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变电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48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电设备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式变电所,包括箱体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多个电气设备,所述箱体固定在地面上,地面下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电气设备的电缆的电缆沟,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孔,多个所述电气设备相互间隔,以在相邻的所述电气设备之间以及所述电气设备与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竖直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上端通过所述散热孔与大气相通,所述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电缆沟相通。该箱式变电所,利用风道和空气流动循环,热空气不断上升排出箱体,电缆沟内的冷空气持续补充,利用冷热空气交换和热循环将整个箱式变电所的箱体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需要空调、风机等额外的强制降温设备,降低了箱式变电所的能耗。

Box type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式变电所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箱式变电所。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牵引动力变电所主要是箱式和房间式两种。现有的轨道交通的动力牵引变电所,将站用变压器、高压开关柜、直流开关柜、整流电源柜、整流变压器、交流低压开关柜及综控屏等必要的电气设备合理的布局到一个箱体里面,将箱式变电所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单元单独列于车站旁或者线路站点,或者采用房屋式布局,将箱体换成房屋,两种不同的方式都设置了通风风机、空调等强制制冷设备。这种箱式或房间式变电所采用辅助设备为风机和空调,该方案除了变电所自身能耗外,在通过风机和空调维持变电所的温度范围时,风机和空调运行的能耗在变电所能耗中占比不小,尤其是空调的能耗比较高,故这种箱式或房间式变电所不够节能,能耗较高,与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低能耗原则相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箱式或房间式变电所能耗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箱式变电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箱式变电所,包括箱体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多个电气设备,所述箱体固定在地面上,地面下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电气设备的电缆的电缆沟,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孔,多个所述电气设备相互间隔,以在相邻的所述电气设备之间以及电气设备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竖直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上端通过所述散热孔与大气相通,所述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电缆沟相通。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下箱体与顶盖,所述顶盖遮盖在所述下箱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下箱体包括侧板及连接在所述侧板下方的底板,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个。可选地,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散热孔贯穿所述侧板,所述散热孔的内端与所述风道相通,所述散热孔的外端与大气相通,多个所述散热孔环绕所述侧板布置。可选地,所述顶盖贴合固定在所述侧板的顶部端面上,所述顶盖的四周向外突出于所述下箱体的顶部端面的部分形成雨檐,所述散热孔的内端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与所述风道相通,所述散热孔的外端位于所述雨檐的下表面且与大气相通,多个所述散热孔环绕所述顶盖的周沿布置。可选地,所述顶盖与侧板之间留有预设间距,所述顶盖的四周向外突出于所述下箱体的顶部端面的部分形成雨檐,所述散热孔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且呈水平条状的第一孔部及设置在所述侧板上且呈水平条状的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的内端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与所述风道相通,所述第一孔部的外端位于所述雨檐的下表面且与大气相通;所述第二孔部贯穿所述侧板,所述第二孔部的内端与所述风道相通,所述第二孔部的外端与大气相通。可选地,所述电气设备的高度小于所述顶盖的高度,以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与多个所述电气设备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顶部散热腔,所述顶部散热腔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散热孔。可选地,所述电缆沟包括边沟及与所述边沟连通的中央沟,所述中央沟位于所述箱体的底板的正下方,所述边沟位于所述箱体的外围地面以下,所述箱体的外围地面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上端与大气相通,所述通风口的下端与所述边沟相通。可选地,所述边沟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边沟以所述中央沟为中心向外辐射。可选地,所述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中央沟与所述风道的下端通过所述通风孔连通。可选地,对温度变化最为敏感的所述电气设备靠近所述通风口布置。可选地,多个所述电气设备中,工作时温度升高较大的电气设备和工作时温度升高较小的电气设备错开布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箱式变电所,电缆沟在地面之下,温度较低,当温升明显的时候,热空气上升,通过设置在箱体的顶盖上的散热孔排出,同时电缆沟的冷空气进入箱体,冷空气通过风道时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电气设备散发的热量)后变成热空气继续上升,通过散热孔排出。这样,利用风道和空气流动循环,热空气不断上升排出箱体,电缆沟内的冷空气持续补充,以此利用冷热空气交换和热循环将整个箱式变电所的箱体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需要空调、风机等额外的强制降温设备,降低了箱式变电所的能耗。