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28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备:金属布线,位于显示部的外侧;有机绝缘膜,位于所述金属布线之上;第一金属电极,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第一绝缘膜,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贯通孔;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与所述金属布线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接触;第二绝缘膜,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二贯通孔;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在所述第二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触,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贯通孔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享有2018年7月1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36009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参考引入其全部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研究了各种用于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技术。在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用屏蔽电极覆盖与扫描线电连接的引出线的技术。这样的屏蔽电极经由连接电极与公共布线电连接。这些屏蔽电极以及连接电极由氧化铟锡(ITO)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具备多个像素;金属布线,位于所述显示部的外侧;有机绝缘膜,位于所述金属布线之上;第一金属电极,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第一绝缘膜,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贯通孔;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与所述金属布线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接触;第二绝缘膜,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二贯通孔;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在所述第二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触,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贯通孔重叠。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设于俯视时偏离所述金属布线的位置。也可以是,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还具备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与所述第一绝缘膜之间的第二金属电极,所述有机绝缘膜具有贯通至所述金属布线的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一绝缘膜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的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在所述第三贯通孔中与所述金属布线接触,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在所述第四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接触。也可以是,所述第三贯通孔以及所述第四贯通孔设于俯视时偏离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具备多个像素;第一金属布线,位于所述显示部的外侧;第二金属布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布线的外侧;有机绝缘膜,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布线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之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二金属布线的第一贯通孔;金属电极,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二金属布线接触;第一绝缘膜,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金属电极的第二贯通孔;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在所述第二贯通孔中与所述金属电极接触;第二绝缘膜,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三贯通孔;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在所述第三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触,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重叠。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具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布线不同的电位。也可以是,所述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在俯视时,与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重叠。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三贯通孔在俯视时,与所述金属电极重叠。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具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布线相同的电位。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配置于俯视时偏离所述第二金属布线的位置。也可以是,在俯视时,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重叠,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三贯通孔设于偏离所述第二金属布线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具备多个像素;有机绝缘膜;第一金属电极,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接触;无机绝缘膜,具有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重叠的贯通孔;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无机绝缘膜上,在所述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或者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触。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可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像素PX的基本构成以及等效电路的图。图3是将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区域A3放大后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A-B线的显示装置DSP的剖面图。图5是沿着图3所示的C-D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剖面图。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E-F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剖面图。图7是沿着图3所示的G-H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剖面图。图8是将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区域A3放大后的俯视图。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I-J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剖面图。图10是沿着图8所示的I-J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其它剖面图。图11是沿着图8所示的K-L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剖面图。图12是沿着图3所示的C-D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其它构成例的剖面图。图13是沿着图3所示的C-D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其它构成例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保持技术的主旨下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附图有时会示意性地表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是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技术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与各图中,关于已出现的图,有时对发挥与上述的构成要素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DSP的一个例子,对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主要构成也能够应用于具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或μLED等的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具有电泳元件等的电子纸型的显示装置、应用了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显示装置、或者应用了电致变色的显示装置等。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在一个例子中,虽然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相当于与构成显示装置DSP的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的厚度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将表示第三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侧的位置称为上,将与箭头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称为下。另外,假设观察显示装置DSP的观察位置处于表示第三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侧,将从该观察位置朝向由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规定的X-Y平面观察称为俯视。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柔性印刷电路基板1、IC芯片2、以及电路基板3。显示面板PNL是液晶显示面板,具备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液晶层LC、密封体SE、以及遮光层LS。显示面板PNL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DA、以及包围显示部DA的边框状的非显示部NDA。第二基板SUB2与第一基板SUB1对置。第一基板SUB1具有比第二基板SUB2更向第二方向Y延伸的安装部MA。遮光层LS位于非显示部NDA,并设于第二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显示部,具备多个像素;/n金属布线,位于所述显示部的外侧;/n有机绝缘膜,位于所述金属布线之上;/n第一金属电极,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n第一绝缘膜,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贯通孔;/n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与所述金属布线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接触;/n第二绝缘膜,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二贯通孔;以及/n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在所述第二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触,/n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贯通孔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9 JP 2018-136009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具备多个像素;
金属布线,位于所述显示部的外侧;
有机绝缘膜,位于所述金属布线之上;
第一金属电极,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
第一绝缘膜,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贯通孔;
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与所述金属布线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接触;
第二绝缘膜,位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二贯通孔;以及
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在所述第二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触,
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贯通孔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设于俯视时偏离所述金属布线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还具备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与所述第一绝缘膜之间的第二金属电极,
所述有机绝缘膜具有贯通至所述金属布线的第三贯通孔,
所述第一绝缘膜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的第四贯通孔,
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在所述第三贯通孔中与所述金属布线接触,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在所述第四贯通孔中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贯通孔以及所述第四贯通孔设于俯视时偏离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位置。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具备多个像素;
第一金属布线,位于所述显示部的外侧;
第二金属布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布线的外侧;
有机绝缘膜,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布线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之上,具有贯通至所述第二金属布线的第一贯通孔;
金属电极,在所述显示部的外侧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椎名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