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765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包括机架、校直机构和驱动机构,机架包括底座、顶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底座上竖直设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对应设置,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顶部设有顶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与底座和顶板固定连接,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变速箱和驱动臂,驱动电机连接在变速箱上,变速箱的一侧设有若干驱动臂,驱动臂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第一竖板的内侧设有第一校直辊调节装置,第二竖板的内侧设有第二校直辊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贴合管壁形状,防止管壁变形,保证校直效果,可以解放人力,效率更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A vertical pipe straighte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校直装置的
,特别是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的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管行业中,需要对生产出来的钢管进行校直,若仅仅采用人工敲打进行校直,则校正效果十分差,且功效低,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钢管校直装置一般只能实现粗略校直,同时钢管校直过程中还会发生管壁被扭曲变形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能够贴合管壁形状,防止管壁变形,保证校直效果,可以解放人力,效率更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包括机架、校直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底座、顶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底座上竖直设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与底座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变速箱和驱动臂,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变速箱上,所述变速箱的一侧设有若干驱动臂,所述驱动臂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设有第一校直辊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校直辊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和第一推动油缸,所述第一校直辊的两端设有两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竖板之间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推动油缸,所述第二竖板的内侧设有第二校直辊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校直辊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校直辊的两端设有两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竖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推动油缸的第一行程开关。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动油缸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在第一竖板上。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臂与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的旋转轴为万向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的中部凹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的交错排列和中部凹陷可以贴合管壁形状,防止管壁变形,保证校直效果,通过驱动机构可以解放人力,效率更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的左视图。图中:11-底座、12-顶板、13-第一竖板、14-第二竖板、21-第一校直辊、22-第二校直辊、31-驱动电机、32-变速箱、33-驱动臂、41-第一滑块、42-第一滑轨、51-第二滑块、52-第二滑轨、6-行程开关、7-油泵。【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包括机架、校直机构和驱动机构,机架包括底座11、顶板12、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底座11上竖直设有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平行对应设置,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的顶部设有顶板12,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与底座11和顶板12固定连接,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1、变速箱32和驱动臂33,驱动电机31连接在变速箱32上,变速箱32的一侧设有若干驱动臂33,驱动臂33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其中,第一竖板13的内侧设有第一校直辊调节装置,第一校直辊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块41、第一滑轨42和第一推动油缸,第一校直辊21的两端设有两个第一滑块41,第一竖板13上设有与第一滑块41相适配的第一滑轨42,第一滑块41与第一竖板13之间安装有用于推动第一滑块41的第一推动油缸,第二竖板14的内侧设有第二校直辊调节装置,第二校直辊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滑块51和第二滑轨52,第二校直辊22的两端设有两个第二滑块51,第二竖板14上设有与第二滑块51相适配的第二滑轨52,用于不同直径钢管之间的距离调节。其中,第一竖板13的一侧设有第一推动油缸的第一行程开关6,控制第一推动油缸的行程。其中,第一推动油缸连接有油泵7,油泵7在第一竖板13上,用于驱动第一推动油缸。其中,驱动臂33与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的旋转轴为万向铰接,可以实现校直辊的旋转。其中,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的中部凹陷,为了使校直辊贴合钢管的管壁形状。本技术工作过程:启动第一推动油缸,推动第一校直辊21移动,调节第一行程开关61,当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将待校直的钢管放入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之间,用第一推动油缸推动第一校直辊21移动,调节第一行程开关6,当达到校直位置时,启动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驱动变速箱32运行,变速箱32带动驱动臂33移动,驱动臂33带动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的旋转轴转动对钢管进行旋转校直,校直完成后,启动第一推动油缸推动第一校直辊21移动,将校直完成的钢管从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中间取出。本技术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的交错排列和中部凹陷可以贴合管壁形状,防止管壁变形,保证校直效果,通过驱动机构可以解放人力,效率更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校直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底座(11)、顶板(12)、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所述底座(11)上竖直设有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所述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平行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的顶部设有顶板(12),所述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与底座(11)和顶板(12)固定连接,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1)、变速箱(32)和驱动臂(33),所述驱动电机(31)连接在变速箱(32)上,所述变速箱(32)的一侧设有若干驱动臂(33),所述驱动臂(33)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校直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底座(11)、顶板(12)、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所述底座(11)上竖直设有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所述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平行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的顶部设有顶板(12),所述第一竖板(13)和第二竖板(14)与底座(11)和顶板(12)固定连接,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1)、变速箱(32)和驱动臂(33),所述驱动电机(31)连接在变速箱(32)上,所述变速箱(32)的一侧设有若干驱动臂(33),所述驱动臂(33)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校直辊(21)和第二校直辊(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管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13)的内侧设有第一校直辊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校直辊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块(41)、第一滑轨(42)和第一推动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俞生顾计松王月生陈建福张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