此外,箱式变电所没有风机和空调,就无需设置相应的走线、固定位置和结构,减少了箱式变电所的设备,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进一步降低箱式变电所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箱式变电所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箱式变电所的另一视角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箱式变电所的箱体的透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箱式变电所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箱式变电所的箱体的透视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箱体;11、顶盖;111、雨檐;12、散热孔;13、侧板;14、底板;2、电气设备;2a、温度升高较大的电气设备;2b、温度升高较小的电气设备;3、地面;4、电缆沟;41、边沟;42、中央沟;5、风道;6、顶部散热腔;7、电缆;8、通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箱式变电所,包括箱体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多个电气设备,所述箱体固定在地面上,地面下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电气设备的电缆的电缆沟,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孔,多个所述电气设备相互间隔,以在相邻的所述电气设备之间以及电气设备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竖直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上端通过所述散热孔与大气相通,所述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电缆沟相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箱式变电所,电缆沟在地面之下,温度较低,当温升明显的时候,热空气上升,通过设置在箱体的顶盖上的散热孔排出,同时电缆沟的冷空气进入箱体,冷空气通过风道时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电气设备散发的热量)后变成热空气继续上升,通过散热孔排出。这样,利用风道和空气流动循环,热空气不断上升排出箱体,电缆沟内的冷空气持续补充,以此利用冷热空气交换和热循环将整个箱式变电所的箱体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需要空调、风机等额外的强制降温设备,降低了箱式变电所的能耗。此外,箱式变电所没有风机和空调,就无需设置相应的走线、固定位置和结构,减少了箱式变电所的设备,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进一步降低箱式变电所的能耗。以下结合图1至图5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箱式变电所,包括箱体1及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多个电气设备2,所述箱体1固定在地面3上,地面3下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电气设备2的电缆7的电缆沟4,所述箱体1的顶盖11上设置有散热孔12,多个所述电气设备2相互间隔,以在相邻的所述电气设备2之间以及所述电气设备2与箱体1的侧板13之间形成竖直的风道5,所述风道5的上端通过所述散热孔12与大气相通,所述风道5的下端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式变电所,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多个电气设备,所述箱体固定在地面上,地面下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电气设备的电缆的电缆沟,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孔,多个所述电气设备相互间隔,以在相邻的所述电气设备之间以及电气设备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竖直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上端通过所述散热孔与大气相通,所述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电缆沟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变电所,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多个电气设备,所述箱体固定在地面上,地面下设置有用于安放所述电气设备的电缆的电缆沟,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孔,多个所述电气设备相互间隔,以在相邻的所述电气设备之间以及电气设备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竖直的风道,所述风道的上端通过所述散热孔与大气相通,所述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电缆沟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变电所,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下箱体与顶盖,所述顶盖遮盖在所述下箱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下箱体包括侧板及连接在所述侧板下方的底板,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式变电所,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散热孔贯穿所述侧板,所述散热孔的内端与所述风道相通,所述散热孔的外端与大气相通,多个所述散热孔环绕所述侧板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式变电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贴合固定在所述侧板的顶部端面上,所述顶盖的四周向外突出于所述下箱体的顶部端面的部分形成雨檐,所述散热孔的内端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与所述风道相通,所述散热孔的外端位于所述雨檐的下表面且与大气相通,多个所述散热孔环绕所述顶盖的周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式变电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侧板之间留有预设间距,所述顶盖的四周向外突出于所述下箱体的顶部端面的部分形成雨檐,所述散热孔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且呈水平条状的第一孔部及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长胜郑宁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