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饼茶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37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08:12
本申请涉及茶叶加工设备,具体公开了饼茶制作装置,其包括蒸茶桶、设于蒸茶桶外周的烘干桶,烘干桶与蒸茶桶固定连接,烘干桶与蒸茶桶之间围成烘干室;蒸茶桶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上方设有蒸底,蒸底与蒸茶桶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蒸底上设有若干气孔;活塞的顶部设有穿过蒸底的驱动轴,驱动轴相对于蒸底享受向上或向下滑动可驱动蒸底转动;位于蒸底外周的蒸茶桶的侧壁内设有蒸汽通道,蒸底上方2‑4cm处的蒸茶桶的侧壁上设有与蒸汽通道连通的气孔,活塞与蒸底接触时,蒸汽通道将与活塞下方的蒸茶桶内部空间连通。本装置有利于对茶饼进行批量生产,并降低生产能耗。

A device for making cake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饼茶制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饼茶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茶饼:又称饼茶、团茶。北宋初“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凤团”,后又作龙团。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龙团凤饼作为宫廷贡茶,一直沿用至明朝。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茶饼制作工艺影响着茶饼的色、香、味。目前茶饼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茶;选用一芽一叶、二叶加工好的茶叶进行精选去片末,然后进行打堆拼配,保证所有的紧压产品保持等级的一致性;(2)蒸茶;自动称量机称好之后的茶叶自动下落到蒸茶桶内,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将蒸茶桶内的茶叶蒸软;(3)压制成型;在压力成型机上将蒸软后的茶叶于模具内压型;(4)冷却;自然冷却定型,冷却时间1.5-3小时;完成以上步骤后在进行烘干、冷却和成品检验步骤;目前,上述步骤并没有专用设备,各个步骤也没有相对成熟的流水线进行生产,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能源投入也比较大,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不利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茶饼制作工艺的饼茶制作装置,以便对茶饼进行批量生产,并降低生产能耗。饼茶制作装置包括蒸茶桶、设于蒸茶桶外周的烘干桶,烘干桶与蒸茶桶固定连接,烘干桶与蒸茶桶之间围成烘干室;蒸茶桶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上方设有蒸底,蒸底与蒸茶桶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蒸底上设有若干第一气孔;活塞的顶部设有穿过蒸底的驱动轴,驱动轴相对于蒸底向上或向下滑动可驱动蒸底转动;位于蒸底外周的蒸茶桶的侧壁内设有蒸汽通道,蒸底上方2-4cm处的蒸茶桶的侧壁上设有与蒸汽通道连通的第二气孔,活塞与蒸底接触时,蒸汽通道将与活塞下方的蒸茶桶内部空间连通。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在于:向蒸茶桶内活塞的下方加入水,将待蒸煮的茶叶投入蒸茶桶内并置于蒸底上。通过在蒸茶桶内的底部进行加热,以将蒸茶桶底部的水进行加热。蒸茶桶内的水沸腾蒸发使得活塞下方空间的压力逐渐增大,并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当活塞运动到最上方时,蒸汽通道与活塞下方的空间连通,则活塞下方空间内的蒸汽迅速涌入蒸汽通道内并通过气孔排出,使得活塞下方空间的压力迅速降低,活塞在自身重力下迅速向下滑动,从而活塞将在蒸茶桶内往复运动。活塞下方空间的蒸汽排出后,活塞在自身重力下将迅速下滑,从而驱动轴将相对于蒸底运动,使得蒸底将迅速转动。蒸底转动将同时带动茶叶转动,从而使得茶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即在蒸底转动的过程中,茶叶将向蒸底边缘运动。当蒸汽通过蒸汽通道从第二气孔排出时,蒸汽将吹动茶叶向蒸底的中部运动;从而通过蒸底的转动和吹出的气流对茶叶的吹动作用,对茶叶可以起到翻动作用,有利于茶叶的均匀受热。而从第二气孔吹出的气流将茶叶包围以起到对茶叶的蒸煮作用。在对茶叶进行蒸煮的同时,蒸茶桶内部的热量也将向外周的蒸发室扩散;则将待烘干的茶叶放入烘干室内可以利用该热量对茶叶进行烘干。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蒸茶桶内的水蒸发时,配合活塞对蒸汽进行施压,可以获得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从而可以使待蒸煮茶叶迅速受热,提高受热效率。(2)通过蒸汽形成对活塞的压力可以使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可以驱动蒸底转动,从而使得茶叶受到离心力向外周扩散;而从气孔吹出的蒸汽将吹动茶叶向蒸底的中部运动,则二者的配合可以起到对茶的翻动作用,有利于茶叶均匀受热。(3)蒸茶桶内部的热量向外周的蒸发室扩散,以对蒸发室内的茶叶起到烘干作用,从而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蒸底的上表面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凸棱,凸棱的高度为0.5-1cm。通过设置凸棱,在蒸底转动时有利于带动茶叶一同转动,从而使茶叶获得更大的离心力。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烘干室的顶部和底部均封闭,所述烘干桶上部的侧壁上有多个与烘干室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下方设有与烘干桶转动连接的排气扇,活塞上下滑动将驱动排气扇转动。