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智能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34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智能变电站,涉及智能变电站领域,针对现有变电站施工期长,且不便于拆除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机箱、箱盖、变压器,所述机箱的内底壁设置有多个支撑箱,所述支撑箱内设置有多个内箱,所述内箱的上顶面与支撑箱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箱的上内壁设置有液压杆,所述内箱每个侧面的内壁均开设有滑道,所述液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的每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箱盖的前后侧边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机箱的前后内壁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有转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变电站具有减震,适用于不同的地形,且上箱盖便于打开,便于维护保养内部设备的特点。

Assembled intelligent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智能变电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变电站领域,尤其涉及组装式智能变电站。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越发的紧张,变电站的建设如何能够更节约占地空间,如何能有更灵活更方便的建设形式及如何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地理运输环境和条件,这些问题在不断的考验着企业,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变电站的建设方式和钢结构式变电站的建设方案已经不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变电站建设方式,不仅施工工期长,而且投资大。特别是短时期使用的变电站,前期选择场地,施工,后期拆除离场,都是费时费力的投资。因此模块化的变电站能够在现场实现快速的组装建设,且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引种能够适用于多种地形且便于组装,内部设备便于更换的智能变电站的便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提出组装式智能变电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组装式智能变电站,解决了现有变电站施工期长,且不便于拆除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组装式智能变电站,包括机箱、箱盖、变压器,所述机箱的内底壁设置有多个支撑箱,所述支撑箱内设置有多个内箱,所述内箱的上顶面与支撑箱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箱的上内壁设置有液压杆,所述内箱每个侧面的内壁均开设有滑道,所述液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的每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箱盖的前后侧边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机箱的前后内壁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转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下端延伸在内箱的下端的外侧,且穿过机箱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道内。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下端设置的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且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转杆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与箱盖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箱盖的前后两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机箱的前后内壁。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把现有的机箱的内底壁设置有支撑箱,支撑箱内设置有内箱,且内箱与支撑箱之间连接有弹簧,内箱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侧面固定连接的滑块滑动连接在内箱内壁开设的滑道内,使得装置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且可以通过调整各自独立的液压杆在不同的的低洼地势对机箱进行一个支撑,在支撑杆不动的情况下,可以对机箱进行提升,进而可以使得其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高度。2、机箱顶端设置有箱盖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箱盖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机箱的前后内壁,机箱的前后内壁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其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且转杆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可以在电机的带动下,将机箱上方设置的箱盖进行打开,进而可以方便的对机箱内的设备装置进行更换维护安装。使得本装置具有减震,适用于不同的地形,且上箱盖便于打开,便于维护保养内部设备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式智能变电站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的剖视图。图中标号:1机箱、2箱盖、3变压器、4支撑箱、5内箱、6弹簧、7液压杆、8滑道、9支撑腿、10滑块、11第一锥形齿轮、12转杆、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二锥形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组装式智能变电站,包括机箱1、箱盖2、变压器3,机箱1的内底壁设置有多个支撑箱4,支撑箱4内设置有多个内箱5,内箱5的上顶面与支撑箱4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6,内箱5的上内壁设置有液压杆7,内箱5每个侧面的内壁均开设有滑道8,液压杆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9,支撑腿9的上端的每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0,箱盖2的前后侧边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机箱1的前后内壁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有转杆12,转杆1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4,转杆1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5。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腿9的下端延伸在内箱5的下端的外侧,且穿过机箱1的下表面,在液压杆7的带动下,支撑腿9被向下推动,而在底面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各个液压杆7的带动,机箱1及其内的装置将会被统一的顶升,由于各个液压杆7之间被互相的独立运行,所述在坑洼地点,机箱也可以保持一个水平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滑块10滑动连接在滑道8内。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13下端设置的第二齿轮14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且与第一齿轮13啮合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转杆12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15与箱盖2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11啮合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箱盖2的前后两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机箱1的前后内壁。工作原理:通过把现有的机箱1的内底壁设置有支撑箱4,支撑箱4内设置有内箱5,且内箱5与支撑箱4之间连接有弹簧6,内箱5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杆7,液压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9,支撑腿9的侧面固定连接的滑块10滑动连接在内箱5内壁开设的滑道8内,使得装置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且可以通过调整各自独立的液压杆7在不同的的低洼地势对机箱1进行一个支撑,在支撑腿9不动的情况下,可以对机箱1进行提升,进而可以使得其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高度,机箱1顶端设置的箱盖2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4,且箱盖2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机箱1的前后内壁,机箱1的前后内壁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有转杆12,且转杆1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其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14啮合连接,且转杆12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15与第一锥形齿轮11啮合连接,可以在电机的带动下,将机箱1上方设置的箱盖2进行打开,进而可以方便的对机箱1内的设备装置进行更换维护安装。使得本装置具有减震,适用于不同的地形,且上箱盖便于打开,便于维护保养内部设备的特点。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组装式智能变电站,包括机箱(1)、箱盖(2)、变压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内底壁设置有多个支撑箱(4),所述支撑箱(4)内设置有多个内箱(5),所述内箱(5)的上顶面与支撑箱(4)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6),所述内箱(5)的上内壁设置有液压杆(7),所述内箱(5)每个侧面的内壁均开设有滑道(8),所述液压杆(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9),所述支撑腿(9)的上端的每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箱盖(2)的前后侧边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机箱(1)的前后内壁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4),所述转杆(1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5)。/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装式智能变电站,包括机箱(1)、箱盖(2)、变压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内底壁设置有多个支撑箱(4),所述支撑箱(4)内设置有多个内箱(5),所述内箱(5)的上顶面与支撑箱(4)的上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6),所述内箱(5)的上内壁设置有液压杆(7),所述内箱(5)每个侧面的内壁均开设有滑道(8),所述液压杆(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9),所述支撑腿(9)的上端的每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箱盖(2)的前后侧边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机箱(1)的前后内壁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座活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4),所述转杆(1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5)。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月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万峰装配式房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