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14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封头,外壳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冷物料进口和冷物料出口,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热物料出口,外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热物料进口,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管板、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二隔板,管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管束,位于右端的蜗杆齿牙与第一蜗轮之间啮合,外壳的后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第二蜗轮与位于左端的蜗杆齿牙之间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达到便于拆卸封头对管束进行清理的目的。到便于拆卸封头对管束进行清理的目的。到便于拆卸封头对管束进行清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广泛,刚排放出来工业废气和烟气中蕴含大量热能,该能量可以用换热器装置来对水进行加热。
[0003]传统的换热器在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需要对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管束外壁进行清理,但是,传统的换热器封头和壳体之间都是利用多个螺钉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打开封头对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管束外壁进行清理时,还需要一个个的松动螺钉,才能把封头与壳体拆分开来,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会降低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封头,所述外壳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冷物料进口和冷物料出口,所述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热物料出口,所述外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热物料进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管板、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管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管束,所述管束与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与管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位于左端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位于右端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外壳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和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一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蜗杆齿牙,位于右端的所述蜗杆齿牙与第一蜗轮之间啮合,所述外壳的后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第二蜗轮与位于左端的所述蜗杆齿牙之间啮合。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工作时,在支撑架的作用下,使得外壳被支撑起远离地面,而需要把整体装置运输到其他位置时,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带动行走轮移动,随着行走轮的移动,使得行走轮逐渐接触地面,同时支撑架远离地面,这时就可以推动整体装置在行走轮的作用下进行移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管束呈U型状,所述管束设置有多个且由内向外尺寸依次增大,工作时,U型状的管束比直筒状的管束长,这样使得进入管束内的液体可以停留更长的时间,这样使得液体换热效果更明显。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折流板设置有三个,且均匀的分布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折流板设置有四个,且均匀的分布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之间,所述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交错分布在外壳的内部,工作时,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存在,使得热物质进入外壳内时,呈S型移动,这样使得热物质与管束接触的时间更长,这样换热效率更好,从而使得换热液体与热物质之间实现快速换热。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外壳的上端与封头之间通过密封条密封,工作时,这样使得外壳与封头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通过开启双轴电机,使得第一转动杆带动着卡板发生转动,直到卡板远离封头时,就可以把封头从外壳的上端拆卸下来,这样就达到便于拆卸封头的目的,这时就可以对外壳内部的管束进行冲洗清理。
[0012]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带动行走轮移动,使得行走轮逐渐接触地面,且同时支撑架远离地面,这时在行走轮的作用下,就便于带动整体装置进行移动,这样就达到便于带动整体装置进行移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主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左视部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后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图4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外壳;2、支撑架;3、热物料进口;4、热物料出口;5、卡板;6、封头;7、冷物料进口;8、冷物料出口;9、第一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1、第一转动杆;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第一蜗轮;15、转轴;16、蜗杆齿牙;17、密封条;18、管板;19、第一隔板;20、管束;21、第一折流板;22、第二折流板;23、第二隔板;24、行走轮;25、电动伸缩杆;26、双轴电机;27、第二转动杆;28、第二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包括外壳1和封头6,外壳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冷物料进口7和冷物料出口8,外壳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热物料出口4,外壳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热物料进口3,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19、管板18、第一折流板21、第二折流板22和第二隔板23,管板1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管束20,管束20与第一折流板21和第二折流板22之间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9与管板18之间固定连接,外壳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1,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5,位于左端的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
轮12,位于右端的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14,外壳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9和双轴电机26,双轴电机26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7,第二转动杆27与第一轴承座9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27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蜗杆齿牙16,位于右端的蜗杆齿牙16与第一蜗轮14之间啮合,外壳1的后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28和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12之间啮合,第二蜗轮28与位于左端的蜗杆齿牙16之间啮合。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和电动伸缩杆25,支撑架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行走轮24,行走轮24与电动伸缩杆25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工作时,在支撑架2的作用下,使得外壳1被支撑起远离地面,而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包括外壳(1)和封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冷物料进口(7)和冷物料出口(8),所述外壳(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热物料出口(4),所述外壳(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热物料进口(3),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19)、管板(18)、第一折流板(21)、第二折流板(22)和第二隔板(23),所述管板(1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管束(20),所述管束(20)与第一折流板(21)和第二折流板(2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9)与管板(18)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0),所述第二轴承座(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1),所述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5),位于左端的所述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位于右端的所述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14),所述外壳(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9)和双轴电机(26),所述双轴电机(26)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7),所述第二转动杆(27)与第一轴承座(9)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7)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蜗杆齿牙(16),位于右端的所述蜗杆齿牙(16)与第一蜗轮(14)之间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和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