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734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6:04
一种马达刹车装置,包含在通电时产生磁力并界定出设置槽的电枢座、容置于所述设置槽中的弹簧、多个设置于所述电枢座上且朝上延伸的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电枢座上方的制动座、固定于所述制动座底面而朝向下方的止动件,及位于所述电枢座及所述止动件间的下环片。所述下环片界定出多个分别供所述定位柱穿设的贯孔。所述止动件不需另外开设多边形孔,可避免振动及异音的产生。所述定位柱可将所述下环片沿水平方向固定以避免滑动,具有较佳的定位性,且所述制动座是直接设置于马达的转动轴上,而未另外使用组合件,因此还有便于拆换的优点。

Motor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刹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马达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及图2,一般的马达刹车装置包含围绕出设置孔110的电枢座11、设置于所述设置孔110内的弹簧12、多个插设在所述电枢座11顶面的限位螺丝13、压抵所述弹簧12且被所述限位螺丝13限位而位于所述电枢座11上方的下环片14、位于所述下环片14上方并围绕出一开口150的上环片15、位于所述下环片14及所述上环片15间且围绕出多边形孔160的来令片16,及插设于所述来令片16的多边形孔160内且向上凸出所述上环片15的开口150的连接件17。所述下环片14沿径向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凹槽141,所述限位螺丝13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41内以限位所述下环片14。所述马达刹车装置是设置于马达上,并以所述连接件17与转动轴(图未示)连接,当所述电枢座11通电时,所述下环片14会被所述电枢座11的磁力吸引而向下压缩所述弹簧12,并紧贴所述电枢座11,此时所述连接件17及所述来令片16可被所述转动轴带动,而相对于所述下环片14及所述上环片15旋转。当所述电枢座11断电时,所述电枢座11不再吸引所述下环片14,此时所述弹簧12会释放弹力位能而将所述下环片14向上推动,使所述下环片14推动所述来令片16向上并靠近所述上环片15,最后所述下环片14与所述上环片15相配合夹制所述来令片16,从而制止所述来令片16及所述连接件17转动以达到刹车的功能。然而,所述来令片16需开设多边形孔160才能供所述连接件17设置,且所述多边形孔160容易因公差或所述来令片16的磨耗而与所述连接件17间产生间隙,造成所述连接件17容易振动而撞击所述下环片14;此外,所述下环片14透过所述凹槽141被限位于所述限位螺丝13间的设计,会因为所述限位螺丝13并未锁设所述下环片14,使所述下环片14仍可相对于所述限位螺丝13水平径向滑动,当所述下环片14长期使用而磨损后,便容易因磨耗不均而造成位置偏移,进而导致振动、撞击及异音的产生。另一方面,所述上环片15被多个螺丝18穿设,且所述螺丝18锁设于所述电枢座11上,因此当要更换所述来令片16或所述下环片14时,还需以工具旋松所述螺丝18,以将所述上环片15拆离,才能进行后续的拆换作业,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效果较佳的马达刹车装置。本技术马达刹车装置,包含在通电时产生磁力并界定出一设置槽的电枢座、容置于所述设置槽内的弹簧、多个设置于所述电枢座上且朝上延伸的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电枢座上方的制动座、固定于所述制动座的底面而朝向下方的止动件,及位于所述电枢座及所述止动件间的下环片,所述下环片界定出多个分别供所述定位柱穿设的贯孔,当所述下环片被所述电枢座产生的磁力吸引时,所述下环片向下压缩所述弹簧,且紧贴所述电枢座而与所述止动件相间隔,当所述下环片不被所述电枢座吸引时,所述下环片被所述弹簧向上推送,从而远离所述电枢座并紧抵所述止动件以进行刹车。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马达刹车装置,其中所述电枢座包括围绕出所述设置槽的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枢盘,所述壳体具有围绕出开口且呈环状的顶面,所述顶面供所述定位柱等角度相间隔设置。较佳地,前述马达刹车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座包括底面供所述止动件设置的盘体部,及由所述盘体部顶面向上凸伸的头部。较佳地,前述马达刹车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件具有多个形成于下表面的凸纹,所述下环片上还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止动件的凸纹相啮合的纹路。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止动件不需另外开设多边形孔,可避免因公差或磨耗而产生间隙,进而防止振动及异音的发生。