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家印专利>正文

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906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包括千斤顶本体、支撑板、固定板、滑槽、夹板、滑块、第一螺纹杆、旋钮、底板、卡块、卡槽、支撑组件、第一阶梯孔、第一限位板和螺纹孔,所述千斤顶本体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中心处与固定板垂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一端贯穿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将底板放置于车辆下边梁底部,根据地面的平整度不同,可分别调节底板底部四周的螺纹套筒,螺纹套筒通过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第二螺纹杆进行升降调节,进而将底板调节至平整状态,将千斤顶本体安放于底板顶端使卡块与卡槽配合对千斤顶本体进行固定。

Electric force adding device of vehicle j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
技术介绍
千斤顶是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现有的千斤顶技术中,千斤顶在对车辆下边梁进行顶起时,千斤顶无法对车辆下边梁进行固定,容易导致千斤顶出现偏移,容易发生事故,同时,在不同的支撑路面上,由于路面不平整容易导致千斤顶无法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包括千斤顶本体、支撑板、固定板、滑槽、夹板、滑块、第一螺纹杆、旋钮、底板、卡块、卡槽、支撑组件、第一阶梯孔、第一限位板和螺纹孔,所述千斤顶本体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板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包括千斤顶本体(1)、支撑板(2)、固定板(3)、滑槽(4)、夹板(5)、滑块(6)、第一螺纹杆(7)、旋钮(8)、底板(9)、卡块(10)、卡槽(11)、支撑组件(12)、第一阶梯孔(13)、第一限位板(14)和螺纹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本体(1)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顶端板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支撑板(2)顶端中心处与固定板(3)垂直方向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7),且第一螺纹杆(7)一端贯穿支撑板(2),所述第一螺纹杆(7)裸露于支撑板(2)外侧端均固定安装有旋钮(8),所述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千斤顶电动加力装置,包括千斤顶本体(1)、支撑板(2)、固定板(3)、滑槽(4)、夹板(5)、滑块(6)、第一螺纹杆(7)、旋钮(8)、底板(9)、卡块(10)、卡槽(11)、支撑组件(12)、第一阶梯孔(13)、第一限位板(14)和螺纹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本体(1)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顶端板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支撑板(2)顶端中心处与固定板(3)垂直方向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7),且第一螺纹杆(7)一端贯穿支撑板(2),所述第一螺纹杆(7)裸露于支撑板(2)外侧端均固定安装有旋钮(8),所述支撑板(2)顶端设置有夹板(5),所述夹板(5)底端固定安装有滑块(6),且滑块(6)与滑槽(4)配合,所述滑块(6)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15),且螺纹孔(15)与第一螺纹杆(7)螺合,所述滑槽(4)内部靠近固定板(3)端开设有第一阶梯孔(13),且第一螺纹杆(7)一端安装于第一阶梯孔(13)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7)位于第一阶梯孔(13)内部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4),所述千斤顶本体(1)底部设置有底板(9),所述千斤顶本体(1)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卡块(10),所述底板(9)顶端板面与卡块(10)对应处开设有卡槽(11),且卡槽(11)与卡块(10)配合,所述底板(9)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印胡清森吴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杨家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