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20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和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该自动化取样装置包括探针式取样模块,探针式取样模块包括位移平台,在位移平台上设置有与水平相垂直的螺杆式导轨,以及沿着螺杆式导轨移动的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与探针相连接,且探针置于螺杆式导轨的内部。藻类培养及测试系统中采用了该装置可以实现2个样/min的自动取样,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精度及稳定性。

An automatic sampling device for algae analy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和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藻类的培养测试是藻类学研究及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藻类生物能源,生态毒理学,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等众多领域的研究中,一般通过设置正常对照组与处理组,例如,通过添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分;添加高含N、P量的污水;添加不同剂量营养盐;添加不同藻种;添加不同浮游生物等,比较两组藻细胞的生长情况,测定藻生物量、油脂色素含量、光合效率、培养液成分等重要评价指标,为研究结论提供数据支撑。目前,普遍通用的藻类培养方法是以锥形瓶或者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做为培养容器,借助人工调控光照、温度、pH等关键参数,实现藻类培养。取样时,需人工于无菌操作台内操作,以降低感染细菌的可能性。测样时,例如一些关键参数:细胞数、干重、总有机物浓度、吸光度等等,多通过人工手动方式,结合显微镜、烘箱、天平、TOC分析仪、分光光度仪等仪器进行测定。因此,无法避免的不足:如操作人员专业要求度高;耗时费力;结果常因人而异,即稳定性不佳等;限制了目前复杂多样的实验设计发展,越来越难以满足藻类细胞的科研需求。CN107779395A虽然公开了一种高通量藻类生长测试装置及方法,但其实质上还是先人工手动将样品取出,再将经过一系列例如稀释、过滤等操作,结合显微镜、天平、TOC分析仪、分光光度仪等仪器进行细胞数、总有机物浓度、吸光度等测定。该专利技术虽解决了以往反应器通量低的问题,实现了至多1200组/m3反应培养瓶的高通量设置,但是只能做到高通量培养,无法高通量取样,或随后的细胞浓度计数、或水质指标的检测,人工操作大大限制了其高通量性能的发挥,其耗时费力的特点很难满足于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实验。除了上述传统的培养方法,近年一些新型光生物反应器也被应用于藻类生物技术研究领域。CN101597567B公开了一种光生物反应器,旨在提供一整套制作简单、拆卸方便、高效率培养藻类的解决方案。该光生物反应器包括缓冲/收集系统、检测装置、反应区域以及气体交换装置,所述缓冲/收集系统为锥形底部的透明圆桶,连接两条管路分别用于循环培养和藻体收集,检测装置从缓冲/收集系统上部接入;所述反应区域由多根圆型透明光反应管构成,气体交换装置接于反应区域内部。CN102453674B公开了一种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包括:光生物反应器;以及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构造成向所述光生物反应器反射太阳光。根据该光生物反应器系统,能够增加光生物反应器的受光面积和受光强度,从而提高光生物反应器内光合生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CN104492358B公开了一种光催化反应器,由光源系统,反应系统,采样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其特点是所述的光源系统的光源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紫外光、可见光或者自然光;光源系统产生的竖直方向的光源可被分光镜反射均匀地分成复数道水平的光,照射到不同的反应器;所述的反应系统由复数个相同但彼此独立的反应器组成,在外接循环液的作用下控制着各反应器的温度。这些新型的反应器偏向性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培养条件的灵活控制,如灵活选择光源,可输入各种气源及不同的曝气方式,可控制环境温度等;有的侧重于光的高效利用,通过设置反光装置,提高反应器的受光面积和受光强度;有的侧重于反应器封闭性,以提供一个无菌的培养环境。有的则设计为更利于培养物的收获,等等。这些新型的光催化、光生物反应器优势明显,对于研究藻类生长、反应很有帮助,也越来越多的被用于藻类生物的研究领域。但是这些光生物反应器并没有体现出自动化取样的重要性,普遍需要人工进行取样分析操作。综上,随着藻类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藻类培养测试在生态毒理学,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生物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人工手动操作的反应器会大大增加研究的时间成本,阻碍了藻类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藻类生长测试中对人力的高度依赖,耗时费力,稳定性不佳,以及难以满足藻类细胞的科研需求的问题,以及藻类样品彼此之间的交叉影响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化取样装置与藻类分析系统中的藻类培养装置相连接,所述自动化取样装置包括探针式取样模块,所述探针式取样模块包括位移平台,在所述位移平台上设置有与水平相垂直的螺杆式导轨,以及沿着所述螺杆式导轨移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与探针相连接,且所述探针置于所述螺杆式导轨的内部。优选地,所述位移平台与水平相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探针与水平相垂直设置。优选地,在所述位移平台还设置有进样泵。优选地,所述进样泵通过软管与所述探针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样泵上设置有单向阀。优选地,所述探针式取样模块还包括定位皮带以及与其平行配置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优选地,所述定位皮带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之间。优选地,所述定位皮带、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平行地固定在至少两个固定杆上。优选地,所述定位皮带通过皮带轮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优选地,所述定位皮带为带有齿槽结构的皮带。优选地,所述探针式取样模块还包括第二步进电机。优选地,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通过齿轮与所述定位皮带相连接,且所述齿轮与所述定位皮带上的齿槽结构相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能够实现2个样/min的全自动取样,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精度及稳定性。为快速藻种资源评价、藻类生理生化研究、次生代谢产物及代谢调控研究提供一个自动化的取样工具。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化取样装置B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位移平台2-螺杆式导轨3-第一步进电机4-探针5-进样泵6-软管7-单向阀8-第二步进电机9-皮带轮I-上支撑杆II-下支撑杆III-定位皮带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在本技术提供了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化取样装置与藻类分析系统中的藻类培养装置相连接,所述自动化取样装置B包括探针式取样模块,所述探针式取样模块包括位移平台1,在所述位移平台1上设置有与水平相垂直的螺杆式导轨2,以及沿着所述螺杆式导轨2移动的第一步进电机3,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与探针4相连接,且所述探针4置于所述螺杆式导轨2的内部。根据本技术,第一步进电机3通过相应的驱动器驱动,驱动器每收到一个脉冲波,可转动一个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取样装置B与藻类分析系统中的藻类培养装置相连接,其中,所述自动化取样装置B包括探针式取样模块,所述探针式取样模块包括位移平台(1),在所述位移平台(1)上设置有与水平相垂直的螺杆式导轨(2),以及沿着所述螺杆式导轨(2)移动的第一步进电机(3),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与探针(4)相连接,且所述探针(4)置于所述螺杆式导轨(2)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藻类分析的自动化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取样装置B与藻类分析系统中的藻类培养装置相连接,其中,所述自动化取样装置B包括探针式取样模块,所述探针式取样模块包括位移平台(1),在所述位移平台(1)上设置有与水平相垂直的螺杆式导轨(2),以及沿着所述螺杆式导轨(2)移动的第一步进电机(3),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与探针(4)相连接,且所述探针(4)置于所述螺杆式导轨(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平台(1)与水平相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4)与水平相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位移平台(1)还设置有进样泵(5);所述进样泵(5)通过软管(6)与所述探针(4)相连接;所述进样泵(5)上设置有单向阀(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治沙君刘青玲肖敬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