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80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该发光饰盖板结构与动车组侧墙板和侧顶板装配,其包括固连为一体式结构的上型腔本体、中型腔本体和下型腔本体,集成于所述上型腔本体上端的上部灯体结构;集成于所述下型腔本体下端的下部灯体结构;以及形成于所述中型腔本体上的座位显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饰盖板结构解决了观光区侧顶板和侧墙板安装后内部卷帘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采用饰盖板连接的方式,确保拆装便捷,需要整体拆除即可进行维修。在上型腔本体和下型腔本体对应位置安装灯体,可以作为光源使用,同时,在中型腔本体安装座位显示器,便于乘客观察。

Structure of EMU multi-functional luminous cover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车内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
技术介绍
动车组观光区作为动车组中重要的车厢之一,其内部装饰的结构色调尤为重要。目前动车观光区中的侧墙板和侧顶板采用插接方式,该结构的最大缺点就是当安装在侧墙板上的遮阳卷帘机构发生故障时维修困难。同时,遮阳卷帘机构是观光区内部装饰件中的易损件之一,原结构在维修更换卷帘机构时,需要将侧顶板、侧墙板全部拆除才可拆卸维修卷帘机构,这样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与维修时间,严重影响了动车组的运营时间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新型动车组发光饰盖板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美观大方、拆装便捷、具有多种功能的动车组发光饰盖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该发光饰盖板结构与动车组侧墙板和侧顶板装配,所述发光饰盖板结构主要包括:固连为一体式结构的上型腔本体、中型腔本体和下型腔本体;所述上型腔本体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上型腔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型腔;所述中型腔本体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中型腔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型腔;所述下型腔本体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下型腔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型腔;所述下型腔本体靠近侧墙板一侧具有弹性卡片组;所述下型腔本体通过所述弹性卡片组与侧墙板上边缘插接固定;该发光饰盖板结构还包括:>集成于所述上型腔本体上端的上部灯体结构;集成于所述下型腔本体下端的下部灯体结构;以及集成于所述中型腔本体上的座位显示结构;所述上型腔本体上部具有与所述侧顶板装配固定的饰盖板固定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型腔本体靠近侧墙板一侧间隔开设有与所述上型腔连通的多个方形孔,所述上型腔本体的上端且与所述方形孔位置对应的圆孔;所述上型腔本体的上端远离所述侧墙板一侧形成有上型腔凹槽结构,该上型腔凹槽结构用以集成所述上部灯体结构;所述上部灯体结构包括上灯罩和上灯体;所述上型腔凹槽结构形成有向内凹陷的上型腔凹槽,该上型腔凹槽被配置为嵌装所述上灯体的上灯体安装腔;所述上灯罩扣合于所述上型腔凹槽上部、并封闭所述上型腔凹槽。进一步的,所述上型腔凹槽内部具有灯管胶型材,所述上灯体通过所述灯管胶型材固定于所述上型腔凹槽内;所述上型腔凹槽与所述上灯罩连接一端形成有上灯罩安装槽;所述上灯罩的边缘部分朝向两侧翻边以嵌入所述上灯罩安装槽内;所述灯管胶型材为双面胶。进一步的,所述下型腔本体的下部且靠近侧墙板一侧间隔布置有多个弹性卡片;所述弹性卡片与所述下型腔本体部分焊接固定,并预留插接槽,所述下型腔本体通过所述弹性卡片与下型腔本体预留的插接槽于侧墙板的边缘插接固定;所述下型腔本体靠近侧墙板一侧连通有入风口凸台;所述入风口凸台具有与所述侧顶板的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所述下型腔本体的下端布置有多个出风口。