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42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包括箱体和放置框,所述箱体的内腔左右侧壁等距对称开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上下对称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滑轮,所述放置框的左右对称固定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开有用于滑接滑轮的滑槽,所述放置框的内腔活动放置有微生物培养皿,将需要培养的微生物放置在微生物培养皿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尺寸的微生物培养皿,微生物培养皿通过卡块插接至放置框的卡槽内,方便对微生物培养皿的拆卸与安装,然后将放置框通过滑槽安装至安装槽,通过滑轮,使得放置框的安装更加快速,避免卡住,通过活性炭吸附柱的设置,便于对通风机所出的风进行过滤。

A ventilation device for microbial incub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培养箱是具有制冷和加热双向调温系统温度可控的功能,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环保等科研、教学部门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恒温试验、培养化验、环境实验等等,在科研、环保、污水处理等部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微生物培养箱是一种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基因重组和生物制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生产中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培养箱功能都比较单一,虽然现有的培养箱具有通风的作用,但是通风机所吹出的风含有一些杂质,会对微生物培养的结果造成不准确或者培养不成功。如何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包括箱体和放置框,所述箱体的内腔左右侧壁等距对称开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上下对称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滑轮,所述放置框的左右对称固定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开有用于滑接滑轮的滑槽,所述放置框的内腔前后侧壁等距开有卡槽,所述放置框的内腔活动放置有微生物培养皿,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机,所述通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内腔设有内螺纹,所述通风管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腔固定有活性炭吸附柱,所述箱体内腔后侧壁均匀开有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放置框通过滑槽固定至放置槽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微生物培养皿的前后设有用于插接至卡槽的卡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风管的端部连接有两通管,所述两通管的另一侧连接有出风管且伸入至箱体的后侧壁内腔,且出风管上开有与通孔连通的连接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筒的一侧设有用于拧动套筒的把手。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密封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将需要培养的微生物放置在微生物培养皿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尺寸的微生物培养皿,如图所示,微生物培养皿通过卡块插接至放置框的卡槽内,方便对微生物培养皿的拆卸与安装,然后将放置框通过滑槽安装至安装槽内,通过滑轮的设置,使得放置框的安装更加快速,避免卡住,通过活性炭吸附柱的设置,便于对通风机所出的风进行过滤,并且活性炭吸附柱通过套筒螺接至通风管内,方便在活性炭吸附柱过滤吸附效果下降时对其进行更换,通过通孔的设置,使得风量均匀的通向箱体的内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放置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通风管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放置槽;3、安装槽;4、滑轮;5、放置框;6、放置板;7、滑槽;8、卡槽;9、微生物培养皿;10、卡块;11、通风机;12、通风管;13、套筒;14、活性炭吸附柱;15、两通管;16、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包括箱体1和放置框5,所述箱体1的内腔左右侧壁等距对称开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上下对称开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安装有滑轮4,所述放置框5的左右对称固定有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的顶部开有用于滑接滑轮4的滑槽7,所述放置框5的内腔前后侧壁等距开有卡槽8,所述放置框5的内腔活动放置有微生物培养皿9,所述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机11,所述通风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通风管12,所述通风管12的内腔设有内螺纹,所述通风管1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内腔固定有活性炭吸附柱14,所述箱体1内腔后侧壁均匀开有通孔16。具体的,所述放置框5通过滑槽7固定至放置槽2内。具体的,所述微生物培养皿9的前后设有用于插接至卡槽8的卡块10。具体的,所述通风管12的端部连接有两通管15,所述两通管15的另一侧连接有出风管且伸入至箱体1的后侧壁内腔,且出风管上开有与通孔16连通的连接孔。具体的,所述套筒13的一侧设有用于拧动套筒13的把手。具体的,所述箱体1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密封门。具体的,将需要培养的微生物放置在微生物培养皿9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尺寸的微生物培养皿9,如图2所示,微生物培养皿9通过卡块10插接至放置框5的卡槽8内,方便对微生物培养皿9的拆卸与安装,然后将放置框5通过滑槽7安装至安装槽3内,通过滑轮4的设置,使得放置框5的安装更加快速,避免卡住,通过活性炭吸附柱14的设置,便于对通风机11所出的风进行过滤,并且活性炭吸附柱14通过套筒13螺接至通风管12内,方便在活性炭吸附柱14过滤吸附效果下降时对其进行更换,通过通孔16的设置,使得风量均匀的通向箱体1的内腔。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包括箱体(1)和放置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左右侧壁等距对称开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上下对称开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安装有滑轮(4),所述放置框(5)的左右对称固定有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的顶部开有用于滑接滑轮(4)的滑槽(7),所述放置框(5)的内腔前后侧壁等距开有卡槽(8),所述放置框(5)的内腔活动放置有微生物培养皿(9),所述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机(11),所述通风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通风管(12),所述通风管(12)的内腔设有内螺纹,所述通风管(1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内腔固定有活性炭吸附柱(14),所述箱体(1)内腔后侧壁均匀开有通孔(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培养箱通风装置,包括箱体(1)和放置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左右侧壁等距对称开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上下对称开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安装有滑轮(4),所述放置框(5)的左右对称固定有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的顶部开有用于滑接滑轮(4)的滑槽(7),所述放置框(5)的内腔前后侧壁等距开有卡槽(8),所述放置框(5)的内腔活动放置有微生物培养皿(9),所述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机(11),所述通风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通风管(12),所述通风管(12)的内腔设有内螺纹,所述通风管(1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内腔固定有活性炭吸附柱(14),所述箱体(1)内腔后侧壁均匀开有通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磊刘乐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赛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