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装置及使用其的氮氧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94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装置及使用其的氮氧分离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脚垫、弹簧、支架,脚垫、弹簧和支架三者串接装配连接在待减振机构的下方,其中脚垫上端插入待减振机构的脚孔中,脚垫内部穿套有弹簧并穿过支架,形成悬浮结构,使所述待减振机构处于悬浮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振装置采用特殊的悬浮结构设计,减振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吸收和降低待减振机构的振动以降低运行噪音;采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氧氮分离装置,经测试最大A计权声压级稳定值达到42dB左右,比市面上的制氧机低了8dB左右,降噪效果非常明显。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浮结构设计,便于安装,结构简洁,提高装配和维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装置及使用其的氮氧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氮氧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氮氧分离装置中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氧氮分离装置是一种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装置,分制氮机和制氧机,其中制氧机是一种提供可以供人呼吸使用的高浓度氧气的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制氧机有更多的认知,使用需求也在增加,已广泛用于医院和家庭,也用于养殖业等行业。制氧机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高原反应及高原性疾病的人群进行氧疗,供中老年体弱者、用脑过度的学生和孕妇等人群,以及缺氧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群,因为多吸纯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头脑清新,并可消除疲劳,有效增进工作效率,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所中,备有制氧机以方便随时使用,亦为良好的生活方式。目前,市场上的制氧机系统结构比较复杂、生产装配复杂、效率低、成本高,噪音也比较高。行业标准《YY0732-2009医用氧气浓缩器安全要求》的“4.6振动与噪音,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氧气浓缩器的最大A计权声压级(稳定值或峰值)不应超过60dB”,市面上的制氧机的噪音基本都50dB左右,夜晚置于室内时,其工作时的噪音会使人烦躁,影响睡眠,严重影响氧疗效果,因此降低制氧机噪音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制氧机的噪音源主要包括进气噪音、排气噪音、切换阀切换时的噪音和压缩机噪音,目前制氧机上主要利用多孔吸声材料来降低噪音,把吸声材料固定在气流通道的内壁上或按照一定的方式在管道中排列,构成一种阻尼消音器,阻尼消音器对中高频消音效果好,对低频消音效果较差。中国专利ZL201120180708.1公开了一种防震效果好的压缩机装置及制氧机,其由压缩机和底座还包括上盖板、第一橡胶垫片、弹簧、第二橡胶垫片、定位杆组成(如图5所示,压缩机通常的固定方法,定位杆25从底座26上的孔下面依次穿过橡胶垫B24、脚部弹簧23和橡胶垫A22再固定到压缩机脚部211上,定位杆25和底座26的孔之间为间隙配合,间隙大于现有压缩机21振动的行程)。此外目前市面上还有不带上盖板的压缩机固定方式,这些都是采用定位杆的方式生产装配,因此还是比较繁琐,效率低,维修更换压缩机也比较麻烦,而且减振降噪效果一般。因此,目前如何改良制氧机压缩机的构造组成,使压缩机的整体组装朝向精致化、简洁化方向迈进,尤其向低噪音方向的发展更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装置,该装置形成并优化待减振机构悬浮形式,提高装配和维修效率,降低噪音。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氮氧分离装置,该装置使用上述减振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脚垫、弹簧和支架,脚垫、弹簧和支架三者串接装配连接在待减振机构的下方,其中脚垫上端插入待减振机构的脚孔中,脚垫内部穿套有所述弹簧并穿过所述支架,形成悬浮结构,使所述待减振机构处于悬浮状态。进一步地,所述脚垫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设置的顶帽、凹槽、膨大结构、柱状结构和凸起,柱状结构贯穿所述脚垫内部并依其轴线延伸,柱状结构的端部设有所述凸起,所述膨大结构和柱状结构之间设有环状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柱状结构上并卡接在该环状腔内。进一步地,所述脚孔设置在所述待减振机构的脚上,待减振机构的脚位于待减振机构的两侧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待减振机构的脚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部、连接部和弯折部,三者形成孔洞结构,即为所述脚孔,延伸部与所述待减振机构主体固定连接,弯折部套设在所述凹槽内,弯折部和所述凹槽对应匹配设置;或者所述脚孔即为设置在所述待减振机构的脚上的镂空孔。进一步地,所述待减振机构的脚设有4个,即待减振机构的每侧设有2个脚。