进一步的,所述下型腔本体的下端形成有下型腔凹槽结构,该下型腔凹槽结构用以集成所述下部灯体结构;所述下部灯体结构包括下灯罩和下灯体;所述下型腔凹槽结构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四分之一圆弧槽,该四分之一圆弧槽被配置为嵌装所述下灯体的下灯体安装腔;所述下灯罩扣合于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的端部、并封闭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内具有灯管胶型材,所述下灯体通过所述灯管胶型材固定于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内;所述灯管胶型材为双面胶;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与所述下灯罩连接一端形成为下灯罩安装槽;所述下灯罩的边缘部分朝向两侧翻边以嵌入所述下灯罩安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下型腔本体的下端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长圆孔;所述入风口凸台呈截面形状为正方形通孔的风道结构;所述下型腔本体的下端安装有出风口挡条;所述出风口挡条与所述出风口叠放装配,通过改变所述出风口挡条与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位置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量。进一步的,所述上型腔本体的上端安装有饰盖板固定结构;所述上型腔本体通过所述饰盖板固定结构与侧顶板装配固定;所述饰盖板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角码,所述第一角码与车体固连;第二角码,所述第二角码与所述第一角码固连并置于所述第一角码的上方,所述第二角码与侧顶板固连;以及第三角码,所述第三角码与所述第二角码固连;所述第一角码具有呈L型结构的两个第一角码分体;位于下部且竖直布置的所述第一角码分体开设有长圆孔,该第一角码分体通过螺栓与车体的U型角码连接于所述长圆孔处;所述第二角码与位于上部且水平布置的所述第一角码分体螺栓紧固;所述第二角码具有呈L型结构的两个第二角码分体;位于下部且水平布置的所述第二角码分体与所述第一角码分体紧固,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二角码分体竖直延伸;所述第三角码具有呈L型结构的两个第三角码分体;位于下部且竖直布置的所述第三角码分体与位于上部且竖直布置的所述第二角码分体螺栓紧固;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三角码分体水平延伸;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三角码分体安装有固定滑块;所述固定滑块开设有固定滑块螺栓孔,所述固定滑块与饰盖板结构螺栓紧固于所述固定滑块螺栓孔;所述固定滑块的上端对称布置有薄壁铝合金板;所述薄壁铝合金板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三角码分体的上部,且所述薄壁铝合金板延伸至所述第三角码分体上部的部分朝向两侧形成为铝合金板翻边。进一步的,所述中型腔本体靠近侧墙板一侧与所述上型腔本体和下型腔本体齐平,所述中型腔本体远离侧墙板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为中型腔本体嵌入槽;所述中型腔本体与所述上型腔本体和下型腔本体均焊接固定;所述中型腔本体嵌入槽上具有长方形孔;所述中型腔本体嵌入槽处粘贴固定有彩色玻璃;所述长方形孔处嵌装有与所述彩色玻璃固连的座位显示器。进一步的,所述上型腔本体的上部以及下型腔本体的下部均安装有用以调节相邻饰盖板相对位置的固定连接码。进一步的,饰盖板结构的两端安装有端盖板;所述端盖板远离饰盖板结构的一端配置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端盖板与饰盖板结构连接一端向外突出形成为端盖板密封端,所述端盖板密封端外表面粘贴有密封橡胶圈;所述端盖板通过端盖板密封端和密封橡胶圈与饰盖板结构的型腔过盈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光饰盖板结构解决了观光区侧顶板和侧墙板安装后内部卷帘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采用饰盖板连接的方式,确保拆装便捷,需要整体拆除即可进行维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饰盖板结构内部的型腔可以作用风道使用,与侧顶板风道连通并由下端的出风口对客室进行配风,在利用出风口挡条与出风口的相对位置调节出风量,提高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该发光饰盖板结构与动车组侧墙板(12)和侧顶板(13)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饰盖板结构主要包括:/n固连为一体式结构的上型腔本体(3)、中型腔本体(2)和下型腔本体(1);/n所述上型腔本体(3)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上型腔本体(3)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型腔(304);/n所述中型腔本体(2)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中型腔本体(2)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型腔(204);/n所述下型腔本体(1)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下型腔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型腔(102);/n所述下型腔本体(1)靠近侧墙板(12)一侧具有弹性卡片组;/n所述下型腔本体(1)通过所述弹性卡片组与侧墙板(12)上边缘插接固定;/n该发光饰盖板结构还包括:/n集成于所述上型腔本体(3)上端的上部灯体结构;/n集成于所述下型腔本体(1)下端的下部灯体结构;以及/n集成于所述中型腔本体(2)上的座位显示结构;/n所述上型腔本体(3)上部具有与所述侧顶板(13)装配固定的饰盖板固定结构(14)。/n

