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除湿单元、以及具备该除湿单元的除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6470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35
提供使流路配置更高效的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压缩空气用的除湿单元、以及具备该除湿单元的除湿系统。在内部的主热传递流路(11)上配设冷却用的热源(3)而成的圆筒状的流路管(10)的外周设置有热交换流路部(20),该热交换流路部(20)通过使两个螺旋状的第一和第二传热壁(24、25)隔着规定的间隙在上述流路管(10)的放射方向上交替地卷绕重叠而形成。而且,通过这些传热壁(24、25)间的间隙,用于将压缩空气导入上述流路管(10)内并从此处导出的导入流路(21)及导出流路(22)在放射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在流过这些流路(21、22)的压缩空气间进行热交换。

Heat exchanger for compressed air, dehumidification unit using the heat exchanger, and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with the dehumidific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除湿单元、以及具备该除湿单元的除湿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而除湿的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压缩空气用的除湿单元、以及具备该除湿单元的压缩空气用的除湿系统。
技术介绍
通过冷却对从外部导入的压缩空气进行除湿,并将该除湿后(冷却后)的压缩空气与除湿前(冷却前)的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再加热(除冷)后导出到外部的除湿单元,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已经被公知。该除湿单元具有:主冷却部,具备制冷剂管,用于对导入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并除湿;以及热交换部,用于通过使热交换在除湿后的压缩空气与除湿前的压缩空气之间进行,对该除湿前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辅助冷却),并且对除湿后的压缩空气进行再加热。另外,在上述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以往的除湿单元中,将沿轴向延伸的上述主冷却部和上述热交换部作为相互独立的部件单独地形成,在主冷却部之上配置热交换部,并且使通过这些主冷却部及热交换部的上述压缩空气的流路在轴向的两端部相互连接。可是,若采用这样的构造,则需要例如在从将压缩空气导入除湿单元起到导出为止的期间,使该压缩空气的流动在轴向上多次折返等,除湿单元内的压缩空气的流路配置繁琐而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其结果,有可能导致除湿单元的大型化、压缩空气的压力损失的增大等。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3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317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流路配置更加高效的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以及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压缩空气用的除湿单元和具备该除湿单元的除湿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是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具备:圆筒状的流路管,具有轴向一端的第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二端,在内部的主热传递流路中,在热源与压缩空气之间进行热授受;以及热交换流路部,具有用于将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导入所述主热传递流路的导入流路、以及用于将热授受后的压缩空气从该主热传递流路向外部导出的导出流路,在流过这些导入流路及导出流路的压缩空气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流路部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该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将各自的内端气密地固定在所述流路管的外周,并且在相互间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交替地卷绕重叠于该流路管的外周,在该第一传热壁与第二传热壁之间,利用所述间隙交替地形成有所述导入流路和导出流路,在所述热交换流路部的外周部开设有用于使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流入所述导入流路的导入口和用于使压缩空气从所述导出流路流出的导出口,在所述流路管的第一端侧开设有使所述导入流路与所述主热传递流路连通的流入口,在所述第二端侧开设有使所述主热传递流路与所述导出流路连通的流出口。在所述热交换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分别具有在内外一方的面上形成有凹坑并且在另一方的面上形成有突起而成的多个凸状翅片,更优选的是,所述凸状翅片的凹坑的开口缘被倒角为大致圆形,该开口缘的凹坑的内表面与传热壁的所述一方的面所成的角度比90度大,且所述凹坑的深度比该开口缘的半径小。此外,在所述热交换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的内端彼此隔开180度地固定于所述流路管的外周,该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的外端彼此隔开180度地配置于所述热交换流路部的外周部,更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的内端及外端被配置在包括所述流路管的轴在内的同一平面上,所述流入口和流出口分别开设在该流路管中的隔着所述平面的一方的角度范围和另一方的角度范围内。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是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除湿单元具有:冷却用热源;热交换器,用于通过与除湿前的压缩空气的热交换对由该冷却用热源冷却并除湿了的压缩空气进行再加热;以及中空的壳体,收容有这些热交换器以及冷却用热源,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圆筒状的流路管,具有轴向一端的第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二端,在内部的主热传递流路上配置有所述冷却用热源;以及热交换流路部,具有用于将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导入所述主热传递流路的导入流路、以及用于将在该主热传递流路中被冷却的除湿后的压缩空气导出到外部的导出流路,在流过这些导入流路及导出流路的压缩空气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流路部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该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将各自的内端气密地固定在所述流路管的外周,并且在相互间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交替地卷绕重叠于该流路管的外周,在该第一传热壁与第二传热壁之间,利用所述间隙交替地形成有所述导入流路和导出流路,在所述热交换流路部的外周部开设有使用于除湿的压缩空气流入所述导入流路的导入口和使除湿后的压缩空气从所述导出流路流出的导出口,在所述流路管的第一端侧开设有使所述导入流路与所述主热传递流路连通的流入口,在所述第二端侧开设有使所述主热传递流路与所述导出流路连通的流出口,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热交换器的所述导入口连通的输入端口、与热交换器的所述导出口连通的输出端口、和与所述主热传递流路的第二端侧连通,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内产生的排出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排出端口。