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设为柄状结构,其两端设有空腔和所述凸起卡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脚垫、弹簧和支架中每一个只设为一种材质的材料且三者的材料各不相同;或者所述脚垫设为一种材质的材料,弹簧和支架设为另一种材质的材料;或者所述弹簧设为一种材质的材料,脚垫和支架设为另一种材质的材料;或者所述支架设为一种材质的材料,脚垫和弹簧设为另一种材质的材料;以吸收和降低不同频段的振动噪音。一种氮氧分离装置,所述氮氧分离装置的壳体上设有上述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氮氧分离装置的壳体内设有制氧组件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固定槽或固定筋,所述减振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槽或固定筋限位。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分壳体和第二分壳体,二者拼装形成完整的壳体,第一分壳体和第二分壳体上对应匹配设有多个隔板对,多个隔板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上下有开口的半封闭腔室,所述半封闭腔室内设有所述固定槽或固定筋,所述减振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槽或固定筋限位。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减振装置采用特殊的悬浮结构设计,减振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吸收和降低待减振机构(如压缩机)的振动以降低运行噪音;采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氧氮分离装置,经测试最大A计权声压级稳定值达到42dB左右,比市面上的制氧机低了8dB左右,降噪效果非常明显。(2)此外本技术的减振装置的悬浮结构设计,便于安装,结构简洁,提高装配和维修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压缩机结构图;图2是另一视角的压缩机结构图;图3是压缩机悬浮结构示意图:(a)侧视图;(b)A-A剖视图;(c)立体图;图4是减振压缩机在氮氧分离装置内装配图;图5是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压缩机常用固定方式示意图;其中,11-第一分壳体;20-压缩机;30-吸附塔;1100-第一脚轮;1101-雾化接头;1102-出氧接头;1107-第一出气口;1108-第一进气口;1109-隔板1;1110-第一压缩机支架固定槽;1111-隔板2;1112-隔板3;1113-第二风扇固定槽;1118-隔板4;200-压缩机脚;201-脚垫,2011-顶帽,2012-凹槽,2013-膨大结构,2014-柱状结构,2015-凸起;202-弹簧;203-支架;204-安全阀;205-压缩机出气接头;206-风扇;207-管路1;208-管路2;209-管路3;210-压缩机进气接头;301-切换阀;303-进气压盖;305-分子筛筒;308-调压阀;309-出气压盖;400-控制板;401-检测板;402-显示板;403-按键板;21-现有压缩机;211-压缩机脚部;22-橡胶垫A;23-脚部弹簧;24-橡胶垫B;25-定位杆;26-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待减振机构为压缩机20,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包括脚垫201、弹簧202和支架203,脚垫201、弹簧202和支架203三者串接装配连接在压缩机20的下方,其中脚垫201上端插入压缩机20两侧的压缩机脚200的孔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脚垫、弹簧和支架,脚垫、弹簧和支架三者串接装配连接在待减振机构的下方,其中脚垫上端插入待减振机构的脚孔中,脚垫内部穿套有所述弹簧并穿过所述支架,形成悬浮结构,使所述待减振机构处于悬浮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脚垫、弹簧和支架,脚垫、弹簧和支架三者串接装配连接在待减振机构的下方,其中脚垫上端插入待减振机构的脚孔中,脚垫内部穿套有所述弹簧并穿过所述支架,形成悬浮结构,使所述待减振机构处于悬浮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垫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设置的顶帽、凹槽、膨大结构、柱状结构和凸起,柱状结构贯穿所述脚垫内部并依其轴线延伸,柱状结构的端部设有所述凸起,所述膨大结构和柱状结构之间设有环状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柱状结构上并卡接在该环状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孔设置在所述待减振机构的脚上,待减振机构的脚位于待减振机构的两侧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减振机构的脚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部、连接部和弯折部,三者形成孔洞结构,即为所述脚孔,延伸部与所述待减振机构主体固定连接,弯折部套设在所述凹槽内,弯折部和所述凹槽对应匹配设置;或者所述脚孔即为设置在所述待减振机构的脚上的镂空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减振机构的脚设有4个,即待减振机构的每侧设有2个脚。


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坚强张丽琴蔡林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鱼跃医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南京鱼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