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204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属于旋转密封阀技术领域。包括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内的转子,转子中心设置传动主轴并且传动主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阀体铰接;阀体内沿轴向的两端设置内法兰,还包括位于转子两端的隔板以及固定设置在内法兰外端面的密封座;隔板外圆的侧面与密封座外端面紧固密封并在密封面设置密封圈,隔板的中心设置轴密封座并在轴密封座内设置密封圈;转子的两端的内侧面固定设置辅助密封套,隔板与转子之间以及隔板与辅助密封套之间均设置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板与密封座以及转子之间形成端面密封,隔板中心的轴密封套与传动主轴形成轴向密封,两处密封提高了密封性。

A rotary sealing valve with improved sea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属于旋转密封阀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炼焦行业中,干熄焦的生产工艺是熄灭的焦碳向下道工序传送,旋转密封阀是主要的传递工具。因此,该旋转密封阀是干熄焦工艺中的主要设备之一。我国的旋转密封阀多数采用日本的技术生产制造,其技术受历史的局限性,先天不足,使用寿命太短,其保用期仅为一年,一年后返厂维修,很多生产企业为了节省费用,争取多产焦碳,多数带病作业,直到损坏得不能使用时才进行维修。这个周期大约在2~3年。在用的旋转密封阀损坏部位主要集中在浮动密封付和耐磨衬板的磨损。日本技术的旋转密封阀的浮动密封付是在阀体与转子外圆的结合处,它是以轴心为基准用弹性簧施压一段段的弧形环实现密封,具体如图4、图5所示,其中图4为图5中Ⅰ处放大视图。整个密封带为硬性接触,这种密封结构在不承载的理想状态下是可行的,但在这种阀上使用这种结构有些不妥当,原因是:(1)转子是动作的,因此转子与阀体内壁之间留有缝隙。(2)阀壳和转子都是圆的,是圆就存在椭圆度,两个圆吻合在一起是有偏差的。(3)转子是正向顺时针旋转,顶部受料后是重载,到底部排料后卸载轻装,不承载重量,双翼不平衡。这三点造成转子旋转是在不平衡中转动,受温度、重量失衡的影响形成波形转动。密封件与密封面为硬性接触,压缩回弹的能力太弱,虽然有弹簧作用,但它的作用力无法承受转子的冲击力它就成了易损件,成就了损坏的根源。其实,上述缺陷日本人在设计之初就有意识,其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和不足采用大量的正压氮气冲压密封这个间隙,达到密封效果。此外,该旋转阀的密封设在阀体与转子的外圈,此处是该阀的最大直径处,我们都知道直径越大、面积越大实现密封的难度也就越大。而正确的做法是只要能实现密封、满足工艺要求密封付应是越小越能实现良好的密封。因此,需要在密封部位上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包括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内的转子,转子中心设置传动主轴并且传动主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阀体铰接;阀体内沿轴向的两端设置内法兰,还包括位于转子两端的隔板以及固定设置在内法兰外端面的密封座;隔板外圆的侧面与密封座外端面紧固密封并在密封面设置密封圈,隔板的中心设置轴密封座并在轴密封座内设置密封圈;转子的两端的内侧面固定设置辅助密封套,隔板与转子之间以及隔板与辅助密封套之间均设置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轴密封座为套体结构,轴密封座的内侧面沿轴线设置若干道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轴密封座外圆面设置沿径向的润滑油孔一,隔板的端面设置用于为隔板与转子和辅助密封套之间的密封圈注入润滑油的润滑油孔二。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润滑油孔二设置在隔板上的两道密封圈之间。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密封座外侧面设置用于为隔板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阀体和转子的衬板喷熔耐磨合金。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有:本技术通过在转子的两端增设隔板改进密封结构,隔板的外端与阀体的内法兰连接形成端面密封副,隔板的中心设置轴密封座与传动主轴形成轴向密封副,由隔板形成端面密封和轴向密封共同配合,提高了旋转密封阀的整体密封性能。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封座,并在密封座的外侧面设置定位凹槽使隔板能够精确地与密封座对接安装,并且能够提高隔板的密封性能。密封座的设置适合于对现有的旋转密封阀的改进,在不破坏现有旋转密封阀结构的前提下能够对其进行密封性能的改进。本技术在转子的两端设置外延伸套同时在隔板与转子的外延伸套之间设置密封圈,然后在外延伸套的外端内侧面设置辅助密封套并在隔板与辅助密封套之间设置密封圈,通过增加两道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了隔板的密封性能。本技术在隔板中心设置轴密封座,并在轴密封座内设置若干道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提高了轴向密封副的密封性能。本技术在对旋转密封阀进行维修保养时,通过为阀体和转子的衬板喷熔耐磨合金,提高其耐磨性。