在所述除湿单元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周围与壳体之间形成有空隙,该空隙由第一分隔壁及第二分隔壁分割成所述第一端侧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端侧的第二空间、和夹在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第三空间这三个空间,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导入口之间以及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导出口之间中的任意一方通过所述第一空间连接,任意另一方通过所述第三空间连接,而且,通过所述第二空间,所述主热传递流路的第二端侧与所述排水排出端口连接。此时,更优选的是,所述输入端口及所述输出端口配置在比排水排出端口高的位置,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导入口通过所述第一空间连接,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导出口通过所述第三空间连接,所述第一传热壁的外端气密地固定于在该第一传热壁的内侧相邻的第二传热壁,在配置于该第一传热壁的最外侧的最外壁部分,开设有所述导入口,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二传热壁的外端与在该第二传热壁的内侧相邻的第一传热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有所述导出口。此外,在所述除湿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热壁的内端和所述第二传热壁的内端彼此隔开180度地固定于所述流路管的外周,所述第一传热壁的外端和所述第二传热壁的外端彼此隔开180度地配置于所述热交换流路部的外周部,更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热壁的内端及外端和所述第二传热壁的内端及外端被配置在包括所述流路管的轴在内的一个平面上,所述流入口和流出口分别开设在该流路管中的隔着所述平面的一方的角度范围和另一方的角度范围内。此时,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流出口开设在隔着所述平面而位于与所述排水排出端口相反侧的所述流路管的角度范围内。另外,在所述除湿单元中,所述冷却用热源也可以是从所述流路管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主热传递流路内并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管。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是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n该热交换器具备:/n圆筒状的流路管,具有轴向一端的第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二端,在内部的主热传递流路中,在热源与压缩空气之间进行热授受;以及/n热交换流路部,具有用于将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导入所述主热传递流路的导入流路、以及用于将热授受后的压缩空气从该主热传递流路向外部导出的导出流路,在流过这些导入流路及导出流路的压缩空气间进行热交换,/n所述热交换流路部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该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将各自的内端气密地固定在所述流路管的外周,并且在相互间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交替地卷绕重叠于该流路管的外周,在该第一传热壁与第二传热壁之间,利用所述间隙交替地形成有所述导入流路和导出流路,/n在所述热交换流路部的外周部开设有用于使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流入所述导入流路的导入口和用于使压缩空气从所述导出流路流出的导出口,/n在所述流路管的第一端侧开设有使所述导入流路与所述主热传递流路连通的流入口,在所述第二端侧开设有使所述主热传递流路与所述导出流路连通的流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8 JP 2017-1136881.一种热交换器,是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该热交换器具备:
圆筒状的流路管,具有轴向一端的第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二端,在内部的主热传递流路中,在热源与压缩空气之间进行热授受;以及
热交换流路部,具有用于将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导入所述主热传递流路的导入流路、以及用于将热授受后的压缩空气从该主热传递流路向外部导出的导出流路,在流过这些导入流路及导出流路的压缩空气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热交换流路部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该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将各自的内端气密地固定在所述流路管的外周,并且在相互间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交替地卷绕重叠于该流路管的外周,在该第一传热壁与第二传热壁之间,利用所述间隙交替地形成有所述导入流路和导出流路,
在所述热交换流路部的外周部开设有用于使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流入所述导入流路的导入口和用于使压缩空气从所述导出流路流出的导出口,
在所述流路管的第一端侧开设有使所述导入流路与所述主热传递流路连通的流入口,在所述第二端侧开设有使所述主热传递流路与所述导出流路连通的流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分别具有在内外一方的面上形成有凹坑并且在另一方的面上形成有突起而成的多个凸状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状翅片的凹坑的开口缘被倒角为大致圆形,该开口缘的凹坑的内表面与传热壁的所述一方的面所成的角度比90度大,且所述凹坑的深度比该开口缘的半径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的内端彼此隔开180度地固定于所述流路管的外周,该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的外端彼此隔开180度地配置于所述热交换流路部的外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的内端及外端被配置在包括所述流路管的轴在内的同一平面上,所述流入口和流出口分别开设在该流路管中的隔着所述平面的一方的角度范围和另一方的角度范围内。


6.一种除湿单元,是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除湿单元具有:冷却用热源;热交换器,用于通过与除湿前的压缩空气的热交换对由该冷却用热源冷却并除湿了的压缩空气进行再加热;以及中空的壳体,收容有这些热交换器以及冷却用热源,
所述热交换器具备:
圆筒状的流路管,具有轴向一端的第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二端,在内部的主热传递流路上配置有所述冷却用热源;以及
热交换流路部,具有用于将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导入所述主热传递流路的导入流路、以及用于将在该主热传递流路中被冷却的除湿后的压缩空气导出到外部的导出流路,在流过这些导入流路及导出流路的压缩空气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热交换流路部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该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将各自的内端气密地固定在所述流路管的外周,并且在相互间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交替地卷绕重叠于该流路管的外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田友行坂口哲郎藤井邦英内田瞬亮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