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39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2:10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所述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底座,所述炉头底座具有出气口;炉头,位于所述炉头底座上,所述炉头具有与所述出气口适配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将燃气引入所述炉头内;适配部,所述适配部包括彼此之间具有相斥弹性的上适配组件和下适配组件,所述上适配组件和下适配组件形成密封的连接通道以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上适配组件在所述相斥弹性的作用下与进气边沿相抵,所述进气边沿包绕所述进气口,所述下适配组件在所述相斥弹性的作用下与出气边沿相抵,所述出气边沿包绕所述出气口。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有效改进燃烧器的密封性能,避免炉头底座和炉头之间出现漏气问题。

A kind of gas stove burner and gas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灶具
,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气灶(如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由分别位于面板两侧的炉头底座和炉头直接贴合密封形成。由于各部件加工公差的存在,在实际装配后,炉头底座和炉头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安装偏差。使用时,燃气极有可能从炉头底座和炉头之间的缝隙溢出导致漏气,严重影响燃烧器整体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气灶及其燃烧器。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底座,所述炉头底座具有出气口;炉头,位于所述炉头底座上,所述炉头具有与所述出气口适配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将燃气引入所述炉头内;适配部,所述适配部包括彼此之间具有相斥弹性的上适配组件和下适配组件,所述上适配组件和下适配组件形成密封的连接通道以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上适配组件在所述相斥弹性的作用下与进气边沿相抵,所述进气边沿包绕所述进气口,所述下适配组件在所述相斥弹性的作用下与出气边沿相抵,所述出气边沿包绕所述出气口。较之现有燃烧器的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在炉头和炉头底座之间增设适配部,且所述适配部在炉头底座和炉头之间形成密封通路,能够在确保燃气正常流通的同时有效提高燃烧器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所述适配部包括彼此之间具有相斥弹性的上适配组件和下适配组件,在完成装配和使用过程中,上下适配组件在相斥弹性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分别与炉头和炉头底座相抵的状态,当燃烧器的各部件因加工公差而导致炉头和炉头底座之间存在缝隙时,能够通过上下适配组件充分填充该缝隙,从而有效解决漏气问题,提高使用安全性。可选的,所述上适配组件与所述下适配组件形成内外套接结构,且通过弹性部件提供所述相斥弹性。由此,可以在为上下适配组件提供相斥弹性的同时,使得适配部本身也形成密封腔体结构,避免燃气自上下适配组件之间泄露。可选的,所述上适配组件的一端在周向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适配组件的一端在周向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弹性部件沿弹性形变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弹性部件沿弹性形变方向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将弹性部件内嵌于上下适配组件之内,避免燃气自所述弹性部件的缝隙漏出。可选的,所述上适配组件开设有第一凹槽的一端伸入所述下适配组件的第二凹槽内,或者,所述下适配组件开设有第二凹槽的一端伸入所述上适配组件的第一凹槽内。由此,可以实现上下适配组件之间的内外套接,避免燃气通过所述适配部中时自所述上下适配组件之间漏出。可选的,所述上适配组件和下适配组件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内外套接。由此,可以有效避免套接于上适配组件(或下适配组件)内的下适配组件(或上适配组件)非预期地自上适配组件(或下适配组件)脱出。可选的,所述进气边沿上开设有适于容置所述上适配组件的第三凹槽,和/或,所述出气边沿上开设有适于容置所述下适配组件的第四凹槽。由此,所述炉头和炉头底座可以相贴合,从而与适配部一起形成两道屏障,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当炉头和炉头底座无法相贴合时,能够通过内嵌于进气边沿和出气边沿内的适配部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漏气。可选的,所述适配部的数量根据所述出气口的数量确定,以对每一个出气口均起到密封作用。可选的,所述出气口包括内环出气口和外环出气口,所述外环出气口环绕于所述内环出气口的外侧,所述适配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适配部位于所述内环出气口和外环出气口之间并环绕所述内环出气口,其中另一个适配部环绕于所述外环出气口的外侧。由此,针对每一个出气口均设置对应的适配部,能够有效提高密封性能,避免内环出气口和外环出气口流出的燃气相互流窜。可选的,所述适配部呈环形、矩形或多边形,以更好地适配于所述出气边沿和进气边沿的形状,避免与进气边沿和出气边沿相抵的区域出现缝隙而漏气。可选的,所述炉头具有内环燃烧孔和环绕在内环燃烧孔外围的外环燃烧孔,在所述内环燃烧孔和外环燃烧孔之间,所述炉头开设有连通所述炉头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通气孔,以为内环燃烧孔提供充足的空气,确保自内环燃烧孔溢出的燃气能够获得充分的燃烧。可选的,所述适配部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以提高耐用性,降低损耗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较之现有的燃气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燃气灶的密封性能更好,在装配完成后和使用期间能够有效改善燃气泄露问题。可选的,所述燃气灶包括:面板,所述炉头底座位于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炉头位于所述面板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面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适配部自所述通孔中伸出以连接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从而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密封的连接通路,在确保燃气顺畅地自炉头底座流通至炉头的同时,避免燃气自炉头底座和炉头间泄露。