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42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包括具有敞口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敞口处以形成收容电池的收容空间的盖体,所述收容空间内还设有一对用于分别支撑电池的上、下壁的支撑板,所述壳体具有一个底壁和四个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盖体的内壁均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对应支撑板缓冲组件I,所述侧壁的内壁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电池对应侧壁的缓冲组件II。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缓冲组件对电池六个表面提供了全面的缓冲支撑,在因汽车颠簸而产生晃动时,缓冲组件可以进一步确保电池的振动,提高了电池的防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新能源电池就是使用新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的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新能源汽车,可以归类为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镍一氢及镍一金属氢化物电池、镍一福及镍一锌电池)、钠ß电池(钠一硫电池和钠一氯化镍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等类型。而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等类型。现有的新能源电池主要用在新能源汽车上,而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颠簸,这种颠簸会传递给新能源电池,现有的新能源电池为了实现减振目的,在电池安装时往往通过橡胶等阻尼对电池的底部提供支撑从而起到缓冲作用。然而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会造成电池本身向其它方向移动的趋势,而阻尼由于仅作用于电池底部因而无法确保在其它方向上也能够提供良好的缓冲作用,因此造成整体缓冲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行业中需要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能够提供多个方向的缓冲,从而提高缓冲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包括具有敞口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敞口处以形成收容电池的收容空间的盖体,所述收容空间内还设有一对用于分别支撑电池的上、下壁的支撑板,所述壳体具有一个底壁和四个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盖体的内壁均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对应支撑板缓冲组件I,所述侧壁的内壁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电池对应侧壁的缓冲组件II。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I包括底座I和固设于所述底座I上的缓冲件;所述底座I固设于所述盖体或所述底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为弹簧。进一步地,缓冲组件II包括底座II、弹簧、吸盘和导杆;所述底座II固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导杆滑动设于所述底座II的中心孔中,所述吸盘固设于所述导杆的内端,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并抵接于所述吸盘和所述底座II。进一步地,所述侧壁设有用于固定收容所述底座II的沉头孔I。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设有用于定位电池的定位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为独立板体,所述侧壁的底部与所述底壁垂直固连,其顶部与所述盖体垂直固连,相邻两个侧壁的侧部垂直固连。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上设有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电池最大的两个侧壁相紧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至少与电池接触的部位还设有缓冲垫。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缓冲组件对电池六个表面提供了全面的缓冲支撑,在因汽车颠簸而产生晃动时,缓冲组件可以进一步确保电池的振动,提高了电池的防护能力。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电池的每个面提供多个缓冲组件,实现了电池在不规则晃动时的缓冲效果,能够应对各种不良工况条件。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吸盘实现了对电池侧面的柔性支撑,同时也能够配合支撑板实现在平稳状态下对电池的固定。