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连接节点、桁架结构及屋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468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桁架连接节点、桁架结构及屋盖,桁架连接节点包括结构柱和插板,插板贯穿于结构柱,插板包括内置部和外伸部,外伸部上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上设置有插接部,连接梁通过插接部与外伸部对接,通过插板和连接梁与结构柱的焊缝实现连接梁与结构柱之间力的传递,传力直接,承载力大,强度高,解决了因相贯节点强度不足需加大连接处管壁的管径或者壁厚,甚至改用铸钢节点等造成的造价增加、制作麻烦等问题,同时相比常规的相贯焊接的方案,可降低焊接难度,便于现场施工。具有该桁架连接节点的桁架结构及具有该桁架结构的屋盖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Truss connection node, truss structure and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桁架连接节点、桁架结构及屋盖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桁架连接节点、桁架结构及屋盖。
技术介绍
在屋盖钢结构中,桁架连接节点是受力和承载的重要结构,节点的连接可靠性是保证钢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措施,通常采用相贯焊接的方式安装上下弦杆,但对于跨度较大的弦杆,其相贯节点处的强度难以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为提高该处的承载力,一般采用加大连接处管壁的管径或者壁厚的方式,有时则需要采用铸钢节点作为代替。前者造成了断面接口的增大,相接位置应力集中,使得焊接难度大、施工时间长;后者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强度高、便于施工的桁架连接节点,并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桁架连接节点的桁架结构,以及具有该桁架结构的屋盖。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桁架连接节点,包括结构柱和插板,所述插板贯穿于所述结构柱,所述插板包括内置部和外伸部,所述内置部位于所述结构柱内部,所述外伸部自所述结构柱的外壁表面伸出;所述外伸部上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插接部,所述连接梁通过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外伸部对接,所述插接部的边沿与所述外伸部的接合处固接,所述连接梁的端部与所述结构柱的外表面固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置部的边沿贴靠于所述结构柱的内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部和所述外伸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插板沿所述内置部上一竖直轴线折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伸部包括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所述第一外伸部和所述第二外伸部分别位于所述内置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外伸部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侧边沿和连接所述侧边沿的外边沿,所述侧边沿与所述竖直轴线呈设定夹角α,α为锐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结构柱包括主柱体和连接于所述主柱体外侧的牛腿梁,所述插板贯穿于所述牛腿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牛腿梁为箱形结构,所述牛腿梁的两侧梁腹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于所述外伸部穿过的插板开孔,所述插板的所述外伸部分别从所述插板开孔伸出所述牛腿梁的外部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牛腿梁的内部位于所述插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隔板,各所述内隔板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牛腿梁的梁腹板内壁固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内隔板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插板的两侧边沿位置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柱体内部设置有竖向加劲板,所述竖向加劲板一侧边沿对应所述所述牛腿梁与所述主柱体外侧的连接处,并与所述主柱体的内壁固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桁架结构,包括第一上弦杆、第二上弦杆和上述的桁架连接节点,所述第一上弦杆和所述第二上弦杆的端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梁的端面固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屋盖,包括上述的桁架结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桁架连接节点包括结构柱和插板,插板贯穿于结构柱,插板包括内置部和外伸部,内置部位于结构柱内部,外伸部自结构柱的外壁表面伸出;外伸部上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上设置有插接部,连接梁通过插接部与外伸部对接,插接部的边沿与外伸部的接合处固接,连接梁的端部与结构柱的外表面固接,通过插板和连接梁与结构柱的焊缝实现连接梁与结构柱之间力的传递,传力直接,承载力大,强度高,解决了因相贯节点强度不足需加大连接处管壁的管径或者壁厚,甚至改用铸钢节点等造成的造价增加、制作麻烦等问题,同时相比常规的相贯焊接的方案,可降低焊接难度,便于现场施工。具有该桁架连接节点的桁架结构及具有该桁架结构的屋盖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图1为桁架连接节点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1a-1a断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1b-1b断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1c-1c断面示意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插板处的局部断面示意图;图6为插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图1为桁架连接节点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1a-1a断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1b-1b断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1c-1c断面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至4,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桁架结构,包括若干弦杆和桁架连接节点200,弦杆的端部均连接于桁架连接节点200上。当然,该桁架连接节点200也可以用于连接悬挑梁等构件。桁架连接节点200,包括结构柱220和插板240,插板240贯穿于结构柱220,插板240包括内置部242和外伸部244,内置部242位于结构柱220内部,外伸部244自结构柱220的外壁表面伸出;外伸部244上设置有连接梁260,连接梁260上均设置有插接部262,具体为开设在连接梁上的用于插接插板240的插槽,该插槽可为0.5~1倍直径长度的槽(例如插槽可为0.5倍、0.6倍、0.7倍、0.8倍、0.9倍或1倍直径长度),连接梁260通过该插接部262与外伸部244对接,插接部262的边沿与外伸部244的接合处固接(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接),连接梁260的端部与结构柱220的外表面固接(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接),通过插板240和连接梁260与结构柱220的焊缝实现连接梁260与结构柱220之间力的传递,传力直接,承载力大,避免了因相贯节点强度不足需加大连接处管壁的管径或者壁厚,甚至改用铸钢节点等造成的造价增加、制作麻烦等问题,同时相比常规的相贯焊接的方案,可降低焊接难度;现场只需将桁架弦杆与该连接梁260对接并焊接其对接焊缝即可,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时间并且可以更好的保证焊接质量。参考图5,为便于观察插板240边沿,图中已将插板240填充点划线斜线,插板240的内置部242的边沿贴靠于结构柱220的内壁,实现插板240和结构柱220的力的传递,有助于增强桁架连接节点处的强度。参考图4及图6,插板240的内置部242和外伸部244可设置为为一体结构,加工时整版下料,可提高插板240于结构柱220连接的可靠性,插板240沿内置部242上一竖直轴线折弯,形成异形折弯板,可适应具有设定横向角度的弦杆安装,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桁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柱和插板,所述插板贯穿于所述结构柱,所述插板包括内置部和外伸部,所述内置部位于所述结构柱内部,所述外伸部自所述结构柱的外壁表面伸出;所述外伸部上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插接部,所述连接梁通过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外伸部对接,所述插接部的边沿与所述外伸部的接合处固接,所述连接梁的端部与所述结构柱的外表面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桁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柱和插板,所述插板贯穿于所述结构柱,所述插板包括内置部和外伸部,所述内置部位于所述结构柱内部,所述外伸部自所述结构柱的外壁表面伸出;所述外伸部上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插接部,所述连接梁通过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外伸部对接,所述插接部的边沿与所述外伸部的接合处固接,所述连接梁的端部与所述结构柱的外表面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部的边沿贴靠于所述结构柱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部和所述外伸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插板沿所述内置部上一竖直轴线折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桁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部包括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所述第一外伸部和所述第二外伸部分别位于所述内置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外伸部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侧边沿和连接所述侧边沿的外边沿,所述侧边沿与所述竖直轴线呈设定夹角α,α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桁架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包括主柱体和连接于所述主柱体外侧的牛腿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新钟红春崔志勇胡保卫隋小东张爱明张浩楠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