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669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可用于模块装配式梁柱节点的角节点、边节点以及中节点,该结构极大地提高梁柱节点的转动刚度,提高梁柱节点的转动刚度有益于增强柱端约束,从而降低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相同截面的柱子将因此具有更高的稳定承载力,从而提高所述模块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抗侧力能力和整体性。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beam column joints in modular assembly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因而近年来该类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是装配式建筑里面预制装配成度最高的一种结构形式。该类建筑的组成单元模块首先在工厂内进行预制并完成内部管线布置和装修,然后将其运输到现场,吊装并完成组装各个模块,最终建成整个建筑。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比较适合学校、医院、酒店等具有规则单元形状的建筑。模块装配式建筑装配率高,实践和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该类建筑能够满足建筑结构规范要求。梁柱节点性能对模块装配式建筑至关重要,因为模块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模块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主要是通过不同单元模块之间的梁柱节点实现相互连接。然而现有的梁柱节点结构由于上下模块钢管柱与内套钢管连接界面之间没有任何传力机制,导致该类节点的转动刚度较小,整个建筑的侧向刚度较差,因此实践当中该类模块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层数较少。因此,如何提高模块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处结构的转动刚度,从而提高该类建筑的侧向刚度和整体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能够极大提高梁柱节点的转动刚度,从而提高模块装配式建筑的侧向刚度和整体性,推进该类结构建筑的应用和发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预制钢柱、多个由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之间内连接钢管组成的柱体以及具有多个固定孔的钢板,所述固定孔旨在供所述钢管穿过使所述钢板两侧与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端部相抵接,用以连接固定多个柱体;所述钢管外壁与所述预制钢柱内壁之间形成有一用以浇筑混凝土的浇灌部,所述预制钢柱内还设有用以配合所述钢板封闭所述浇灌部与所述钢管管道的隔板;所述钢管外壁与所述预制钢柱内壁上还设有端部可延伸至所述浇灌部内的抗剪部件。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预制钢柱上的预制钢管梁,所述预制钢管梁上设有通孔、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以及螺母,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的预制钢管梁之间还设有具有供螺栓穿过的螺纹孔的梁间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预制钢管梁靠近所述预制钢柱的一端为加厚端,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加厚端上。进一步地,所述预制钢管梁远离所述预制钢柱的一端为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与所述加厚端之间通过坡口对接焊缝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钢管管道内浇筑有混泥土或灌浆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抗剪部件为焊道或栓钉。进一步地,所述预制钢管梁为矩形管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可用于模块装配式梁柱节点的角节点、边节点以及中节点,具备的优点有:1.在预制钢柱内表面与钢管外表面之间所形成的浇灌部内灌注混泥土或等效灌浆料,同时,在预制钢柱内表面以及钢管外表面均设置抗剪部件,该抗剪部件一端可延伸至浇灌部内的混泥土或灌浆材料中;该钢管内同样可灌注混泥土或等效灌浆料,通过在预制钢柱内设置隔板和焊接钢板来配合封闭浇灌部和钢管,防止了灌浆材料的流失,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提高梁柱节点的转动刚度;2.在预制钢管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加厚端,设置的加厚端可防止预制钢管梁发生局部屈曲;在加厚端设有通孔,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模块)之间的预制梁之间设有梁间连接板,通过螺栓穿过梁间连接板来连接上下两个预制钢柱(模块)的预制钢管梁。