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和消音器以及压缩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94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和消音器以及压缩机,包括上壳盖本体以及排气管。排气管穿过上壳盖本体并且排气管两端分别位于上壳盖本体两侧。排气管包括第一非膨胀段、第二非膨胀段以及膨胀段,膨胀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非膨胀段以及第二非膨胀段连通,膨胀段位于上壳盖本体内,第一非膨胀段以及第二非膨胀段的自由端分别位于在上壳盖本体两侧。膨胀段沿垂直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一直径,第一非膨胀段沿垂直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二直径。改善了制热传递音问题,直接将压缩机上壳盖组件中的排气管优化为排气消音管式样,这样可以结合系统中实际存在的传递音频率,设计相应的排气消音管尺寸,从而直接解决传递音的问题。

A muffler upper shell cover device, a muffler and a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和消音器以及压缩机
本技术属于噪音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和消音器以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空调的噪音要求不断提高,从而导致空调厂家对于压缩机噪音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压缩机厂家的噪音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空调厂家选择压缩机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压缩机的噪音水平也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目前空调系统中传递音问题属于空调噪音中一大难题,传递音可分为制热传递音和制冷传递音,一般情况下空调厂家都是通过在系统管路中增加消音器的方式去解决,对于压缩机而言制冷传递音一般通过优化储液器,制热传递音则需要优化排气管,但排气管的优化相对比较复杂。因此,需要一种优化了排气管的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和消音器以及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和消音器以及压缩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制热传递音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包括上壳盖本体以及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上壳盖本体并且所述排气管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壳盖本体两侧;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非膨胀段、第二非膨胀段以及膨胀段,所述膨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膨胀段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连通,所述膨胀段位于所述上壳盖本体内,所述第一非膨胀段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的自由端分别位于在所述上壳盖本体两侧;所述膨胀段沿垂直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一直径,所述第一非膨胀段沿垂直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可选的,所述第二非膨胀段沿垂直于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三直径,所述第三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直径。可选的,所述第一直径与所述第二直径的比值为2:1-3.5:1。可选的,所述第一直径与所述第二直径的比值为2:1。可选的,所述第一直径与所述第二直径的比值为3.5:1。可选的,所述第一非膨胀段与所述膨胀段连通的一端设置有一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设置在所述膨胀段内部。可选的,所述膨胀管沿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长度与所述插入部分沿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3:1-2:1。可选的,所述膨胀段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可选的,所述膨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膨胀段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通过一连接件连通。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音器,包括上述特征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特征中所述的一种消音器。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和消音器以及压缩机,改善了制热传递音问题,直接将压缩机上壳盖组件中的排气管优化为排气消音管式样,这样可以结合系统中实际存在的传递音频率,设计相应的排气消音管尺寸,从而直接解决传递音的问题。另外,该结构对于压缩机油循环率的优化也有一定效果。另外结合目前商用压缩机电机上部空间的特点,该式样更加有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的另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结构示意图;10-上壳盖本体,20-排气管,201-膨胀段,202-第一非膨胀段,2021-插入部分,203-第二非膨胀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和消音器以及压缩机电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包括上壳盖本体10以及排气管20。所述排气管20穿过所述上壳盖本体10并且所述排气管20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壳盖本体10两侧。所述排气管20包括第一非膨胀段202、第二非膨胀段203以及膨胀段201,所述膨胀段2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膨胀段202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203连通,所述膨胀段201位于所述上壳盖本体10内,所述第一非膨胀段202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203的自由端分别位于在所述上壳盖本体10两侧。所述膨胀段201沿垂直所述排气管20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一直径,所述第一非膨胀段202沿垂直所述排气管20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膨胀段201内形成一消音腔体。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排气管20的膨胀段201的长度需根据传递音的频率来选择,并且,所述排气管20的结构可以是膨胀段201与非膨胀段一体式结构,还可以是膨胀段201与非膨胀段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成一体,或者还可以是膨胀段201与非膨胀段焊接成一体结构,在此不对膨胀段201与非膨胀段的连接形式做限制。此外,所述排气管20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图1中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所述上壳盖上的其他位置,在此不做赘述。通过改变排气管20的结构,使得压缩机排气通过了消音腔体,从而起到消音的效果,尤其对于空调系统的制热传递音问题有明显改善。另外,专利技术人发现利用该结构还可对降低压缩机的油循环率有一定效果。可选地,所述第二非膨胀段203沿垂直于所述排气管20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三直径,所述第三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直径。可选地,专利技术人在试验测试中发现,所述排气管20膨胀段201的直径是所述排气管20非膨胀段202的直径的2-3.5倍时,可有效抑制制热传递音。可选地,所述排气管20的膨胀段201的直径还可以是是所述排气管20的非膨胀段的直径的2倍,或者所述排气管20的膨胀段201的直径还可以是所述排气管20的非膨胀段的直径的3.5倍,或者所述排气管20的膨胀段201的直径还可以是所述排气管20的非膨胀段的直径的2.5倍,或者所述排气管20的膨胀段201的直径还可以是所述排气管20的非膨胀段的直径的2.7倍。所述排气管20的具体结构需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可选地,所述膨胀段201数量只有一个,并且所述非膨胀段的数量为两个,也即所述膨胀段201设置在所述排气管20中间部分或者靠中间部分而并非在所述排气20管的两个端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盖本体以及排气管;/n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上壳盖本体并且所述排气管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壳盖本体两侧;/n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非膨胀段、第二非膨胀段以及膨胀段,所述膨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膨胀段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连通,所述膨胀段位于所述上壳盖本体内,所述第一非膨胀段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的自由端分别位于在所述上壳盖本体两侧;/n所述膨胀段沿垂直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一直径,所述第一非膨胀段沿垂直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二直径;/n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盖本体以及排气管;
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上壳盖本体并且所述排气管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壳盖本体两侧;
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非膨胀段、第二非膨胀段以及膨胀段,所述膨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膨胀段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连通,所述膨胀段位于所述上壳盖本体内,所述第一非膨胀段以及所述第二非膨胀段的自由端分别位于在所述上壳盖本体两侧;
所述膨胀段沿垂直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一直径,所述第一非膨胀段沿垂直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二直径;
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膨胀段沿垂直于所述排气管延伸方向的直径为第三直径,所述第三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径与所述第二直径的比值为2:1-3.5: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音器上壳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径与所述第二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杰朱利锋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