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92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属于隧道围岩控制技术领域。该锚固装置包括夹片、台阶索具、锚管A、托盘A、锚管B、托盘B、环形箍套和索体,其中索体位于锚固装置中心,托盘A、托盘B分别为锚管A、锚管B在衬砌结构上的外延部分,锚管A和锚管B分别从两侧的衬砌结构向内嵌套在索体外侧,锚管B穿插在锚管A内部;环形箍套箍于托盘B外侧的索体上并使托盘B紧贴衬砌结构;台阶索具前端嵌于锚管A端部,后侧的台阶搭接于锚管A的托盘,夹片嵌于索体和台阶索具之间。该锚固装置具有可分离安装,工作可靠的优点,能够较好地加固双线隧道中间的围岩体。

A anchorage device for double track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围岩控制
,特别是指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双线隧道,其中部分双线隧道会穿越既有线路或车站。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性差、施工的多次扰动,两隧道之间的围岩破坏往往最为严重,自承能力差,在上覆岩土体的自重载荷下,向两侧的隧道扩张,从而造成隧道衬砌结构上的应力过大,甚至破坏,同时也会引起该位置上方的地表沉降过大,当穿越既有线路和车站时,由于不均匀沉降会造成既有结构的破坏。现有的锚杆技术由于受于隧道空间的限制,其加固范围有限,且由于围岩已破坏锚固效果差,不能形成稳定的支护体。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能够较好加固双线隧道中间的围岩,减少不均匀沉降,同时其具有工作可靠,安装方便的特点,保证了双线隧道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双线隧道中间的围岩自承能力差,容易造成沉降过大等问题,提供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该装置无需锚固剂、抗剪能力强、工作状态可靠、分离安装方便。该装置包括夹片、台阶索具、锚管A、托盘A、锚管B、托盘B、环形箍套和索体,其中索体位于锚固装置中心,锚管A和锚管B分别从两侧的衬砌结构向内嵌套在索体外侧,锚管B穿插在锚管A内部;托盘A、托盘B分别连接在锚管A、锚管B在衬砌结构上的外部,环形箍套箍于托盘B外侧的索体上并使托盘B紧贴衬砌结构;台阶索具前端嵌于锚管A端部,台阶索具后侧的台阶搭接于锚管A的托盘A,夹片嵌于索体和台阶索具之间。其中,锚管B的外径与锚管A的内径相同,锚管A和锚管B的抗弯刚度相同,锚管B插到锚管A的长度为锚固装置总长的1/5~1/3。锚管B前端加工有锥形缩口,锚管A前端内侧加工有与锥形缩口配套的锥形口。台阶索具前端嵌于锚管A端部,台阶索具后侧的台阶搭接于锚管A的托盘A上,搭接长度不小于台阶索具直径的1/4。夹片嵌于索体和台阶索具之间。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具有可分离安装的优点,可以解决当两隧道间距大于隧洞洞径时无法安装的难题,无需锚固剂,工作可靠性更高;2、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可以通过索体施加预紧力,从而对两隧道之间的围岩体进行挤密,减少该位置上方地层及结构的沉降;3、该锚固装置将双线隧道锚固成一体,增强了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倾斜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的双线隧道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的中部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的锚管A端部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的锚管A端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的锚管B端部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的锚管B端部示意图。其中:1-托盘A,2-夹片,3-台阶索具,4-锚管A,5-锚管B,6-环形箍套,7-索体,8-托盘B,9-衬砌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夹片2、台阶索具3、锚管A4、托盘A1、锚管B5、托盘B8、环形箍套6和索体7,其中索体7位于锚固装置中心,锚管A4和锚管B5分别从两侧的衬砌结构9向内嵌套在索体7外侧,锚管B5穿插在锚管A4内部;托盘A1、托盘B8分别连接在锚管A4、锚管B5在衬砌结构上的外部,环形箍套6箍于托盘B8外侧的索体7上并使托盘B8紧贴衬砌结构9;台阶索具3前端嵌于锚管A4端部,台阶索具3后侧的台阶搭接于锚管A4的托盘A1,夹片2嵌于索体7和台阶索具3之间。该装置安装于双线隧道时状态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锚管B5与锚管A4安装时,锚管B5的外径与锚管A4的内径相同,锚管A4和锚管B5的抗弯刚度相同,锚管B5插到锚管A4的长度为锚固装置总长的1/5~1/3。如图4和图5所示,台阶索具3前端嵌于锚管A4端部,台阶索具3后侧的台阶搭接于锚管A4的托盘A1上,搭接长度不小于台阶索具3直径的1/4。如图6和图7所示,环形箍套6箍在索体7上,且环形箍套6位于托盘B8外部,托盘B8内部紧贴锚管B5。该双线隧道锚固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第一步,在隧道一侧钻孔,钻孔直径与锚管A4直径相适应,直至贯通到另一隧道;第二步,将锚管A4插入钻孔,其后侧托盘A1紧贴衬砌,然后将锚管B5从另一端插入钻孔,并嵌套于锚管A4内;第三步,将索体7从锚管B5端部的托盘孔插入,并将环形箍套6固定在其端部,送至相应位置;第四步,在锚管A4一侧对索体7施加预紧力,并通过夹片2将台阶索具3紧固于锚管A4端部的索体7上。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片(2)、台阶索具(3)、锚管A(4)、托盘A(1)、锚管B(5)、托盘B(8)、环形箍套(6)和索体(7),其中索体(7)位于锚固装置中心,锚管A(4)和锚管B(5)分别从两侧的衬砌结构(9)向内嵌套在索体(7)外侧,锚管B(5)穿插在锚管A(4)内部;托盘A(1)、托盘B(8)分别连接在锚管A(4)、锚管B(5)在衬砌结构上的外部,环形箍套(6)箍于托盘B(8)外侧的索体(7)上并使托盘B(8)紧贴衬砌结构(9);台阶索具(3)前端嵌于锚管A(4)端部,台阶索具(3)后侧的台阶搭接于锚管A(4)的托盘A(1),夹片(2)嵌于索体(7)和台阶索具(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隧道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片(2)、台阶索具(3)、锚管A(4)、托盘A(1)、锚管B(5)、托盘B(8)、环形箍套(6)和索体(7),其中索体(7)位于锚固装置中心,锚管A(4)和锚管B(5)分别从两侧的衬砌结构(9)向内嵌套在索体(7)外侧,锚管B(5)穿插在锚管A(4)内部;托盘A(1)、托盘B(8)分别连接在锚管A(4)、锚管B(5)在衬砌结构上的外部,环形箍套(6)箍于托盘B(8)外侧的索体(7)上并使托盘B(8)紧贴衬砌结构(9);台阶索具(3)前端嵌于锚管A(4)端部,台阶索具(3)后侧的台阶搭接于锚管A(4)的托盘A(1),夹片(2)嵌于索体(7)和台阶索具(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隧道锚固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田潘旦光冯志耀刘卫强李严马志镭李亮李晓明马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