4.本专利技术中,各个部件均为可拆卸安装,有助于安装和拆卸,大大降低后期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缓冲组件II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4所示,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包括具有敞口的壳体2和设置于所述敞口处以形成收容电池1的收容空间3的盖体4,所述收容空间3内还设有一对用于分别支撑电池1的上、下壁的支撑板6,所述壳体2具有一个底壁2.4和四个侧壁2.5,所述底壁2.4和所述盖体4的内壁均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对应支撑板6缓冲组件I5,所述侧壁2.5的内壁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电池1对应侧壁的缓冲组件II8。所述底壁2.4和所述侧壁2.5均为独立板体,以便于壳体2的安装和维护,所述侧壁2.5的底部与所述底壁2.4垂直固连,其顶部与所述盖体4垂直固连。具体地,底壁2.4靠近其边沿的位置设有若干沉头孔II2.42,盖体4靠近其边沿的位置设有若干沉头孔III4.2。相应地,侧壁2.5的底部和顶部均设有若干螺纹孔I2.51,侧壁2.5顶部的螺纹孔I2.51与沉头孔III4.2对齐后通过螺钉I11相连,侧壁2.5顶部的螺纹孔I2.51与沉头孔II2.42对齐后通过螺钉I11相连。相邻两个侧壁2.5的侧部垂直固连,具体地,位于电池1长度方向一侧的侧壁2.5靠近左右边沿的部位通过若干螺钉II12与其相邻侧的侧壁2.5的端部相连。由于壳体2与盖体4相连后形成的收容空间3为封闭空间,因此为了满足电池1的散热要求,在侧壁2.5上设有若干散热孔2.54。所述缓冲组件I5包括底座I5.1和固设于所述底座I5.1上的缓冲件5.2;所述底座I5.1固设于所述盖体4或所述底壁2.4上。盖体4的内壁设有若干螺纹孔II4.1,底壁2.4的内壁设有若干螺纹孔III2.41,底座I5.1上设有若干通孔I5.3,通孔I5.3与螺纹孔II4.1对齐后通过螺钉III7将底座I5.1与盖体4相连;通孔I5.3与螺纹孔III2.41对齐后通过螺钉III7将底座I5.1与底壁2.4相连。缓冲件5.2为弹簧,其一端固设于底座I5.1上,另一端抵接支撑板6。缓冲组件II8包括底座II8.1、弹簧8.2、吸盘8.3和导杆8.4。所述侧壁2.5设有用于固定收容所述底座II8.1的沉头孔I2.52,沉头孔I2.52的阶梯面上设有螺纹孔IV2.53,底座II8.1上设有沉头孔IV8.5,底座II8.1装入沉头孔I2.52中后,沉头孔IV8.5与螺纹孔IV2.53对齐后通过螺钉IV9将底座II8.1与侧壁2.5相连。所述底座II8.1固设于所述侧壁2.5上,所述导杆8.4滑动设于所述底座II8.1的中心孔中,所述吸盘8.3固设于所述导杆8.4的内端,所述弹簧8.2套设于所述导杆8.4上并抵接于所述吸盘8.3和所述底座II8.1。吸盘8.3吸附到电池1的侧面从而实现缓冲组件II8与电池1的连接。所述支撑板6设有用于定位电池1的定位卡槽6.1,通过定位卡槽6.1可以将电池1的顶部和底部收容在定位卡槽6.1内,能够对电池1的顶面和底面这两个面积最大的面提供保护。所述支撑板6上至少与电池1接触的部位还设有缓冲垫10,通过缓冲垫10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具有敞口的壳体(2)和设置于所述敞口处以形成收容电池(1)的收容空间(3)的盖体(4),所述收容空间(3)内还设有一对用于分别支撑电池(1)的上、下壁的支撑板(6),所述壳体(2)具有一个底壁(2.4)和四个侧壁(2.5),所述底壁(2.4)和所述盖体(4)的内壁均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对应支撑板(6)缓冲组件I(5),所述侧壁(2.5)的内壁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电池(1)对应侧壁的缓冲组件II(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敞口的壳体(2)和设置于所述敞口处以形成收容电池(1)的收容空间(3)的盖体(4),所述收容空间(3)内还设有一对用于分别支撑电池(1)的上、下壁的支撑板(6),所述壳体(2)具有一个底壁(2.4)和四个侧壁(2.5),所述底壁(2.4)和所述盖体(4)的内壁均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对应支撑板(6)缓冲组件I(5),所述侧壁(2.5)的内壁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电池(1)对应侧壁的缓冲组件II(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组件I(5)包括底座I(5.1)和固设于所述底座I(5.1)上的缓冲件(5.2);所述底座I(5.1)固设于所述盖体(4)或所述底壁(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5.2)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缓冲组件II(8)包括底座II(8.1)、弹簧(8.2)、吸盘(8.3)和导杆(8.4);所述底座II(8.1)固设于所述侧壁(2.5)上,所述导杆(8.4)滑动设于所述底座II(8.1)的中心孔中,所述吸盘(8.3)固设于所述导杆(8.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爽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