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511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解决了目前钢管矫直作业加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包括机体、安装架和矫直轮组,安装架固定在机体上,矫直轮组包括第一矫直轮、第二矫直轮和驱动第二矫直轮转动的驱动件,第一矫直轮安装在机体上,第二矫直轮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驱动件和第二矫直轮驱动连接,第一矫直轮的底部设有安装块,安装块部分置于机体外部,另一部分置于机体内部,机体内部安装有用于调节安装块上下位置调节的调节组件。根据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之间的距离,使得适用于不同直径规格的钢管,从而达到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A steel pipe straightener for straighten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
本技术涉及钢管加工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
技术介绍
钢管矫直机是一种用于对变形/折弯的钢管进行矫直作业的机器,其能够将变形/折弯的钢管纠正成直的钢管,使得变形/折弯钢管得到再利用,节约资源。现有的钢管矫直机,在很多情况下,其主要是针对一定规格直径的钢管进行矫直作业。当更换钢管的规格直径时,同样需要更换不同加工尺寸的钢管矫直机,以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钢管进行矫直作业。然而,上述的矫直机在实际进行矫直作业时,由于对不同型号尺寸的钢管进行矫直作业时,需要更换至不同型号的矫直机上进行矫直作业,从而使得在对钢管的矫直作业变得较为麻烦,浪费作业时间,使得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钢管矫直作业加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之间的距离,使得适用于不同直径规格的钢管,节约更换和使用不同设备所耽误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包括机体、安装架和矫直轮组,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矫直轮组包括第一矫直轮、第二矫直轮和驱动所述第二矫直轮转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一矫直轮安装在机体上,所述第二矫直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第二矫直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矫直轮的底部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部分置于机体外部,另一部分置于机体内部,所述机体内部安装有用于调节安装块上下位置调节的调节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利用调节组件调节安装块的上下位置,从而调节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之间的距离,调整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之间预留的卡设空间,使得矫直机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规格的钢管的矫直作业,进而达到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丝杆、安装板和调节手柄,所述调节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机体的内部,所述调节丝杆一端螺纹连接在安装块上,另一端和所述调节手柄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手动转动调节手柄,以驱动调节丝杆转动,调节丝杆带动安装块沿其长度方向上下滑动,从而将安装块上与之固定的第一矫直轮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以达到调节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之间的距离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丝杆和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转动轴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丝杆和安装板之间设置转动轴承,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转动轴承内滚珠的滚动摩擦代替调节丝杆和安装板之间转动时的滑动摩擦,因此,使得调节丝杆在安装板上的转动更加便捷、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包括调节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调节部上,所述第二矫直轮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调节丝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部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部螺栓固定在所述调节部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装块由调节部和安装部两部分构成,调节部主要用于和调节丝杆连接,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调节部上,其主要作用在于,当第一矫直轮损坏或需要更换时,能够将安装部拆卸下来,便捷的进行更换第一矫直轮作业。其中,采用螺栓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内部为空心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由支撑杆和支撑板两部分构成,支撑杆用于将支撑板支撑起一定高度,便于进行矫直作业。且支撑板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减轻矫直机重量,节约材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配置为交流电动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直接提供第二矫直轮转动的扭矩,不需要动力涡轮、涡杆等的动力转换结构,使得节省了矫直机的安装空间,减少矫直机的制造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第一矫直轮和第二矫直轮之间的距离,使得适用于不同直径规格的钢管,节约更换和使用不同设备所耽误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2)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当矫直机的矫直效果不佳时,矫直出来的钢管不直时,可以调节第一矫直管和第二矫直管之间的距离,以调节矫直机的矫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矫直机的正视图;图2为矫直机的侧视图;图3为矫直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体;2、安装架;21、支撑杆;22、支撑板;3、第一矫直轮;4、第二矫直轮;5、驱动件;6、安装块;61、调节部;62、安装部;7、调节组件;71、调节丝杆;72、安装板;73、调节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主要用于对建筑工地上的使用过的弯钢管进行矫直作业。结合图1和图3可知,包括机体1、安装架2和矫直轮组,安装架2固定在机体1上,矫直轮组包括第一矫直轮3、第二矫直轮4和驱动第二矫直轮4转动的驱动件5,第一矫直轮3安装在机体1上,第二矫直轮4转动设置在安装架2上,驱动件5和第二矫直轮4驱动连接,驱动第二矫直轮4转动作业。结合图2所示,第一矫直轮3和第二矫直轮4之间形成有便于钢管穿过的矫直间隙8,弯钢管从矫直间隙8穿过,并穿出矫直机,从而起到矫直作用。其中,安装架2包括支撑杆21和支撑板22,支撑杆21固定在机体1上,支撑板22固定在支撑杆21的顶端,驱动件5安装在支撑板22上。支撑板22内部为空心结构,驱动件5配置为交流电动机。其中,为了对第一矫直轮3进行安装,结合图1可知,第一矫直轮3的底部设有安装块6,安装块6部分置于机体1外部,另一部分置于机体1内部,机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调节安装块6上下位置调节的调节组件7。安装块6包括调节部61和安装部62,安装部62可拆卸固定在调节部61上,第二矫直轮4安装在安装部62上,安装部62螺栓固定在调节部61上。调节组件7由调节丝杆71、安装板72和调节手柄73三部分构成,安装板72固定在机体1的内部,调节丝杆71螺纹连接在安装板72上,调节丝杆71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块6上,另一端和调节手柄73固定。调节时,作业人员转动调节手柄73驱动安装块6上下移动,以带动第一矫直轮3上下移动,调节矫直间隙8的大小。为了让调节丝杆71在安装板72上的转动更加方便,在调节丝杆71和安装板72之间设有转动轴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包括机体(1)、安装架(2)和矫直轮组,所述安装架(2)固定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矫直轮组包括第一矫直轮(3)、第二矫直轮(4)和驱动所述第二矫直轮(4)转动的驱动件(5),所述第一矫直轮(3)安装在机体(1)上,所述第二矫直轮(4)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上,所述驱动件(5)和所述第二矫直轮(4)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直轮(3)的底部设有安装块(6),所述安装块(6)部分置于机体(1)外部,另一部分置于机体(1)内部,所述机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调节安装块(6)上下位置调节的调节组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包括机体(1)、安装架(2)和矫直轮组,所述安装架(2)固定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矫直轮组包括第一矫直轮(3)、第二矫直轮(4)和驱动所述第二矫直轮(4)转动的驱动件(5),所述第一矫直轮(3)安装在机体(1)上,所述第二矫直轮(4)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上,所述驱动件(5)和所述第二矫直轮(4)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直轮(3)的底部设有安装块(6),所述安装块(6)部分置于机体(1)外部,另一部分置于机体(1)内部,所述机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调节安装块(6)上下位置调节的调节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调节丝杆(71)、安装板(72)和调节手柄(73),所述调节丝杆(71)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72)上,所述安装板(72)固定在机体(1)的内部,所述调节丝杆(71)一端螺纹连接在安装块(6)上,另一端和所述调节手柄(7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矫直工艺用钢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丝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奇伟李宗宝谭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保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