在优选方案二中,通过对烘干室的顶部进行封闭,可以避免从蒸茶桶排出的蒸汽进入烘干室影响茶叶的烘干效率;而设置排气孔和排气扇,通过活塞驱动排气扇往复转动,可以及时排出烘干室内的湿气,并及时交换烘干室内部的空气,有利于加快烘干效率。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轴通过驱动件与蒸底连接,驱动件和驱动轴上设有相互啮合的螺旋凸棱与螺旋凹槽,驱动轴相对于驱动件上下运动,驱动件将往复转动,驱动件与蒸底之间设有单向轴承。在优选方案三中,驱动轴相对于蒸底向上运动时,单向轴承处于脱离状态,则驱动件不会带动蒸底转动;而驱动轴相对于蒸底向上运动时,单向轴承处于啮合状态,则驱动件将带动蒸底转动。从而使得蒸底只能沿一个方向转动,避免茶叶连续受到离心力,导致茶叶全部靠近蒸底的边缘。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塞的顶部通过单向轴承转动连接有密封板,活塞内设有沿竖直设置排气通道,密封板内还设有可沿密封板径向滑动并可封堵排气通道的堵块,堵块的端部设有复位弹簧,密封板转动堵块受到离心力使排气通道打开;活塞的底部设有与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孔,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多根向上延伸并贯穿蒸底的连接杆。在优选方案四中,由于密封板上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蒸底;在活塞向下运动时,驱动杆将带动蒸底转动,从而蒸底将同时带动密封板转动。密封板转动时,堵块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克服复位弹簧对堵块的弹力,此时密封板将活塞下方和上方的空间连通,使得活塞的下方保持在常压以使活塞能够滑到最低位置,同时蒸汽经过蒸底以对茶叶进行蒸煮。当活塞停止向下移动后,密封板停止转动,则堵块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下复位,密封板再次将活塞上方和下方的空间隔断。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的直径设置为0.3-0.5cm;以避免茶叶阻塞气孔。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蒸茶桶的顶部设有罩体,罩体上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延伸至冷却水槽中。设置罩体可以避免蒸汽直接从蒸茶桶顶部的开口排出,同时将排出的蒸汽通过导气管导入冷却水槽中,避免蒸汽烫伤操作人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蒸茶桶10、烘干室11、活塞12、密封板121、堵块122、连接杆123、环形槽125、导向凸棱13、蒸底14、限位凸棱15、蒸汽通道16、第二气孔17、驱动块18、烘干桶20、排气口21、排气扇22、往复杆2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饼茶制作装置包括蒸茶桶10和烘干桶20;烘干桶20套设在蒸茶桶10的外周并与蒸茶桶10的焊接,烘干桶20与蒸茶桶10之间围成烘干室11,烘干室11的顶部和底部均封闭,在烘干桶20侧壁的上部设有排气口21,排气口21与烘干室11连通。蒸茶桶10内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饼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茶桶、设于蒸茶桶外周的烘干桶,烘干桶与蒸茶桶固定连接,烘干桶与蒸茶桶之间围成烘干室;蒸茶桶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上方设有蒸底,蒸底与蒸茶桶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蒸底上设有若干第一气孔;活塞的顶部设有穿过蒸底的驱动轴,驱动轴相对于蒸底向上或向下滑动可驱动蒸底转动;位于蒸底外周的蒸茶桶的侧壁内设有蒸汽通道,蒸底上方2-4cm处的蒸茶桶的侧壁上设有与蒸汽通道连通的第二气孔,活塞与蒸底接触时,蒸汽通道将与活塞下方的蒸茶桶内部空间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饼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茶桶、设于蒸茶桶外周的烘干桶,烘干桶与蒸茶桶固定连接,烘干桶与蒸茶桶之间围成烘干室;蒸茶桶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上方设有蒸底,蒸底与蒸茶桶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蒸底上设有若干第一气孔;活塞的顶部设有穿过蒸底的驱动轴,驱动轴相对于蒸底向上或向下滑动可驱动蒸底转动;位于蒸底外周的蒸茶桶的侧壁内设有蒸汽通道,蒸底上方2-4cm处的蒸茶桶的侧壁上设有与蒸汽通道连通的第二气孔,活塞与蒸底接触时,蒸汽通道将与活塞下方的蒸茶桶内部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饼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底的上表面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凸棱,凸棱的高度为0.5-1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饼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的顶部和底部均封闭,所述烘干桶上部的侧壁上有多个与烘干室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下方设有与烘干桶转动连接的排气扇,活塞上下滑动将驱动排气扇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玉谭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黔馨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