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84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端盖设有凸缘形盖板,壳体的左端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竖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固定板,位于右侧的固定板与凸缘形盖板之间形成废气暂存腔体,两固定板与壳体内壁之间围设成冷却水腔体,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水管和进水管;两固定板之间从下而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有初步降温结构以及二次降温结构,初步降温结构的左端与进气管相连通,二次降温结构的左端与出气管相连通,初步降温结构的右端和二次降温结构的右端分别与废气暂存腔体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生产冷却器模具的情况下,通过更换内管、翅片和通气直管,能够实现对冷却效率的调节。

Cooler with variable cool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尾气排放再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系统)中的EGR阀主要用于调节控制再循环废气的流量,电动EGR阀通过内部直流电机控制进气口的开度大小,从而间接控制EGR的开度大小,以调节废气流量,使废气与新鲜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返回气缸进行再循环,以降低气缸内燃烧温度以及燃烧速度,进一步减少NOX的排放量。EGR冷却器用于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从而降低燃烧温度,进一步降低NOX的排放量,同时还可以降低进入EGR阀的温度,满足EGR阀本身的耐温等级。在匹配布置之前,通过收集发动机的一些出气温度、出气流量等,再将参数结合期望达到冷却后的温度,进行CAE模拟分析,可是往往国内的主机厂收集的数据不准确或者不完全,CAE计算有偏差,所以匹配的冷却器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匹配的冷却效率偏高或偏低。当匹配的冷却器冷却效率偏高时,导致气体进入EGR阀的温度偏低,这样EGR阀容易结焦,降低EGR阀的使用寿命。当匹配的冷却器冷却效率偏低时,导致气体进入EGR阀温度会偏高,会带来排放的影响或者EGR阀不满足零部件使用要求。现有的冷却器无法对冷却效率进行调节,当所需的冷却效率不同时,需要将整个冷却器进行更换,造成冷却器的浪费。而且冷却器在进行制作时,一般生产模具费用都很高。发动机在标定的过程中,通过优化增压器以及进出气管的形状,往往冷却器要变换好几种,导致模具报废很多,而且冷却器的开发周期往往都很长。当匹配的冷却器冷却效率不适合时,会浪费生产冷却器的模具,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以解决现有的冷却器无法对冷却效率进行调节而造成冷却器的浪费以及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以实现对冷却器冷却效率的调节的目的,以保证所需的冷却效率不同时无需将整个冷却器进行更换,降低冷却器的浪费,以减少冷却器生产模具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端盖设有凸缘形盖板,壳体的左端设置有互不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竖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将壳体内部划分成不同空间的固定板,位于右侧的固定板与凸缘形盖板之间形成废气暂存腔体,两固定板与壳体内壁之间围设成用于流通冷却水的冷却水腔体,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水腔体相连通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两固定板之间从下而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有分别横向穿过冷却水腔体用于对废气进行初步降温的初步降温结构以及用于对废气进行大幅度降温的二次降温结构,初步降温结构的左端与进气管相连通,二次降温结构的左端与出气管相连通,初步降温结构的右端和二次降温结构的右端分别与废气暂存腔体相连通。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初步降温结构包括可拆卸安装在两固定板之间用于通过改变直径来微调冷却器效率且能够增加冷却器强度的通气直管,通气直管的左端与进气管相连通,通气直管的右端与废气暂存腔体相连通。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二次降温结构包括从上而下依次间隔可拆卸安装在两固定板之间的多组内管以及分别配装设置在内管内的多组翅片,翅片与内管配合形成用于流通废气的密封腔体,每组内管的前后外壁与壳体的前后内壁之间均形成用于使得冷却水腔体内冷却水通过的冷却水通道,内管的左端与出气管相连通且内管的右端与废气暂存腔体相连通。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翅片的截面为周期变化的矩形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外壁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进行安装定位的支架。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的端部设置有进气法兰,出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出气法兰。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本专利技术中的两固定板之间从下而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有的初步降温结构和二次降温结构能够实现对废气进行初步降温及大幅度降温,且通过控制初步降温结构和二次降温结构的内部结构即可实现对冷却效率的调节。