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874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包括吸力锚外筒,所述吸力锚外筒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与所述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中心孔内插入有吸力锚内筒,所述吸力锚内筒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吸力泵的吸力泵接口和用于检测吸力锚垂直程度的水平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中心孔使得吸力锚内筒能够下入,设置有吸力锚内筒能使吸力锚在横向稳定性和竖向稳定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吸力锚内筒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能有效地降低造斜深度,从而能够适应深水浅层钻井工程对于井口稳定性和造斜深度的要求,保证钻进。

A suction anchor used in deep water shallow drilling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
技术介绍
对于海域钻井工程,深水钻井技术是业内公认的难点。在深水钻井工程中,对于井口稳定性的要求很高,而保持井口的稳定,是持续钻进、成功钻井和减少井下复杂情况的首要条件。目前,对于深水钻井工程,国内常采用喷射下入表层导管的技术来维持井口的稳定,通常通过调整导管入泥深度来调整导管的承载力,但是在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为了确保能够钻到浅部目标靶点,会要求井眼轨迹的造斜点深度浅,同时导管入泥深度也会相应减小,导管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减小,这时会出现井口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在后期大型防喷器坐在井口头时会增大井口下沉风险,造成井下复杂情况,增加现场处理难度;另一种工程措施是调整导管的直径,对于这种方法,国际上没有先例,导管下入过程中存在未知风险,可能发生不可控制的事故,因此,在针对深水浅层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下,喷射下入导管的技术是不可行的,这也是该技术的局限性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包括呈桶状的吸力锚外筒(1),所述吸力锚外筒(1)的顶部封闭且底部敞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力锚外筒(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所述顶板(2)的底部连接有引导管(3),所述引导管(3)与所述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引导管(3)的外径大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所述中心孔内插入有与中心孔相匹配的吸力锚内筒(4),所述吸力锚内筒(4)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7),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吸力泵(8)的吸力泵接口(5)和用于检测吸力锚垂直程度的水平仪(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包括呈桶状的吸力锚外筒(1),所述吸力锚外筒(1)的顶部封闭且底部敞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力锚外筒(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所述顶板(2)的底部连接有引导管(3),所述引导管(3)与所述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引导管(3)的外径大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所述中心孔内插入有与中心孔相匹配的吸力锚内筒(4),所述吸力锚内筒(4)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7),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吸力泵(8)的吸力泵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绪文寇贝贝李博宋刚杨江平于彦江卢秋平黄芳飞熊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