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777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7:45
公开了一种传输系统,其包括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的两个以上传输单元,每个传输单元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在传输方向上与第一滚筒相隔设置;以及皮带,绕设于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皮带具有能够将待传输物从第一滚筒传向第二滚筒的传输面,其中,每个传输单元的第二滚筒与相邻下游传输单元的第一滚筒在与传输方向平行的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并且第二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小于第一滚筒的外周面直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输系统,避免了待传输物卡夹于相邻传输单元之间的缝隙的问题,并且降低待传输物从每个传输单元下落至相邻下游传输单元时的落差高度,保证待传输物的平稳传输。

transmis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行李包裹检查通道中常见的传输系统通常由同一高度、具有相同直径滚筒的皮带传输机拼接形成,对于有包袋、手提链的包裹来说,相邻皮带运输机之间的缝隙很容易夹住包袋或者手提链,造成安检系统停机甚至损坏行李及安检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传输系统,避免待传输物卡夹于相邻传输单元之间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其包括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的两个以上传输单元,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滚筒相隔设置;以及皮带,绕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所述皮带具有能够将待传输物从所述第一滚筒传向所述第二滚筒的传输面,其中,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滚筒位于相邻下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的上方,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滚筒与相邻下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在与所述传输方向平行的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直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滚筒的轴线与相邻下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的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相重叠。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直径比值为2至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皮带在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绕为环形结构,所述皮带具有朝向所述环形结构内部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每个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驱动滚筒,位于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并且低于所述第二滚筒设置,所述驱动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皮带的内周面接触,以驱动所述皮带按照所述环形结构回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三滚筒,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驱动滚筒之间,所述第三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皮带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三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小于所述驱动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并且所述第三滚筒到所述传输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驱动滚筒到所述传输面的距离,以在所述第二滚筒的下方区域以及在所述传输方向上所述驱动滚筒的下游区域形成容置空间,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上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第四滚筒,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驱动滚筒之间,所述第四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皮带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三滚筒、所述第四滚筒位于所述环形结构的下方,以承托所述皮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张紧滚筒,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位于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第四滚筒之间,所述张紧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皮带的外表面接触并且所述张紧滚筒能够朝向所述传输面运动,以将所述皮带张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支架,所述第一滚筒、所述第二滚筒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传输方向上相隔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通过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支架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相对位置;和/或,所述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高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个以上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所述传输面相对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滚筒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输系统,每个传输单元的第二滚筒与相邻下游传输单元的第一滚筒在与传输方向平行的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每个传输单元的第二滚筒可以位于相邻下游传输单元的第一滚筒的上方,从而避免每个传输单元的第二滚筒与相邻下游传输单元的第一滚筒之间形成沿传输方向间隔的缝隙,待传输物传输过程中,待传输物从每个传输单元上越过与相邻下游传输单元的重叠部分,从而越过相邻下游传输单元的最上游端,落于相邻下游传输单元的传输面上,避免了待传输物卡夹于相邻传输单元之间的缝隙的问题。此外,第二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小于第一滚筒的外周面直径,从而降低待传输物从每个传输单元下落至相邻下游传输单元时的落差高度,保证待传输物的平稳传输。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A区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00-传输单元;110-第一滚筒;120-第二滚筒;130-皮带;131-传输面;140-驱动滚筒;151-第三滚筒;152-第四滚筒;160-张紧滚筒;170-支架;181-第一支撑件;182-第二支撑件;190-调节装置;200-传输物;X-传输方向;Q1-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系统,能够将待传输物沿传输方向进行传输。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A区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包括沿传输方向X依次布置的两个以上传输单元100,图1中示出了包括两个传输单元100的传输系统的结构图,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的两个以上传输单元,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包括:/n第一滚筒;/n第二滚筒,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滚筒相隔设置;以及/n皮带,绕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所述皮带具有能够将待传输物从所述第一滚筒传向所述第二滚筒的传输面,/n其中,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滚筒位于相邻下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的上方,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滚筒与相邻下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在与所述传输方向平行的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的两个以上传输单元,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第一滚筒;
第二滚筒,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滚筒相隔设置;以及
皮带,绕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所述皮带具有能够将待传输物从所述第一滚筒传向所述第二滚筒的传输面,
其中,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滚筒位于相邻下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的上方,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滚筒与相邻下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在与所述传输方向平行的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面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滚筒的轴线与相邻下游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滚筒的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面直径比值为2至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在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绕为环形结构,所述皮带具有朝向所述环形结构内部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每个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
驱动滚筒,位于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并且低于所述第二滚筒设置,所述驱动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皮带的内周面接触,以驱动所述皮带按照所述环形结构回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
第三滚筒,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驱动滚筒之间,所述第三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皮带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三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小于所述驱动滚筒的外周面直径,并且所述第三滚筒到所述传输面的距离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中荣高启旺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