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件以及双面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315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以及双面显示装置。用以实现两个显示模组和封装壳体的一体安装,不需要进行两次显示模组的对位,同时还能够提高两个显示模组和封装壳体的连接强度。一种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一第三表面和一第四表面;该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设置于第一表面并朝向第二表面延伸,第二连接孔设置于第二表面并朝向第一表面延伸;第三连接孔设置于第三表面,并朝向第四表面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实现双面显示装置的一体化安装。

A connector and a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件以及双面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以及双面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共交通例如公交车、地铁、轻轨等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观看需求,通过在过道、座位旁等安装双面显示的装置,为信息、广告等的传播和投放提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件以及双面显示装置。用以实现两个显示模组和封装壳体的一体安装,不需要进行两次显示模组的对位,同时还能够提高两个显示模组和封装壳体的连接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一第三表面和一第四表面;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述第三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并朝向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到所述第四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到所述第四表面的距离。可选的,沿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厚度呈阶梯式跃变增加;其中,厚度方向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方向。可选的,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沿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为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为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缩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缩进;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可选的,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沿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五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五连接部的侧面为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五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侧面为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五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且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五连接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平齐;所述第四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五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缩进;所述第三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五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缩进;所述第三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五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缩进;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上。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沿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子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平齐,所述第二子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平齐,所述第一子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四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缩进。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包括背对背设置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周边的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具有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具有第七连接部,所述封装壳体沿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八连接部,所述第八连接部与所述第六连接部和所述第七连接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和所述封装壳体,通过所述第六连接部、第七连接部、第八连接部和如上所述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其中,每个所述第六连接部和每个所述第七连接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件中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八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第三连接孔相对应。可选的,所述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七连接部和所述第八连接部均为多个,且个数相同;多个所述第六连接部和多个所述第七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八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封装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可选的,所述第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七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第八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封装壳体沿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每个所述第六连接部和每个所述第七连接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件中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一螺钉相对应连接,所述第八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第三连接孔通过第二螺钉相对应连接。可选的,所述封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截面形状均为L形;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侧面交叠;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交叠的侧壁上。可选的,针对多个所述第六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与其余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不同;针对多个所述第七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与其余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不同。可选的,在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沿第四表面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均包括显示区和环绕所述显示区一周的周边区,所述周边区均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相对两侧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第六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七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第一子区位于所述双面显示装置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区的边界重合;所述连接件中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六连接部和所述第七连接部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第六连接部和所述第七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无交叠,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均无交叠。可选的,在所述第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片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七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子区的宽度和厚度均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一第三表面和一第四表面;/n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述第三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并朝向所述第四表面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一第三表面和一第四表面;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述第三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并朝向所述第四表面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孔到所述第四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到所述第四表面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厚度呈阶梯式跃变增加;
其中,厚度方向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沿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为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为所述第三表面;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缩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缩进;
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沿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五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五连接部的侧面为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五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侧面为所述第三表面;
所述第五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且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五连接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平齐;所述第四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五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缩进;
所述第三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五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缩进;所述第三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五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缩进;
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沿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子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平齐,所述第二子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平齐,所述第一子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相对所述第四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缩进。


7.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对背设置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周边的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具有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具有第七连接部,所述封装壳体沿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八连接部,所述第八连接部与所述第六连接部和所述第七连接部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和所述封装壳体,通过所述第六连接部、第七连接部、第八连接部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第六连接部和每个所述第七连接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件中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八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第三连接孔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七连接部和所述第八连接部均为多个,且个数相同;
多个所述第六连接部和多个所述第七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相对两侧;
多个所述第八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封装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锋李维国孙俊民吴云鹏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