轴一起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当所述第一旋转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180°后,所述第一旋转轴切换至第三状态。当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三状态,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夹角为270°;此处所述锁定板的锁定豁口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锁定凸起对齐,能够驱动锁定凸起进入锁定豁口与锁定豁口配合;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继续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同时,解除了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的限制,即,此时的第一旋转轴不能继续以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为旋转轴相对第二旋转轴旋转,但是可以以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为旋转轴相对第二旋转轴旋转,相当于第一旋转轴可以相对第二旋转轴自转,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偏心凸起在所述锁定板的长圆孔内滑动,驱动所述锁定豁口向所述锁定凸起滑动至所述锁定豁口与锁定凸起配合。当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90°后,所述第一旋转轴切换至第四状态。当第一旋转轴处于第四状态,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夹角为360°;在所述第一旋转轴自第三状态切换至第四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锁定凸起慢慢滑进所述锁定板的锁定豁口内,至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四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锁定豁口配合,使得所述锁定板被再次锁定。通过对上述铰链结构在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相对第二主体选旋转360°的过程中的介绍,可以看出本申请所提出的这种铰链结构通过底座、锁定板与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配合实现第一旋转轴相对第二旋转轴的360°旋转;在此过程中,通过形成于第一旋转轴上的第一限位部与形成于第二旋转轴上第二限位部不同的配合方式,实现了第一旋转轴旋转过程中旋转轴的切换,减省了零部件,应用到可折叠电子设备中,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实现。关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结构,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弧形凹面、第一弧形凸面以及第一止位凸起,其中的第一弧形凹面和第一弧形凸面首尾相接周向环绕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表面上;对应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旋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弧形凹面、第三弧形凹面、第二弧形凸面、限位平面、以及第一避让槽,此处的第二弧形凹面、第二弧形凸面、第三弧形凹面以及限位平面依次首尾相接周向环绕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二弧形凹面与所述第三弧形凹面相对。将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结构对应到上述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360°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由初始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凸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凹面配合,所述第一旋转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此时的第一旋转轴相当于自转;至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止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弧形凸面干涉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锁定板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继续旋转;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锁定板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n所述锁定板可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排列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以使所述锁定板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n所述锁定板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排列方向设置有长圆孔和轴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排列方向,所述轴孔朝向所述长圆孔的一侧形成有锁定豁口;/n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一旋转轴朝向所述锁定板的一端设有偏心凸起,所述偏心凸起与所述长圆孔滑动配合以当所述第一旋转轴绕自身轴心线旋转时驱动所述锁定板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转换;/n所述第二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二旋转轴朝向所述锁定板的一端设有锁定凸起;当所述锁定板处于锁定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锁定豁口配合以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周向锁定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座体;当所述锁定板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轴孔配合以解除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座体之间的周向锁定;/n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360°的过程中:/n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初始状态,所述锁定板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90°后切换至第二状态;/n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二状态,所述锁定板切换至解锁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位于所述轴孔内且与所述锁定豁口对齐;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继续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所述座体及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静止且所述第一旋转轴可随所述座体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180°后切换至第三状态;/n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三状态,所述锁定板的锁定豁口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锁定凸起对齐,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继续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且解除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的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90°后切换至第四状态;/n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锁定板切换至锁定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锁定豁口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锁定板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
所述锁定板可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排列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以使所述锁定板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
所述锁定板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排列方向设置有长圆孔和轴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排列方向,所述轴孔朝向所述长圆孔的一侧形成有锁定豁口;
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一旋转轴朝向所述锁定板的一端设有偏心凸起,所述偏心凸起与所述长圆孔滑动配合以当所述第一旋转轴绕自身轴心线旋转时驱动所述锁定板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转换;
所述第二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二旋转轴朝向所述锁定板的一端设有锁定凸起;当所述锁定板处于锁定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锁定豁口配合以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周向锁定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座体;当所述锁定板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轴孔配合以解除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座体之间的周向锁定;
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360°的过程中:
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初始状态,所述锁定板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90°后切换至第二状态;
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二状态,所述锁定板切换至解锁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位于所述轴孔内且与所述锁定豁口对齐;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继续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所述座体及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静止且所述第一旋转轴可随所述座体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180°后切换至第三状态;
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三状态,所述锁定板的锁定豁口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锁定凸起对齐,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继续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且解除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的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旋转90°后切换至第四状态;
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锁定板切换至锁定状态,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锁定豁口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弧形凹面、第一弧形凸面以及第一止位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凹面与所述第一弧形凸面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表面周向环绕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旋转轴外表面的第二弧形凹面、第三弧形凹面、第二弧形凸面、限位平面以及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弧形凹面、所述第二弧形凸面、所述第三弧形凹面以及所述限位平面依次沿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表面周向环绕设置;
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由初始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凸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凹面配合;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止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弧形凸面干涉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锁定板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继续旋转;
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凹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凸面配合;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一止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平面干涉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继续旋转;
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由第三状态切换至第四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凸面与所述第三弧形凹面配合,所述第一止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旋转上的第二止位凸起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上的第二避让槽;其中:
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由第四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凸面与所述第三弧形凹面配合,所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二止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弧形凸面干涉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锁定板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继续旋转;
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由第三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凹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凸面配合;当所述第一旋转轴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止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平面干涉以限制所述第一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义治李灏邹亚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