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92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包括套管及拔管装置;所述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周面设置有螺纹,顶端同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齿圈;所述拔管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升降板,所述套管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两根平行布置的螺杆,所述螺杆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升降板通过螺纹套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顶部外周套设有第二齿圈;所述升降板上还设置有蜗杆与驱动马达,所述蜗杆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蜗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齿圈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抛石层锚杆成孔的辅助性工作。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bolt hole forming in riprap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施工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预应力锚杆作为一种支护措施和边坡治理方法,将不稳定土体通过锚杆加固在稳定土体上,在尽量减少开挖的情况下达到岩土的稳定要求。但是在沿海,特别是滨海吹填造地地区,基坑工程中往往存在抛石层,对于这类基坑的支护,由于钻孔过程中钻头会遇到石块会造成钻头或钻杆的折断,若利用冲击钻钻孔,虽然能够解决钻头折断问题,但是预应力锚杆成孔需要的是水平向下倾角15度到35度,抛石层中的石块会在拔出冲击钻后回落填满,因此预应力锚杆由于未有有效的成孔方法而应用极少。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配合在抛石层使用的锚杆成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配合在抛石层使用的锚杆成孔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包括套管及拔管装置;其中:所述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周面设置有螺纹,顶端同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齿圈;所述拔管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升降板,所述底座通过固定杆固定至待成孔部位,所述套管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两根平行布置的螺杆,所述螺杆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升降板通过螺纹套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顶部外周套设有第二齿圈;所述升降板上还设置有蜗杆与驱动马达,所述蜗杆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蜗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齿圈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通过本方案,首先利用冲击钻以及偏心钻带动套管钻孔掘进,钻完孔之后留套管在抛石层中防止坍塌,并进行锚杆成孔作业;插入锚杆灌浆时,利用拔管装置带动套管旋转拔出,同时进行灌浆,完成抛石层的预应力锚杆布置;本装置中套管外设有螺纹,便于螺旋拔出,较为省力;且配备的拔管装置并未遮挡套管顶部开口,便于拔管的同时灌注砂浆,节省工序,提高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一齿圈底部固定有推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顶部与所述推板底面相抵。通过本方案,升降板在升降过程中推动套管上升,保证套管升起的速度与升降板一致,防止蜗杆与第一齿圈脱离配合。优选地,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齿圈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所述推块顶部固定有挡块,所述挡块伸入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齿圈之间的空隙中。通过本方案,防止套管升起速度过快,进一步保证本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通过孔,所述套管穿过所述通过孔使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推块设置有至少两个,围绕所述通过孔均匀布置;所述推块与所述升降板可拆卸式连接。通过本方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所述拔管装置的安装。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拆卸式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由两块连接块拼接围成。通过本方案,将连接块拆卸后,便于拔管装置安装至套管上。优选地,其中一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定位杆,另一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孔。通过本方案,提高连接块的安装精度。优选地,所述螺杆顶部设置有限位块。通过本方案,对升降板的升降范围进行限定。优选地,所述底座四角均设置有固定杆。通过本方案,保证底座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有助于在抛石层中进行锚杆成孔作业,且方便套管的拔出;操作简单,便携实用。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杆成孔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杆成孔辅助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杆成孔辅助装置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杆成孔辅助装置中拔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杆成孔辅助装置中推块与拉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杆成孔辅助装置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杆成孔辅助装置中连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杆成孔时套管位置示意图。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包括套管1000及拔管装置2000;其中:所述套管1000包括管体1100,所述管体1100周面设置有螺纹,顶端同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齿圈1200;所述拔管装置2000包括底座2100以及升降板2200,所述底座2100通过固定杆2110固定至待成孔部位,所述套管1000与所述底座2100螺纹连接;所述底座2100上固定有两根平行布置的螺杆2120,所述螺杆2120垂直于所述底座2100;所述升降板2200通过螺纹套2230与所述螺杆2120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2230与所述升降板2200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2230顶部外周套设有第二齿圈2231;所述升降板2200上还设置有蜗杆2220与驱动马达2210,所述蜗杆2220上固定有第一齿轮2221,所述驱动马达2210与所述第一齿轮2221啮合;所述蜗杆222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2222,两个所述第二齿轮22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齿圈2231啮合;所述蜗杆2220与所述第一齿圈1200啮合。通过本实施例该方案,首先利用冲击钻以及偏心钻带动套管1000钻孔掘进,钻完孔之后留套管1000在抛石层中防止坍塌(如图8所示),并进行锚杆成孔作业;插入锚杆灌浆时,利用拔管装置2000带动套管1000旋转拔出,同时进行灌浆,完成抛石层的预应力锚杆布置;本装置中套管1000外设有螺纹,便于螺旋钻进与螺旋拔出,较为省力;且配备的拔管装置2000并未遮挡套管1000顶部开口,便于拔管的同时灌注砂浆,节省工序,提高效率。拔管装置2000启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及拔管装置;其中:/n所述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周面设置有螺纹,顶端同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齿圈;/n所述拔管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升降板,所述底座通过固定杆固定至待成孔部位,所述套管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两根平行布置的螺杆,所述螺杆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升降板通过螺纹套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顶部外周套设有第二齿圈;所述升降板上还设置有蜗杆与驱动马达,所述蜗杆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蜗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齿圈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及拔管装置;其中:
所述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周面设置有螺纹,顶端同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齿圈;
所述拔管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升降板,所述底座通过固定杆固定至待成孔部位,所述套管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两根平行布置的螺杆,所述螺杆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升降板通过螺纹套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顶部外周套设有第二齿圈;所述升降板上还设置有蜗杆与驱动马达,所述蜗杆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蜗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齿圈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底部固定有推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顶部与所述推板底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石层锚杆成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齿圈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所述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斯超王耀强陈理想刘汉峰龚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