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2764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属于机械机构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运动机构进行分析,确定运动机构是否包含旁路机构;若包含旁路机构,则运动机构由旁路机构和原始机构组成;旁路机构用于驱动原始机构按原始轨迹运动,且,旁路机构相对于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运动机构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含有旁路机构,如若含有旁路机构,则在分析运动机构的运动轨迹时,可以除去旁路机构,仅仅分析原始机构的运动轨迹,如此能够简化运动机构运动轨迹的分析过程。如若运动机构中不含有旁路机构,则运动机构本身可看作原始机构,此时可对原始机构增加旁路机构作为驱动件,对原始机构的运动提供动力,提高运动机构应用时的适应性。

An analysis method of mov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2月19日,申请号为201711377143.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机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能够独立运动的机械机构来说,其包括多个相互约束的构件,多个构件协同作用,以赋予该机构特定的运动轨迹。通过对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能更好地理解该机构的机械作用。现有技术中,同时分析机构中的多个构件的运动过程,以确定该机构的运动轨迹。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当机构包括数量较多的构件时,其运动轨迹的分析过程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运动机构进行分析,确定所述运动机构是否包含旁路机构;若包含所述旁路机构,则所述运动机构由所述旁路机构和原始机构组成;所述旁路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原始机构按原始轨迹运动,且,所述旁路机构相对于所述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运动机构包含所述旁路机构,当分析所述运动机构的运动轨迹时,对所述原始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运动机构不包含所述旁路机构,对所述运动机构增设所述旁路机构,所述运动机构作为原始机构;利用所述旁路机构驱动所述原始机构运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对运动机构进行分析,确定所述运动机构是否包含旁路机构,包括:确定所述运动机构的机座;从所述运动机构中确定一端与所述机座连接的多个子机构;将每一个所述子机构作为预设旁路机构,所述运动机构除去所述预设旁路机构的部分作为预设原始机构;分别计算所述预设旁路机构相对于对应的预设原始机构的自由度,若所述自由度为0,则所述预设旁路机构确定为目标旁路机构,则确定所述运动机构包含旁路机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计算所述预设旁路机构相对于对应的预设原始机构的自由度,包括:确定所述预设旁路机构所包含的构件数目;确定所述预设旁路机构中每个构件的连接端的运动副;如果所述预设旁路机构为平面机构,则所述自由度=所述构件数目*3-每个所述运动副所约束的自由度之和;如果所述预设旁路机构为空间机构,则所述自由度=所述构件数目*6-每个所述运动副所约束的自由度之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运动机构为发动机罩铰链时,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包括:底座;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的第一杆件;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的第二杆件;同时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铰接的第三杆件;下端与所述底座通过圆柱副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三杆件通过球副连接的气弹簧构件;所述气弹簧构件包括:通过滑移副自下而上连接的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对所述发动机罩铰链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发动机罩铰链是否包含旁路机构,包括:确定所述底座为机座;从所述发动机罩铰链中确定一端与所述机座连接的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所述气弹簧构件;分别将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所述气弹簧构件作为预设旁路机构,所述发动机罩铰链除去所述预设旁路机构的部分作为预设原始机构;分别计算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所述气弹簧构件相对于对应的预设原始机构的自由度;当所述气弹簧构件作为预设旁路机构时,所述气弹簧构件相对于对应的预设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此时,确定所述气弹簧构件为所述发动机罩铰链的所述旁路机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对所述发动机罩铰链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时,从所述发动机罩铰链除去所述气弹簧构件,将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所述第三杆件配合构成的整体作为原始机构,仅分析所述原始机构的运动轨迹。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运动机构为汽车前悬架时,所述汽车前悬架包括:转向机本体、副车架、转向内杆、转向机拉杆、控制臂、转向节、第一滑柱、第二滑柱、固定点、稳定件;所述转向机本体与所述副车架为刚性连接;所述转向内杆与所述转向机本体通过滑移副连接,所述转向内杆与所述转向机拉杆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转向机拉杆与所述转向节通过球副连接;所述控制臂与所述副车架通过旋转副连接,所述控制臂与所述转向节通过球副连接;所述转向节与所述第一滑柱为刚性连接,所述第一滑柱与所述第二滑柱通过滑移副连接,所述第二滑柱与所述固定点通过球副连接;所述稳定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稳定杆和连接杆,所述稳定杆与所述副车架通过旋转副连接,所述稳定杆与所述连接杆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滑柱通过球副连接;对所述汽车前悬架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汽车前悬架是否包含旁路机构,包括:确定所述转向