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及生产掺混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3734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包括:掺和贮罐,掺和贮罐的侧壁设置第一聚合液输入口和聚合液输送管;设置在掺和贮罐内部的掺和管,掺和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聚合液输送管的一端连接至掺和贮罐的底部侧壁,另一端连接至掺和贮罐的顶部侧壁且与掺和管连通;以及混合罐,掺和贮罐的底部与混合罐连通,并且混合罐设置有第二聚合液输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掺混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混合不同批次胶液的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及生产掺混方法。

Blending system and blending method of EPDM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及生产掺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和聚合物生产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及生产掺混方法。
技术介绍
三元乙丙橡胶工业化生产中由于受原料质量、进料量、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温度、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聚合液的质量有波动。反应初期聚合条件不稳定也会产生正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为使产品的批次差减小,同批次产品性能更稳定,需要设置掺混工序。一种掺合方法生产双峰乙丙橡胶在工艺过程是需要2种牌号中间产品充分混合加工成型。传统掺和可以通过搅拌器实现,但在高粘度物料且容器较大的情况下,使用搅拌器效果不好,用能较多,经济性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混合不同批次胶液的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及生产掺混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包括:掺和贮罐,掺和贮罐的侧壁设置第一聚合液输入口和聚合液输送管;设置在掺和贮罐内部的掺和管,掺和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聚合液输送管的一端连接至掺和贮罐的底部侧壁,另一端连接至掺和贮罐的顶部侧壁且与掺和管连通;以及混合罐,掺和贮罐的底部与混合罐连通,并且混合罐设置有第二聚合液输入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掺和管沿掺和贮罐的轴向方向L设置在掺和贮罐的中心位置,并且多个通孔均匀分布在掺和管的侧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掺和管的顶部侧壁与聚合液输送管连通,并且底端与掺和贮罐的内部连通,其中,聚合液输送管位于掺和贮罐外部的管段中串联有掺和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掺和贮罐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掺和贮罐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的加热盘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掺和贮罐的底部与混合罐连通的管段中还串联有第一输送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混合罐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混合罐中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混合罐的底部连接至第二输送泵,第二输送泵的出口处的第一支路连接至混合罐的侧壁,第二支路连接至外部挤出加工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乙丙橡胶生产掺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掺和贮罐内的第一聚合液由掺和贮罐的底部侧壁输出且由其顶部侧壁输入至掺和贮罐中的掺和管内;将掺和管内的第一聚合液由掺和管侧壁的通孔再次挤入掺和贮罐中,以使第一聚合液的各层胶液混合;以及将混合后的第一聚合液送至混合罐,并与混合罐中的第二聚合液混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在第一聚合液在掺和贮罐中混合的期间,利用设置在掺和贮罐中的加热盘管对第一聚合液进行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在混合后的第一聚合液与第二聚合液混合的期间,利用设置在混合罐中的搅拌器对第一聚合液和第二聚合液进行搅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通过使用掺混均布管原理混合不同批次胶液,使胶液质量均匀,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的批次差减小,同批次产品性能更稳定。该技术操作简单实用,设备投资少节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该系统包括:掺和贮罐1,掺和贮罐1的侧壁设置第一聚合液输入口和聚合液输送管;设置在掺和贮罐1内部的掺和管2,掺和管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聚合液输送管的一端连接至掺和贮罐1的底部侧壁,另一端连接至掺和贮罐1的顶部侧壁且与掺和管2连通;以及混合罐5,掺和贮罐1的底部与混合罐5连通,并且混合罐5设置有第二聚合液输入口。在上述实施例涉及的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中,通过使用掺混均布管原理混合不同批次胶液,使胶液质量均匀,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的批次差减小,同批次产品性能更稳定。该技术操作简单实用,设备投资少节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掺和管2沿掺和贮罐1的轴向方向L设置在掺和贮罐1的中心位置,并且多个通孔均匀分布在掺和管2的侧壁上。