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装置及红外线反射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8390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烧装置,包含至少一燃烧器、一支撑组件、一红外线反射板、与一红外线产生网;其中,所述至少一燃烧器具有一出火口;所述支撑组件包含一罩板,所述罩板具有一开口及多个孔洞,所述开口对应所述出火口;所述红外线产生网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受所述出火口产生的火焰加热而产生红外线;所述支撑组件包含一后遮罩,所述红外线反射板设置于所述后遮罩与所述红外线反射板之间,所述红外线反射板反射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入射的红外线;藉此,产生红外线热源,以有效提升加热强度并达到均匀加热之目的。

Combustion device and infrared r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装置及红外线反射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特别是指一种使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的燃烧装置红外线反射板。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加热设备中,提供热源的装置通常是藉由明火产生的热能作用于被加热物。然而,热的传导是经由被加热物表面传导至被加热物内部,因此,将导致被加热物受热不均。例如: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明火产生的热能将优先作用于食物表面,接着热能才逐渐传导至食物内部。因此,食物经常会出现表面过熟而内部未熟透的情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一般方式是藉由红外线波长可穿透物体表面的特性,使用红外线热源对食物加热,使食物内外部受热趋于一致。目前常见产生红外线热源的方式为使用红外线炉头,其原理是利用火焰之热能加热于以陶瓷板为例的红外线产生组件,使陶瓷板受热产生红外线。然而,陶瓷板受热后转换成红外线热源之效率有限,并且无法产生明火加热,因此无法达到使食物表面产生焦化之火候。因此,现有的加热装置其设计仍未完成,尚有待完善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板,可以增加红外线产生组件产生红外线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装置可以有效的产生红外线及明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以反射红外线,所述反射面具有一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含多个凸部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凸部之间的多个压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燃烧装置,包含至少一燃烧器,具有一出火口,所述至少一燃烧器燃烧瓦斯并经由所述出火口产生火焰;一红外线产生网,对应所述出火口,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具有相背对的一前侧面与一后侧面;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受所述至少一燃烧器产生之火焰加热而产生红外线;一红外线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红外线产生网之后侧面的外侧,所述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面面对所述后侧面,所述反射面具有一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含多个凸部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凸部之间的多个压纹。本专利技术之效果在于藉由红外线反射板的反射结构,使火焰可以更加均匀的加热于红外线产生网,维持红外线产生网的高温,使燃烧装置产生出强度更高且更均匀之红外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上述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上述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呈矩阵排列的红外线反射板其反射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A-A’方向剖视图。图6为呈错位排列的红外线反射板其反射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燃烧装置射出红外线时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分解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之红外线反射板的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之红外线反射板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100,该燃烧装置100包含一支撑组件10、一以红外线产生网20为例的红外线产生组件、一红外线反射板40与至少一燃烧器30,其中:如图3所示,该支撑组件10包含一前遮罩12与一后遮罩14,其中,该前遮罩12呈倾斜设置且为金属材质。该前遮罩12具有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罩板121,该罩板121具有多个孔洞124连通该罩板121之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该前遮罩12呈倾斜设置,且该前遮罩12包含有一环壁13,该环壁13具有一上侧壁151连接于该罩板124的顶缘、一下侧壁152连接于该罩板的下缘与两旁侧壁133连接于该罩板121的两侧缘,且该上侧壁151、该下侧壁152及该两旁侧壁133皆具有多个孔洞124连通该环壁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该前遮罩12的环壁向外延伸形成多个第一延伸部135,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延伸部135分别位于上侧壁151及下侧壁152。该罩板121具有一个开口122位于接近该罩板121的下缘处,且开口122贯穿该罩板121的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该后遮罩14呈倾斜设置且为金属材质。该后遮罩14具有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后板141;该后遮罩14更包含有一环壁15连接于该后板141的周缘,该环壁15具有一上侧壁151与一下侧壁152,该后遮罩14的环壁15具有一上侧壁151连结于该后板141之顶缘,该上侧壁151具有多个孔洞154连通该后遮罩14的环壁15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该后遮罩14的环壁15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二延伸部155,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二延伸部155分别位于上侧壁151及下侧壁152。如图2所示,该红外线产生网20设置于该支撑组件10的该前遮罩12与该后遮罩14之间且面对该罩板121的该内表面121a。该红外线产生网20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固定部22(参照图3),各该固定部22、各该第一延伸部135与各该第二延伸部155相对应,且各该固定部22夹设于各该第一延伸部135与各该第二延伸部155之间,夹设的方式可采用螺栓、螺母结合之方式,或是以焊接结合,让前遮罩12及红外线产生网20固定于后遮罩14。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受火焰加热产生红外线并经由该前遮罩12的这些孔洞154透出;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可以是陶瓷、金属、合金等材质,于本实施例中为铁铬铝合金。复如图1所示,该至少一燃烧器30具有一出火口32,该出火口32位于该罩板121之开口下方,且该红外线产生网20对应该出火口32;该至少一燃烧器30燃烧瓦斯经由该出火口32产出火焰,作用于该红外线产生网20;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30数量为多个,且各该燃烧器30的各该出火口32产生之火焰通过该前罩板121之开口122使对应于各该出火口32的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受火焰加热。然而,在实务上只要火焰可以作用于红外线产生网20即可,因此,该燃烧器30亦可伸入开口122中,使出火口32的位置亦可位于该前遮罩12与该后遮罩14构成的一容室之中且接近该红外线产生网20之处。如图2所示,该红外线反射板40位于该后遮罩14与该红外线产生网20之间,该红外线反射板40具有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一主板401(参照图3),该红外线反射板40呈倾斜设置且该红外线反射板40更包含有一环壁41连接于该主板401的周缘,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环壁41具有一上侧壁411连结于该主板401之顶缘,且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环壁41高度小于该后遮罩14的环壁15高度;该红外线反射板40具有一反射面401a与一外表面401b,该反射面401a面对该红外线产生网20,该反射面401a用以反射该红外线产生网20产生之红外线,使被反射的红外线通过该红外线产生网20并经由该前遮罩12的这些孔洞124透出。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材质为金属,例如不锈钢。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该反射面401a具有一反射结构42,该反射结构42包含多个凸部421及位于这些凸部421之间的多个压纹422,这些凸部421及压纹422由金属板经滚压形成,再将具有反射结构42的金属板折成具有主板401及环壁41之形状,让整个该红外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装置,包含:/n至少一燃烧器,具有一出火口,所述至少一燃烧器燃烧瓦斯并经由所述出火口产生火焰;/n一红外线产生网,对应所述出火口,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具有相背对的一前侧面与一后侧面;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受所述至少一燃烧器产生之火焰加热而产生红外线;/n一红外线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红外线产生网之后侧面的外侧,所述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面面对所述后侧面,所述反射面具有一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含多个凸部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凸部之间的多个压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装置,包含:
至少一燃烧器,具有一出火口,所述至少一燃烧器燃烧瓦斯并经由所述出火口产生火焰;
一红外线产生网,对应所述出火口,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具有相背对的一前侧面与一后侧面;所述红外线产生网受所述至少一燃烧器产生之火焰加热而产生红外线;
一红外线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红外线产生网之后侧面的外侧,所述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面面对所述后侧面,所述反射面具有一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含多个凸部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凸部之间的多个压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凸部呈矩阵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凸部呈错位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中各所述凸部呈锥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凸部与所述多个压纹沿一预定方向平行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中所述红外线反射板具有至少一缝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中所述红外线反射板具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重景黄锦颖黄信铭黄信雄叶严仁林冠州
申请(专利权)人:关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