本技术密封性能好,密封持久性好,工作性能稳定,便于实施,综合性能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隔板处的端面处的密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隔板中心处轴密封座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转子端面密封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旋转密封阀示意图;其中,1、阀体,2、转子,3、传动主轴,4、内法兰,5、隔板,6、轴密封座,7、润滑油孔一,8、密封座,9、辅助密封套,10、润滑油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是针对于现有的旋转密封阀的密封结构进行的改进,具体的说是针对于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日本技术的旋转密封阀的密封结构的改进。下面是具体的实施例:本技术是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该旋转密封阀包括阀体1以及设置在阀体1内的转子2。在阀体1上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转子2用于给料,转子2中心设置传动主轴3并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通过不断的转动实现给料布料。转子2的上端和下端对应的阀体1上设置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本技术中转子2的传动主轴3是通过轴承设置在阀体1内的,具体的是在传动主轴3的两端套装设置轴承,然后将轴承固定在阀体1的侧壁上,实现传动主轴3与阀体1的铰接。本技术中在阀体1内设置有内法兰4,具体的是沿阀体1轴向在两端设置内法兰4,两个内法兰4分别位于转子2的两侧,内法兰4为圆环形,内法兰4的外侧面与阀体1的内壁固定。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在转子2的两端设置隔板5,并在内法兰4的外端面设置用于同隔板5配合的密封座8。密封座8同阀体1的内壁以及内法兰4的外端面焊接固定密封。将隔板5的外圆的侧面与密封座8的外端面使用螺栓紧固连接,在隔板5与密封座8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密封圈。在隔板5的中心固定设置轴密封座6,在轴密封座6内设置密封圈,传动主轴3穿过轴承密封座6设置。轴承密封座6及设置的密封圈实现轴向密封。具体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在具体的实施中,为了进一步的增加隔板的密封性能,还在隔板5与转子2之间设置了两道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具体的是,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转子2的两端设置外延伸的套状结构,在转子2两端的套状结构的内侧面增设辅助密封套9。在隔板5与转子2之间以及隔板5与辅助密封套9之间均设置密封圈,由两道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这两道密封的密封槽通常是设置在隔板5的内端面上。通过设置隔板并与阀体上的密封座和转子之间形成端面密封,这种密封形式在旋转密封阀工作时不会受到转子旋转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包括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阀体(1)以及设置在阀体(1)内的转子(2),转子(2)中心设置传动主轴(3)并且传动主轴(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阀体(1)铰接;阀体(1)内沿轴向的两端设置内法兰(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转子(2)两端的隔板(5)以及固定设置在内法兰(4)外端面的密封座(8);隔板(5)外圆的侧面与密封座(8)外端面紧固密封并在密封面设置密封圈,隔板(5)的中心设置轴密封座(6)并在轴密封座(6)内设置密封圈;转子(2)的两端的内侧面固定设置辅助密封套(9),隔板(5)与转子(2)之间以及隔板(5)与辅助密封套(9)之间均设置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包括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阀体(1)以及设置在阀体(1)内的转子(2),转子(2)中心设置传动主轴(3)并且传动主轴(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阀体(1)铰接;阀体(1)内沿轴向的两端设置内法兰(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转子(2)两端的隔板(5)以及固定设置在内法兰(4)外端面的密封座(8);隔板(5)外圆的侧面与密封座(8)外端面紧固密封并在密封面设置密封圈,隔板(5)的中心设置轴密封座(6)并在轴密封座(6)内设置密封圈;转子(2)的两端的内侧面固定设置辅助密封套(9),隔板(5)与转子(2)之间以及隔板(5)与辅助密封套(9)之间均设置密封圈形成柔性迷宫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密封结构的旋转密封阀,其特征在于:轴密封座(6)为套体结构,轴密封座(6)的内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明义张彦腾贾占良李银柱李军强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三环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