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生产冷却器模具的情况下,通过更换内管、翅片和通气直管,能够实现对冷却效率的调节,且更换零部件十分方便,仅需在进行组装的时候进行更换即可,保证了所需的冷却效率不同时无需将整个冷却器进行更换,降低了冷却器的浪费,减少了冷却器生产模具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若冷却器效率稍微偏高,可以将通气直管更换为直径较小的通气直管,以缩减冷却器通气直管的直径。通气直管的直径缩小后,废气在通过通气直管时,通气直管的表面积与冷却水腔体中冷却水的接触面积降低,从而降低冷却器的效率。若冷却器效率稍微偏低,则增加通气直管的直径,来提升冷却效率。废气通过翅片的时候,与冷却水水流接触面积大,可以充分的接触,所以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主要取决翅片的层数以及翅片的长度。翅片的层数越多或翅片的长度越长冷却效率越高,翅片的层数越少或翅片的长度越短冷却效率越低,因而可以通过减少或者增加翅片和内管的层数,从而改变冷却器效率,来达到要求。若冷却器效率严重偏高时,需要减少翅片和内管的层数,从而降低冷却器的效率。若冷却器效率严重偏低,需要增加翅片和内管的层数,从而提升冷却器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器冷却水和废气走向的示意图,其中黑色区域为水区域,剖面线区域为气区域;图4为本专利技术减少翅片层数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减小通气直管直径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出气法兰,2、固定板,3、支架,4、出水管,5、出水管座,6、凸缘形盖板,7、翅片,8、通气直管,9、壳体,10、进水管座,11、进水管,12、进气管,13、出气管,14、进气法兰,15、内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结合图1至图5所示,包括壳体9、凸缘形盖板6、进气管12、出气管13、固定板2、进水管11、出水管4、初步降温结构和二次降温结构。凸缘形盖板6盖设在壳体9的右端。进气管12和出气管13设置在壳体9的左端,且互不连通,进气管12用于通入待冷却的废气,出气管13用于将冷却后的废气输出。设置的进气管12和出气管13能够保证废气的循环。进气管12的端部设置有进气法兰14,出气管13的端部设置有出气法兰1。进气法兰14和出气法兰1的设置更便于本装置与发动机及电动EGR阀进行连接。固定板2设置有两个,分别竖向间隔设置在壳体9的内壁上,用于将壳体9内部划分成不同的空间,且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固定板2能够起到防止废气与冷却水混合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固定板2是冲压成型的。位于右侧的固定板2与凸缘形盖板6之间形成废气暂存腔体。两固定板2与壳体9内壁之间围设成冷却水腔体,冷却水腔体用于流通冷却水。进气管12和出气管13分别设置在左侧固定板的左侧,出气管13设置在进气管12的上方。出水管4和进水管11分别设置在壳体9的上下两端,出水管4和进水管11分别与冷却水腔体相连通。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包括壳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的右端盖设有凸缘形盖板(6),壳体(9)的左端设置有互不连通的进气管(12)和出气管(13);所述壳体(9)的内壁上竖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将壳体(9)内部划分成不同空间的固定板(2),位于右侧的固定板(2)与凸缘形盖板(6)之间形成废气暂存腔体,两固定板(2)与壳体(9)内壁之间围设成用于流通冷却水的冷却水腔体,壳体(9)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水腔体相连通的出水管(4)和进水管(11);两固定板(2)之间从下而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有分别横向穿过冷却水腔体用于对废气进行初步降温的初步降温结构以及用于对废气进行大幅度降温的二次降温结构,初步降温结构的左端与进气管(12)相连通,二次降温结构的左端与出气管(13)相连通,初步降温结构的右端和二次降温结构的右端分别与废气暂存腔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包括壳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的右端盖设有凸缘形盖板(6),壳体(9)的左端设置有互不连通的进气管(12)和出气管(13);所述壳体(9)的内壁上竖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将壳体(9)内部划分成不同空间的固定板(2),位于右侧的固定板(2)与凸缘形盖板(6)之间形成废气暂存腔体,两固定板(2)与壳体(9)内壁之间围设成用于流通冷却水的冷却水腔体,壳体(9)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水腔体相连通的出水管(4)和进水管(11);两固定板(2)之间从下而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有分别横向穿过冷却水腔体用于对废气进行初步降温的初步降温结构以及用于对废气进行大幅度降温的二次降温结构,初步降温结构的左端与进气管(12)相连通,二次降温结构的左端与出气管(13)相连通,初步降温结构的右端和二次降温结构的右端分别与废气暂存腔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冷却效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降温结构包括可拆卸安装在两固定板(2)之间用于通过改变直径来微调冷却器效率且能够增加冷却器强度的通气直管(8),通气直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爱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