通过上述方式极大地提高梁柱节点的转动刚度,提高梁柱节点的转动刚度有益于增强柱端约束,从而降低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相同截面的柱子将因此具有更高的稳定承载力,从而提高所述模块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侧向刚度和整体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个预制钢柱连接形成柱体时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钢管连接二个预制钢柱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个预制钢柱形成柱体时的示意图。图中:1-预制钢柱;2-钢管;3-柱体;4-钢板;41-固定孔;5-浇灌部;6-隔板;7-抗剪部件;8-预制钢管梁;81-加厚端;82-对接端;9-通孔;10-螺栓;11-螺母;12-梁间连接板;121-螺纹孔;13-倾斜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预制钢柱1、多个由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之间内连接钢管2组成的柱体3以及具有多个固定孔41的钢板4,所述固定孔41旨在供所述钢管2穿过使所述钢板4两侧与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端部相抵接,用以连接固定多个柱体3;所述钢管2外壁与所述预制钢柱1内壁之间形成有一用以浇筑混泥土的浇灌部5,所述预制钢柱1内还设有用以配合所述钢板4封闭所述浇灌部5与所述钢管2管道的隔板6;所述钢管2外壁与所述预制钢柱1内壁上还设有端部可延伸至所述浇灌部5内的抗剪部件7。补充说明,在装配该结构时,首先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请参阅图2)通过柱内连接钢管2连接形成一个柱体3,水平相邻的柱体3(请参阅图3)通过与钢管2焊接的钢板4连接左右,具体的是,钢管2穿过钢板4的固定孔41后,在固定孔41处钢管2与钢板4无缝焊接,该钢板4与上下预制钢柱1柱端紧密接触传递轴向荷载;通过在预制钢柱1内表面和钢管2外表面设置抗剪部件7,并于浇灌部5和钢管4内灌筑灌浆材料,通过隔板6封闭预制钢柱1和钢管2的管道,防止灌浆时材料流失,从而达到提高上述梁柱节点的转动刚度的目的。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本例中,还可以包括设于所述预制钢柱1上的预制钢管梁8,所述预制钢管梁8上设有通孔9、穿过所述通孔9的螺栓10以及螺母11,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的预制钢管梁8之间还设有具有供螺栓10穿过的螺纹孔121的梁间连接板12;所述预制钢管梁8靠近所述预制钢柱1的一端可以为加厚端81,所述通孔9设于所述加厚端81上;所述预制钢管梁8远离所述预制钢柱1的一端可以为对接端82,所述对接端82与所述加厚端81之间通过坡口对接焊缝连接,这样做的目的是,上下模块的预制钢管梁8通过预先留有螺纹孔121的梁间连接板12和螺栓10连接,预制钢管梁8于梁端局部设置加厚端81,所需螺栓孔9及螺栓10数量可按需确定,设置的加厚端81可防止预制钢管梁8发生局部屈曲;加厚端81与对接端82之间通过设坡口对接焊缝的方式连接,在连接处形成有一倾斜坡道13。本例中,所述钢管2管道内可以浇筑有混凝土或灌浆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增强钢管2整体结构的侧向刚度。本例中,所述抗剪部件7一种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钢柱(1)、多个由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之间内连接钢管(2)组成的柱体(3)以及具有多个固定孔(41)的钢板(4),所述固定孔(41)旨在供所述钢管(2)穿过使所述钢板(4)两侧与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端部相抵接,用以连接固定多个柱体(3);所述钢管(2)外壁与所述预制钢柱(1)内壁之间形成有一用以浇筑混泥土的浇灌部(5),所述预制钢柱(1)内还设有用以配合所述钢板(4)封闭所述浇灌部(5)与所述钢管(2)管道的隔板(6);所述钢管(2)外壁与所述预制钢柱(1)内壁上还设有端部可延伸至所述浇灌部(5)内的抗剪部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钢柱(1)、多个由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之间内连接钢管(2)组成的柱体(3)以及具有多个固定孔(41)的钢板(4),所述固定孔(41)旨在供所述钢管(2)穿过使所述钢板(4)两侧与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端部相抵接,用以连接固定多个柱体(3);所述钢管(2)外壁与所述预制钢柱(1)内壁之间形成有一用以浇筑混泥土的浇灌部(5),所述预制钢柱(1)内还设有用以配合所述钢板(4)封闭所述浇灌部(5)与所述钢管(2)管道的隔板(6);所述钢管(2)外壁与所述预制钢柱(1)内壁上还设有端部可延伸至所述浇灌部(5)内的抗剪部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预制钢柱(1)上的预制钢管梁(8),所述预制钢管梁(8)上设有通孔(9)、穿过所述通孔(9)的螺栓(10)以及螺母(11),竖直方向上相邻二个预制钢柱(1)的预制钢管梁(8)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张彤蒲武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