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胶液均匀混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掺和管2的顶部侧壁与聚合液输送管连通,并且底端与掺和贮罐1的内部连通,其中,聚合液输送管位于掺和贮罐1外部的管段中串联有掺和泵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掺和贮罐1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掺和贮罐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的加热盘管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掺和贮罐1的底部与混合罐5连通的管段中还串联有第一输送泵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混合罐5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混合罐5中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器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混合罐5的底部连接至第二输送泵7,第二输送泵7的出口处的第一支路连接至混合罐5的侧壁,第二支路连接至外部挤出加工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乙丙橡胶生产掺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掺和贮罐1内的第一聚合液由掺和贮罐1的底部侧壁输出且由其顶部侧壁输入至掺和贮罐1中的掺和管2内;将掺和管2内的第一聚合液由掺和管2侧壁的通孔再次挤入掺和贮罐1中,以使第一聚合液的各层胶液混合;以及将混合后的第一聚合液送至混合罐5,并与混合罐5中的第二聚合液混合。这样,通过使用掺混均布管原理混合不同批次胶液,使胶液质量均匀,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的批次差减小,同批次产品性能更稳定。该技术操作简单实用,设备投资少节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在第一聚合液在掺和贮罐1中混合的期间,利用设置在掺和贮罐1中的加热盘管8对第一聚合液进行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在混合后的第一聚合液与第二聚合液混合的期间,利用设置在混合罐5中的搅拌器6对第一聚合液和第二聚合液进行搅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不同批次的质量不同的聚合液进入掺混贮罐1中,由于聚合液黏度大,自然混合效果不好。该聚合液由罐底流出进入掺和泵3。经掺和泵3提升一定压力后经过安装在掺和贮罐1中的均质掺混管2返回掺和贮罐1中。该均质掺混管2具有一定直径,竖直安装在掺和贮罐1中心位置,管壁沿各个角度上下左右错位均布一定直径的小孔,聚合液由内向外由小孔挤出,使罐内各层胶液强制混合,经过掺和泵3的数次循环使混合更为均匀。一定比例的经混合均质的聚合液经输送泵4输送到混合罐5,在此与另一股批次B的聚合液混合,搅拌器6起到将2股聚合液混合的作用,混合后的聚合液经输送泵7送到后处理挤出加工。掺混贮罐1设置内部加热盘管8使物料保持一定温度,对降低聚合液粘度,增强混和效果有利。不同批次的质量不同的聚合液进入掺混贮罐1中,由于聚合液黏度大,自然混合效果不好。该聚合液由罐底流出进入掺和泵3。经掺和泵3提升一定压力后经过安装在掺和贮罐1中的均质掺混管2返回掺和贮罐1中。该均质掺混管2具有一定直径,竖直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掺和贮罐(1),所述掺和贮罐(1)的侧壁设置第一聚合液输入口和聚合液输送管;/n设置在所述掺和贮罐(1)内部的掺和管(2),所述掺和管(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所述聚合液输送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掺和贮罐(1)的底部侧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掺和贮罐(1)的顶部侧壁且与所述掺和管(2)连通;以及/n混合罐(5),所述掺和贮罐(1)的底部与所述混合罐(5)连通,并且所述混合罐(5)设置有第二聚合液输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掺和贮罐(1),所述掺和贮罐(1)的侧壁设置第一聚合液输入口和聚合液输送管;
设置在所述掺和贮罐(1)内部的掺和管(2),所述掺和管(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所述聚合液输送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掺和贮罐(1)的底部侧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掺和贮罐(1)的顶部侧壁且与所述掺和管(2)连通;以及
混合罐(5),所述掺和贮罐(1)的底部与所述混合罐(5)连通,并且所述混合罐(5)设置有第二聚合液输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掺和管(2)沿所述掺和贮罐(1)的轴向方向(L)设置在所述掺和贮罐(1)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多个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掺和管(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掺和管(2)的顶部侧壁与所述聚合液输送管连通,并且底端与所述掺和贮罐(1)的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聚合液输送管位于所述掺和贮罐(1)外部的管段中串联有掺和泵(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掺和贮罐(1)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掺和贮罐(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的加热盘管(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丙橡胶生产掺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掺和贮罐(1)的底部与所述混合罐(5)连通的管段中还串联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琳郭晓宇闫峪峰孙雪王立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