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超临界C0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33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0

Supercritical C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和环保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超临界C02由于在其拟临界区域具有高比热,高密度,流动状态如同气体,以及其环保性等诸多优点,近些年来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超临界C02在布雷顿循环中的运用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换热器的作用会影响到整个布雷顿循环效率。而目前使用大多为管式换热器,在管道弯曲部分产生的流动损失以及整个管路中的换热情况不容忽视。通常的管式换热器中,在U型管180°弯道位置没有明显降低流动损失的装置,且局部换热与整体换热能力差异大。当考虑到超临界C02工质的利用时,压损对拟临界区的各个物性参数影响很大,导致其变化剧烈,由此增加超临界C02在拟临界区物性参数的不稳定性。这种改变会影响超临界C02换热器换热性能以及整个布雷顿循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超临界C02在管式换热器中的压力损失的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C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片呈对称设置且内部具有导流空腔的导流直管(1)以及连接在两片所述导流直管(1)之间的U型弯管(2);
所述U型弯管(2)处至少嵌装有一片呈弧形结构且与所述U型弯管(2)形成一体式结构的导流叶片(3),所述导流叶片(3)的两端具有圆弧(4),且所述导流叶片(3)的弧形方向朝向所述U型弯管(2)的弯曲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3)为一片,所述导流叶片(3)的弧心位于所述U型弯管(2)的中心线上,且所述导流叶片(3)两端圆弧连线的中点与所述U型弯管(2)的弧心O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3)与所述U型弯管(2)的弧心O之间的距离为2mm-3mm,所述导流叶片(3)的厚度为0.5mm-1mm,所述导流叶片(3)两端的圆弧(4)的半径为0.25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3)为两片,两片所述导流叶片(3)之间具有间距,两片所述导流叶片(3)关于所述U型弯管(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两片所述导流叶片(3)的弧心均位于所述U型弯管(2)的中心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3)靠近U型管中心线的端部的圆弧(4)端面与所述U型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所述导流叶片(3)的弧形半径为2.75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02管路式换热器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3)包括第一导流叶片(30)和第二导流叶片(31),所述第一导流叶片(30)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31)呈交错间隔设置;
通过所述U型弯管(2)中心线将所述U型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罗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