机本体、所述副车架、所述固定点构成的整体为机座;从所述汽车前悬架中确定一端与所述机座连接的所述转向内杆、所述控制臂、所述第二滑柱、所述稳定件;分别将所述转向内杆、所述控制臂、所述第二滑柱、所述稳定件作为预设旁路机构,所述汽车前悬架除去所述预设旁路机构的部分作为预设原始机构;分别计算所述转向内杆、所述控制臂、所述第二滑柱、所述稳定件相对于对应的预设原始机构的自由度;当所述稳定件作为预设旁路机构时,所述稳定件相对于对应的预设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此时,确定所述稳定件为所述汽车前悬架的所述旁路机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对所述汽车前悬架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时,从所述汽车前悬架除去所述稳定件,将所述汽车前悬架除去所述稳定件的剩余部件作为原始结构,仅分析所述原始结构的运动轨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运动机构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含有旁路机构,基于旁路机构的定义,可知其用于驱动原始机构按原始轨迹运动,且,旁路机构相对于所述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可见,根据该条件,如若确定得到运动机构中含有旁路机构,则在分析运动机构的运动轨迹时,可以除去旁路机构,仅仅分析原始机构的运动轨迹,如此能够简化运动机构运动轨迹的分析过程。另外,基于旁路机构相对于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通过旁路机构驱动原始机构,所以,如若运动机构中不含有旁路机构,则运动机构本身可看作原始机构,此时在不改变原始机构的运动轨迹的基础上,可对原始机构增加旁路机构作为驱动件,对原始机构的运动提供动力,提高运动机构应用时的适应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运动机构为发动机罩铰链机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运动机构为汽车前悬架机构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a-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运动机构进行分析,确定所述运动机构是否包含旁路机构;/n若包含所述旁路机构,则所述运动机构由所述旁路机构和原始机构组成;/n所述旁路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原始机构按原始轨迹运动,且,所述旁路机构相对于所述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n所述运动机构为汽车前悬架,所述汽车前悬架包括:转向机本体(A)、副车架(B)、转向内杆(C)、转向机拉杆(D)、控制臂(E)、转向节(F)、第一滑柱(G)、第二滑柱(H)、固定点(I)、稳定件(J);/n所述转向机本体(A)与所述副车架(B)为刚性连接;/n所述转向内杆(C)与所述转向机本体(A)通过滑移副连接,所述转向内杆(C)与所述转向机拉杆(D)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转向机拉杆(D)与所述转向节(F)通过球副连接;/n所述控制臂(E)与所述副车架(B)通过旋转副连接,所述控制臂(E)与所述转向节(F)通过球副连接;/n所述转向节(F)与所述第一滑柱(G)为刚性连接,所述第一滑柱(G)与所述第二滑柱(H)通过滑移副连接,所述第二滑柱(H)与所述固定点(I)通过球副连接;/n所述稳定件(J)包括:顺次连接的稳定杆(J1)和连接杆(J2),所述稳定杆(J1)与所述副车架(B)通过旋转副连接,所述稳定杆(J1)与所述连接杆(J2)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连接杆(J2)与所述第一滑柱(G)通过球副连接;/n对所述汽车前悬架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汽车前悬架是否包含旁路机构,包括:/n确定所述转向机本体(A)、所述副车架(B)、所述固定点(I)构成的整体为机座;/n从所述汽车前悬架中确定一端与所述机座连接的所述转向内杆(C)、所述控制臂(E)、所述第二滑柱(H)、所述稳定件(J);/n分别将所述转向内杆(C)、所述控制臂(E)、所述第二滑柱(H)、所述稳定件(J)作为预设旁路机构,所述汽车前悬架除去所述预设旁路机构的部分作为预设原始机构;/n分别计算所述转向内杆(C)、所述控制臂(E)、所述第二滑柱(H)、所述稳定件(J)相对于对应的预设原始机构的自由度;/n当所述稳定件(J)作为预设旁路机构时,所述稳定件(J)相对于对应的预设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此时,确定所述稳定件(J)为所述汽车前悬架的所述旁路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机构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运动机构进行分析,确定所述运动机构是否包含旁路机构;
若包含所述旁路机构,则所述运动机构由所述旁路机构和原始机构组成;
所述旁路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原始机构按原始轨迹运动,且,所述旁路机构相对于所述原始机构的自由度为0;
所述运动机构为汽车前悬架,所述汽车前悬架包括:转向机本体(A)、副车架(B)、转向内杆(C)、转向机拉杆(D)、控制臂(E)、转向节(F)、第一滑柱(G)、第二滑柱(H)、固定点(I)、稳定件(J);
所述转向机本体(A)与所述副车架(B)为刚性连接;
所述转向内杆(C)与所述转向机本体(A)通过滑移副连接,所述转向内杆(C)与所述转向机拉杆(D)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转向机拉杆(D)与所述转向节(F)通过球副连接;
所述控制臂(E)与所述副车架(B)通过旋转副连接,所述控制臂(E)与所述转向节(F)通过球副连接;
所述转向节(F)与所述第一滑柱(G)为刚性连接,所述第一滑柱(G)与所述第二滑柱(H)通过滑移副连接,所述第二滑柱(H)与所述固定点(I)通过球副连接;
所述稳定件(J)包括:顺次连接的稳定杆(J1)和连接杆(J2),所述稳定杆(J1)与所述副车架(B)通过旋转副连接,所述稳定杆(J1)与所述连接杆(J2)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连接杆(J2)与所述第一滑柱(G)通过球副连接;
对所述汽车前悬架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汽车前悬架是否包含旁路机构,包括:
确定所述转向机本体(A)、所述副车架(B)、所述固定点(I)构成的整体为机座;
从所述汽车前悬架中确定一端与所述机座连接的所述转向内杆(C)、所述控制臂(E)、所述第二滑柱(H)、所述稳定件(J);
分别将所述转向内杆(C)、所述控制臂(E)、所述第二滑柱(H)、所述稳定件(J)作为预设旁路机构,所述汽车前悬架除去所述预设旁路机构的部分作为预设原始机构;
分别计算所述转向内杆(C)、所述控制臂(E)、所述第二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为国汪建安谷印李云霆连承峰罗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