所述定位柱可将所述下环片沿水平方向固定以避免滑动,具有较佳的定位性,且所述制动座是直接设置于马达的转动轴上,而未另外使用组合件,因此还有便于拆换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侧视图,说明一般的马达刹车装置;图2是立体分解图,说明图1中各组件的相对关系;图3是侧视剖面图,说明本技术马达刹车装置的实施例;图4是立体分解图,说明图3中各组件的相对关系;及图5是立体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态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及图4,本技术马达刹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界定出一个设置槽20的电枢座2、一个容置于所述设置槽20中的弹簧3、三根设置于所述电枢座2上且朝上凸伸的定位柱4、一个设置于所述电枢座2上方的制动座5、一个固定于所述制动座5底面而朝向下方的止动件6,及一个位于所述电枢座2及所述止动件6间的下环片7。所述电枢座2包括一个围绕出所述设置槽20的壳体21,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壳体21内的电枢盘22,所述壳体21具有一个围绕出一个开口211且呈环状的顶面212。所述弹簧3的两端分别顶抵所述壳体21及所述下环片7。所述定位柱4彼此等角度相间隔地立设于所述顶面212上,从而向上凸出。所述制动座5包括一个盘体部51,及一个由所述盘体部51的顶面向上凸伸且用于连接马达的转动轴(图未示)的头部52。所述止动件6是以黏设或其他方式固定于所述盘体部51的底面上。所述下环片7界定出三个彼此等角度相间隔且分别供所述定位柱4穿设的贯孔71。当对所述电枢座2的电枢盘22通电时,所述电枢盘22会产生磁力,以吸引所述下环片7向下压缩所述弹簧3,且紧贴所述电枢座2而与所述止动件6相间隔,此时所述下环片7不紧抵所述止动件6,使所述制动座5及所述止动件6可相对于所述下环片7及所述电枢座2旋转。当所述电枢盘22断电刹车时,所述下环片7不再被所述电枢座2向下吸引,使得所述弹簧3释放弹性力,并将所述下环片7向上推送,从而使所述下环片7远离所述电枢座2并紧抵所述止动件6,如此所述固定于所述止动件6上的制动座5无法转动,从而达到制动的功效。所述定位柱4是分别插设于所述贯孔71中,以抑止所述下环片7相对于所述壳体21水平径向滑移,达到较佳的定位效果,且所述制动座5仅连接马达的转动轴,未另外设置螺丝、插销等结合件,拆卸容易,且更换止动件6可连同所述制动座5一起拆卸,利于快速拆换及维护。另外,所述止动件6直接设置于所述盘体部51上、所述头部52直接连接所述盘体部51的设计,不需在所述止动件6上开设多边形孔,可避免因公差或磨耗而产生间隙,进而防止振动及异音的发生。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止动件6及所述下环片7也可以设计成如图5所示的态样,所述止动件6下表面设有多个凸出的凸纹61,所述下环片7上表面凸设有分别与所述凸纹61对应的纹路72,如此所述止动件6便不是以面接触方式压抵所述下环片7来进行刹车,而是透过凸纹61与纹路72间相啮合的制动力来进行刹车,从而达到制动性更佳的刹车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透过所述定位柱4可产生较佳的定位效果,且利于快速拆换,并能避免振动及异音的产生,故确实能达成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刹车装置包含在通电时产生磁力并界定出一设置槽的电枢座、容置于所述设置槽内的弹簧、多个设置于所述电枢座上且朝上延伸的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电枢座上方的制动座、固定于所述制动座的底面而朝向下方的止动件,及位于所述电枢座及所述止动件间的下环片,所述下环片界定出多个分别供所述定位柱穿设的贯孔,当所述下环片被所述电枢座产生的磁力吸引时,所述下环片向下压缩所述弹簧,且紧贴所述电枢座而与所述止动件相间隔,当所述下环片不被所述电枢座吸引时,所述下环片被所述弹簧向上推送,从而远离所述电枢座并紧抵所述止动件以进行刹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刹车装置包含在通电时产生磁力并界定出一设置槽的电枢座、容置于所述设置槽内的弹簧、多个设置于所述电枢座上且朝上延伸的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电枢座上方的制动座、固定于所述制动座的底面而朝向下方的止动件,及位于所述电枢座及所述止动件间的下环片,所述下环片界定出多个分别供所述定位柱穿设的贯孔,当所述下环片被所述电枢座产生的磁力吸引时,所述下环片向下压缩所述弹簧,且紧贴所述电枢座而与所述止动件相间隔,当所述下环片不被所述电枢座吸引时,所述下环片被所述弹簧向上推送,从而远离所述电枢座并紧抵所述止动件以进行刹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泰辉
申请(专利权)人:高泰精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