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甲车辆底部防地雷缓冲吸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34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8:20
一种装甲车辆底部防地雷缓冲吸能机构,属于装甲、战术车辆防雷领域,该缓冲吸能机构主要起连接底部防雷模块与车体或大梁的过渡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支撑骨架(1)、吸能层(2)、减振层(3)、安装螺母(4);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地雷爆炸冲击波作用原理,通过爆炸仿真分析,可在爆炸冲击过程中大量缓冲和衰减向车内传递的能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缓冲吸能机构设计成多层结构,每层选用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既可满足车辆正常工况下的正常功能,又能在爆炸中起到缓冲衰减冲击能量的作用,可有效提升作战人员战场生存率。

An anti mine buffer energy absorption mechanism at the bottom of armore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甲车辆底部防地雷缓冲吸能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甲及战术车辆防地雷领域,尤其涉及装甲及战术车辆车体底部防雷功能。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正处于国际体系加速变革和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局部冲突、边界争端时有出现。装甲及战术车辆在大幅度提高部队作战机动能力的同时,亦催生了反机动斗争的蓬勃发展。地雷、简易爆炸装置作为一种有效的反机动手段,在历次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装甲、战术车辆不具备底部防雷能力,即使部分装甲车辆底部加装有防地雷模块,但防地雷模块与车体(或大梁)之间为刚性连接,在爆炸冲击过程中,地雷产生的能量刚性传导到车体(或大梁)上,导致车内乘员受到大能量的冲击伤害,作战人员战场生存率低,伤亡惨重。随着各国对参战人员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有必要开发一种装甲车辆底部防地雷缓冲吸能机构,连接车身本体与底部防地雷模块,可有效吸收和衰减爆炸冲击波,解决装甲及战术车辆底部防雷能力薄弱的问题,提高作战人员战场生存率,提升作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装甲及战术车辆底部受到爆炸冲击时爆炸冲击波刚性向上传递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设计开发一种过渡连接车体或大梁与底部防地雷模块的缓冲吸能机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装甲车辆底部防地雷缓冲吸能机构由支撑骨架1、吸能层2、减振层3、安装螺母4组成;所述支撑骨架1由方钢管切割而成,每个安装点开方形槽孔,方孔四个角倒圆形角,方形孔主要为受爆炸冲击力时的缓冲作用,倒圆角主要为爆炸冲击时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导致局部撕裂。支撑骨架下方开安装孔,安装螺母可焊接在支撑骨架相应的孔上;所述吸能层2由泡沫铝或蜂窝铝填充而成,其密度可根据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越高密度应适当增大;所述减振层3由聚氨酯板组成,厚度一般取6mm~12mm即可,其厚度可根据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越高厚度应适当增大;本专利技术利用地雷爆炸冲击波作用原理,通过爆炸仿真分析,可在爆炸冲击过程中大量缓冲和衰减向车内传递的能量。本专利技术将缓冲吸能机构设计成多层结构,每层选用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既可实现车辆正常工况下的正常功能,又能在爆炸中起到缓冲衰减冲击能量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支撑骨架1和安装螺母4示意图;图3是吸能层2和减振层3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分解视图;图1至图5中:1支撑骨架、2吸能层、3减振层、4安装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缓冲吸能机构由支撑骨架1、吸能层2、减振层3、安装螺母4组成;所述支撑骨架1由方钢管切割而成,每个安装点开方形槽孔,方孔四个角倒圆形角,方形孔主要为受爆炸冲击力时的缓冲作用,倒圆角主要为爆炸冲击时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导致局部撕裂。支撑骨架下方开安装孔,安装螺母可焊接在支撑骨架相应的孔上。所述吸能层2由泡沫铝或蜂窝铝填充而成,其密度可根据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越高密度应适当增大。所述减振层3由聚氨酯板组成,厚度一般取6mm~12mm即可,其厚度可根据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越高厚度应适当增大。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吸能机构的外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甲车辆底部防地雷缓冲吸能机构,由支撑骨架(1)、吸能层(2)、减振层(3)、安装螺母(4)组成,其特征是:吸能层(2)填充在支撑骨架(1)中,减振层(3)位于支撑骨架(1)下方;整个缓冲吸能机构上安装面连接在车体或大梁上,下安装面连接底部防雷模块,缓冲吸能机构起承上启下、在爆炸冲击过程中吸收和衰减爆炸冲击波向车体的传递作用,避免爆炸冲击波通过防地雷模块刚性传递到车内乘员;支撑骨架(1)一般由20#或35#方钢管切割而成,钢管厚度可根据防雷等级及防雷模块重量而定,一般取4mm~8mm;支撑骨架(1)之间的填充层可由泡沫铝、蜂窝铝等缓冲吸能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减振层(3)由聚氨酯板组成,厚度可根据防雷等级及底部防雷模块重量而定,一般取6mm~12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甲车辆底部防地雷缓冲吸能机构,由支撑骨架(1)、吸能层(2)、减振层(3)、安装螺母(4)组成,其特征是:吸能层(2)填充在支撑骨架(1)中,减振层(3)位于支撑骨架(1)下方;整个缓冲吸能机构上安装面连接在车体或大梁上,下安装面连接底部防雷模块,缓冲吸能机构起承上启下、在爆炸冲击过程中吸收和衰减爆炸冲击波向车体的传递作用,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廷军马胜唐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