可选的,所述炉头上集成有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锅架。由此,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炉头与锅架的一体化设计。进一步,由于锅架集成于炉头上,使得燃气灶整体零部件数量得到减少,从而降低成本,使得整个燃气灶的外观更整洁。进一步,集成有锅架的炉头可以容易地被取下,利于清洁灶具台面。可选的,所述锅架具有多个支撑脚,每一个所述支撑脚支撑于所述面板上。由此,能够为支撑于锅架上的锅具提供稳定的支撑点。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保证每一个支撑脚都支撑于面板上,而由于加工公差的存在,无法确保进气边沿紧密地贴合出气边沿,所述适配部能够确保炉头和炉头底座的无缝连接,有效避免燃气泄露。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适配部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适配部的爆炸图;图5是图3所示适配部的剖面图;图6是图3中一个适配部的爆炸图;图7是图6中上适配组件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的适配部的剖面图;图9是图1中炉头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炉头底座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炉头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燃气灶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剖面图;图14是图13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100-燃气灶;110-燃烧器;111-炉头底座;111a-出气口;111b-出气边沿;112-炉头;112a-进气口;112b-进气边沿;112c-炉头的上表面;112d-炉头的下表面;112e-炉头的侧壁;113-第三凹槽;114-第四凹槽;115-内环出气口;116-外环出气口;117-内环燃烧孔;118-外环燃烧孔;119-通气孔;120-适配部;121-上适配组件;121b-上适配组件的外延;121c-上适配组件的内延;122-下适配组件;122b-下适配组件的外延;122c-下适配组件的内延;123-连接通道;124-弹性部件;124a-弹性部件的一端;124b-弹性部件的另一端;125-第一凹槽;126-第二凹槽;130-面板;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100)的燃烧器(110),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头底座(111),所述炉头底座(111)具有出气口(111a);/n炉头(112),位于所述炉头底座(111)上,所述炉头(112)具有与所述出气口(111a)适配的进气口(112a),所述进气口(112a)用于将燃气引入所述炉头(112)内;/n适配部(120),所述适配部(120)包括彼此之间具有相斥弹性的上适配组件(121)和下适配组件(122),所述上适配组件(121)和下适配组件(122)形成密封的连接通道(123)以连通所述进气口(112a)和出气口(111a);/n其中,所述上适配组件(121)在所述相斥弹性的作用下与进气边沿(112b)相抵,所述进气边沿(112b)包绕所述进气口(112a),所述下适配组件(122)在所述相斥弹性的作用下与出气边沿(111b)相抵,所述出气边沿(111b)包绕所述出气口(111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100)的燃烧器(1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底座(111),所述炉头底座(111)具有出气口(111a);
炉头(112),位于所述炉头底座(111)上,所述炉头(112)具有与所述出气口(111a)适配的进气口(112a),所述进气口(112a)用于将燃气引入所述炉头(112)内;
适配部(120),所述适配部(120)包括彼此之间具有相斥弹性的上适配组件(121)和下适配组件(122),所述上适配组件(121)和下适配组件(122)形成密封的连接通道(123)以连通所述进气口(112a)和出气口(111a);
其中,所述上适配组件(121)在所述相斥弹性的作用下与进气边沿(112b)相抵,所述进气边沿(112b)包绕所述进气口(112a),所述下适配组件(122)在所述相斥弹性的作用下与出气边沿(111b)相抵,所述出气边沿(111b)包绕所述出气口(11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100)的燃烧器(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适配组件(121)与所述下适配组件(122)形成内外套接结构,且通过弹性部件(124)提供所述相斥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100)的燃烧器(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适配组件(121)的一端在周向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5),所述下适配组件(122)的一端在周向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26),所述弹性部件(124)沿弹性形变方向的一端(124a)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25)的底部,所述弹性部件(124)沿弹性形变方向的另一端(124b)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126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100)的燃烧器(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适配组件(121)开设有第一凹槽(125)的一端伸入所述下适配组件(122)的第二凹槽(126)内,或者,所述下适配组件(122)开设有第二凹槽(126)的一端伸入所述上适配组件(121)的第一凹槽(125)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100)的燃烧器(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适配组件(121)和下适配组件(122)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内外套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100)的燃烧器(1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边沿(112b)上开设有适于容置所述上适配组件(121)的第三凹槽(113),和/或,所述出气边沿(111b)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伟伟方力张神洲朱伟洪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