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143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罐体、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安装罐体的顶端和底端,上盖体设有工况输入管和工况输出管,其中罐体内设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分别上换热盘管、中换热盘管和下换热盘管,上换热盘管、中换热盘管和下换热盘管依次相连接,中换热盘管的长度分别大于上换热盘管和下换热盘管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结构通过中换热盘管的长度分别大于上换热盘管和下换热盘管的长度,从而实施延长冷媒在热交换时间,能充分利用冷媒在换热初期的潜热和换热后期的过冷热量,从而提升冷媒的整体换热效果。

A single cooling and high efficiency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源热交换设备部件
,尤其是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空调、冰箱、冷库及热泵热水器是应用十分广泛的空气源热交换设备,其利用冷媒在液相和气相变化时产生的吸热、放热现象实现外界的制冷或制热。换热机构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热泵热交换部件.现有的换热机构罐体结构中存在的缺陷,原因是:冷媒在热交换时,是在上下尺寸一致的圆环筒内流动,工质内胆中的冷媒单位流量恒定,难以充分利用冷媒在换热初期的潜热和换热后期的过冷热量,从而降低了冷媒的整体换热效果,导致出现冷媒的换热能效降低的现象。上述现象除了降低换热效果外,还会使热泵机组出现能耗增大、使用成本提高的缺陷,因此,传统的换热器罐体结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冷媒在换热初期的潜热和换热后期的过冷热量,从而提升冷媒的整体换热效果的单冷高效换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罐体、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安装罐体的顶端和底端,上盖体设有工况输入管和工况输出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罐体(1)、上盖体(2)和下盖体(3),上盖体(2)和下盖体(3)分别安装罐体(1)的顶端和底端,上盖体(2)设有工况输入管(4)和工况输出管(5),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设有换热盘管(6),换热盘管(6)分别上换热盘管(601)、中换热盘管(602)和下换热盘管(603),上换热盘管(601)、中换热盘管(602)和下换热盘管(603)依次相连接,中换热盘管(602)的长度分别大于上换热盘管(601)和下换热盘管(603)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罐体(1)、上盖体(2)和下盖体(3),上盖体(2)和下盖体(3)分别安装罐体(1)的顶端和底端,上盖体(2)设有工况输入管(4)和工况输出管(5),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设有换热盘管(6),换热盘管(6)分别上换热盘管(601)、中换热盘管(602)和下换热盘管(603),上换热盘管(601)、中换热盘管(602)和下换热盘管(603)依次相连接,中换热盘管(602)的长度分别大于上换热盘管(601)和下换热盘管(603)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换热盘管(602)的一端与上换热盘管(60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接驳器(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器(7)内设有第一通道(701),第一通道(701)分别连通中换热盘管(602)和上换热盘管(601)。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华赵俊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和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