【技术特征摘要】
1.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该发光饰盖板结构与动车组侧墙板(12)和侧顶板(13)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饰盖板结构主要包括:
固连为一体式结构的上型腔本体(3)、中型腔本体(2)和下型腔本体(1);
所述上型腔本体(3)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上型腔本体(3)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型腔(304);
所述中型腔本体(2)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中型腔本体(2)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型腔(204);
所述下型腔本体(1)内部形成有沿所述下型腔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型腔(102);
所述下型腔本体(1)靠近侧墙板(12)一侧具有弹性卡片组;
所述下型腔本体(1)通过所述弹性卡片组与侧墙板(12)上边缘插接固定;
该发光饰盖板结构还包括:
集成于所述上型腔本体(3)上端的上部灯体结构;
集成于所述下型腔本体(1)下端的下部灯体结构;以及
集成于所述中型腔本体(2)上的座位显示结构;
所述上型腔本体(3)上部具有与所述侧顶板(13)装配固定的饰盖板固定结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型腔本体(3)靠近侧墙板(12)一侧间隔开设有与所述上型腔(304)连通的多个方形孔(302),所述上型腔本体(3)的上端且与所述方形孔(302)位置对应的圆孔(301);
所述上型腔本体(3)的上端远离所述侧墙板(12)一侧形成有上型腔凹槽结构,该上型腔凹槽结构用以集成所述上部灯体结构;
所述上部灯体结构包括上灯罩(5)和上灯体;
所述上型腔凹槽结构形成有向内凹陷的上型腔凹槽(303),该上型腔凹槽(303)被配置为嵌装所述上灯体的上灯体安装腔;
所述上灯罩(5)扣合于所述上型腔凹槽(303)上部、并封闭所述上型腔凹槽(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型腔凹槽(303)内部具有灯管胶型材(4),所述上灯体通过所述灯管胶型材(4)固定于所述上型腔凹槽(303)内;
所述上型腔凹槽(303)与所述上灯罩(5)连接一端形成有上灯罩安装槽(303-1);
所述上灯罩(5)的边缘部分朝向两侧翻边(15)以嵌入所述上灯罩安装槽(303-1)内;
所述灯管胶型材(4)为双面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型腔本体(1)的下部且靠近侧墙板(12)一侧间隔布置有多个弹性卡片(8);
所述弹性卡片(8)与所述下型腔本体(1)部分焊接固定,并预留插接槽,所述下型腔本体(1)通过所述弹性卡片(8)与下型腔本体(1)预留的插接槽于侧墙板(12)的边缘插接固定;
所述下型腔本体(1)靠近侧墙板(12)一侧连通有入风口凸台(9);
所述入风口凸台(9)具有与所述侧顶板(13)的出风端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下型腔本体(1)的下端布置有多个出风口(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多功能发光饰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型腔本体(1)的下端形成有下型腔凹槽结构,该下型腔凹槽结构用以集成所述下部灯体结构;
所述下部灯体结构包括下灯罩(10)和下灯体;
所述下型腔凹槽结构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四分之一圆弧槽(103),该四分之一圆弧槽(103)被配置为嵌装所述下灯体的下灯体安装腔;
所述下灯罩(10)扣合于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103)的端部、并封闭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103);
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103)内具有灯管胶型材(4),所述下灯体通过所述灯管胶型材(4)固定于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103)内;
所述灯管胶型材(4)为双面胶;
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103)与所述下灯罩(10)连接一端形成为下灯罩安装槽(103-1);
所述下灯罩(10)的边缘部分朝向两侧翻边(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东伟高义超李鹏飞杜乐于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